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ICU急性肾损害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提供临床治疗上的借鉴。方法本次探讨选取了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来自我院ICU收治的80位患有急性肾损害患者,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其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浓度,并使用APACHEIII评分和肾衰竭指数对其机体进行准确分析。结果肝脏器官受损的情况越严重,急性肾损害患者随着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的增加也会加重。此外,与APACHEIII评分、肾衰竭指数出现正相关趋势。结论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能够对患有急性肾损害的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ICU急性肾损害 血清肝细胞 生长因子 浓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近年来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低危组患儿从诱导缓解期至庇护所预防期临床相关资料,探讨影响低危组儿童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期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儿科就诊,归为B细胞型ALL低危组患儿,采用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主导的多中心(SHAQ)协作组研究方案即SCMC-ALL-2005方案治疗。收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检验样本均数之间的差别。全部数据经SPSS17.0软件处理。结果1.治疗前复发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发病时的一般情况,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无明显差异(P均>0.05)。2.治疗情况方面(1)庇护所预防期复发组治疗天数明显延长(P=0.047);(2)感染次数巩固治疗期复发组明显增多(P=0.049),但抗感染治疗天数,从诱导缓解期至庇护所预防期无明显差异(P均>0.05)。3.腰穿次数及血制品输注腰椎穿刺数,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4.化疗药物的使用从诱导缓解期至庇护所预防期化疗强度比较,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的化疗强度,复发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感染是导致治疗早期化疗剂量减少及化疗延迟的主要原因;治疗早期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的化疗强度不足是导致复发的根源。采取个体化化疗方案及适当的护理,减少感染,按计划完成化疗,对减少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低危组 复发
  • 简介:摘要1例55岁女性患者,因咳嗽咯痰1月入院,肺穿刺活检病理为(右上肺)腺癌,基因检测EGFR21外显子L858R错义突变,给予吉非替尼25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服用吉非替尼25天后出现明显肝功能损害,停用吉非替尼18天后出现血红蛋白明显下降,逐渐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白细胞三系进行性下降,血常规白细胞2.04×109/L,血红蛋白53g/L,血小板1×109/L,导致死亡。

  • 标签: 吉非替尼 肝毒性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选择来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所治疗时的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患者抑制性T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显著,能使CD8+CD28-T细胞含量升高,并缩短各项时间指标。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抑制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组106例患儿进行WBC计数和CRP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06例中细菌感染组CRP和WBC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菌感染组CRP以及WBC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结论CRP和WBC能初步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可指导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并判断疗效。

  • 标签: CRP WBC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对1例早产死胎、胎膜破、疤痕子宫、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盘剥病人采取解痉、降压、抗感染、及时终止妊娠、严密观察病情等抢救和护理措施,病人5d后治愈出院。提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要高度警惕胎盘剥的发生,熟练掌握妇科疾病的相关知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判断病情,及时终止妊娠,为抢救病人生命、保留生育功能争取宝贵时间。术后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和精心护理,病人顺利康复出院。

  • 标签: 妊娠死胎子痫前期胎盘早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变化及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ALI组16例,男9例、女7例;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术后未发生ALI。分别在体外循环术前、术后1h、6h、12h、24h、4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浆及BALF中IL-18水平表达,同时在上述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气,并计算呼吸指数、氧合指数2种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及BALF中IL-18无明显差异,术后1h开始,血清及BALF中IL-18开始升高,术后12h达高峰,持续至术后48h以上,术后各时间AL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LI组术后1h开始血浆IL-18水平高于BALF,对照组6h开始出现血浆IL-18水平高于BALF。两组患者手术后氧合指数较术前水平均显著降低,术后6h后ALI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指数较术前升高,术后6h后AL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IL-18在血清及BALF中表达水平增加并参与急性肺组织损伤过程,其水平表达高低与体外循环肺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体外循环 急性肺损伤 白细胞介素18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引起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1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引起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对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24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乏力、盗汗和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发现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2.16×109/L,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98×109/L;丙氨酸转氨酶63U/L,天冬氨酸转氨酶86U/L,白蛋白31.7g/L,总胆红素22.3umol/L,直接胆红素11.7umol/L;凝血功能障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7.60秒,纤维蛋白酶原4.8g/L;铁蛋白722.4ug/L;骨髓涂片有吞噬现象,B超肝脾肿大,T-SPOT.TB阳性,痰抗酸杆菌涂片阴性。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阿米卡星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地塞米松、血必净、冰冻血浆等治疗,两个月后,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常规恢复正常,肝脾缩小。结论结核病是引发噬血综合征的病因之一,对噬血综合病的患者应进行结核病筛查,并尽早给予抗结核治疗以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血细胞减少 肝脾肿大 噬血细胞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采取护理干预预防和(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前经临床凝血常规、血糖、血淀粉酶、尿糖、尿淀粉酶、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将左旋门冬酰胺酶加入250毫升5%的葡萄糖溶液中行静脉滴注治疗,每隔一天治疗1次,共治疗6-10次,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并采取相应预防护理措施。结果经本组研究治疗观察,32例患者中共出现1次过敏反应,5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患者有低蛋白血症症状,4例患者凝血常规异常,无糖尿病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结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综合护理,能够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小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左旋门冬酰胺酶 疗效观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胎盘剥的临床资料,讨论了临床患者的可能病因,并且根据临床结果和分析,给出了预防和护理措施。

