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本体开环聚合方法,合成了组不同摩尔比DL-LA/GA/TMC三元共聚物。通过GPC、1H-NMR、DSC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不同摩尔比对共聚物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组成摩尔比与投料摩尔比基本致;共聚物为无定形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DL-LA含量增加略有升高,而随TMC含量增加明显降低;共聚物拉伸强度随TMC含量增加呈现降低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通过改变TMC含量有效地提高了材料韧性,当TMC含量≥35%时,共聚物显示了热塑性弹性体特征;当TMC含量为50%时,聚合物断裂伸长率达到1778.5%,拉伸强度仍保持在12.4MPa。

  • 标签: DL-丙交酯 乙交酯 三亚甲基碳酸酯 三元共聚物 热性能 力学性能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术前测量,应用种简单、可靠术中方法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等长外展偏心距。方法45例单侧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术前测量,在术中参考股骨局部解剖标志及测量与股骨柄球头距离以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等长外展偏心距。结果术前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85%~100%,平均94%。术后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85%-110%,平均