  • 标签: 胎盘早剥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膜破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胎膜破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胎膜破与下生殖道感染引起的胎膜炎,羊膜囊内压力升高,宫颈内口松弛,妊娠晚期性生活有关。通过治疗,27例患者母子均平安。结论重视孕期保健,正确评估母婴情况正确做出诊断,规范治疗和护理措施,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情况,严密胎心监测,在工作中热情接待产妇,同情、体贴、关心她们,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保证母婴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胎膜早破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未足月胎膜破早产的原因和临床处理方法以及对母婴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6例未足月胎膜破早产产妇和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8周至34周产妇分成A组(n=10),35至36周产妇分成B组(n=56),分析不同孕周产妇的处理办法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和B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无显著差异性(P>0.05);A组出现围产儿死亡、肺炎及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针对未足月胎膜破产妇可以根据不同孕周采取处理措施,尽可能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早产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胎盘剥是妊娠晚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其发生率为0.46%~2.1%,围产儿死亡率为25%1。若处理不当导致母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母婴生命2。早期观察,正确处理及护理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3。现对我院近5年诊治的25例重型胎盘剥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重型胎盘早剥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接收的40例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将孕周在28~31+6周孕妇设为A组,将孕周在32-34周孕妇设为B组,对比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经过治疗干预后,B组母婴并发症率显著低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越早,孕产妇、围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则越高,在严密监护母儿病情下,通过期待治疗适当延长孕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围产儿的预后,而并不增加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临床分析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1期
  • 机构: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他们尝试用超声波治疗早老性痴呆,并在实验鼠身上取得了成功。昆士兰大学脑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称,新疗法采用超声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防线——小胶质细胞,以清除淀粉样蛋白斑,成功使实验鼠记忆功能恢复正常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破的原因、临床治疗及母婴结局。方法对110例未足月胎膜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28-34+6周未足月胎膜破患者与35-36+6孕周未足月胎膜破患者所产下的婴儿其窒息、感染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道炎、双胎、臀位、不良孕产史等是未足月胎膜破发生的主要因素;围生儿的结局与孕周密切相关,对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破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孕28-34+6周胎膜破产妇,宜采取期待治疗,以达到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期待治疗 围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妊娠合并胎膜破孕产妇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胎膜破孕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护理方法。结果临床上常见的导致妊娠合并胎膜破孕的因素主要有既往流产史、阴道炎症、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子宫瘢痕妊娠等;此次研究中40例(66.67%)的产妇顺利自然分娩,20例(33%)的产妇进行剖宫产,此次研究中未出现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的现象。结论造成妊娠合并胎膜破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对妊娠合并胎膜破孕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时准确的规范诊治、高效优质的护理、全面的健康指导,是改善产妇分娩结局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妊娠 胎膜早破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破(PPROM)的妊娠结局。方法对72例P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新生儿感染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针对未满34周的胎膜破患者可采取期待疗法,促使胎肺成熟,之后可根据母婴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以此保证母婴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早产 胎膜早破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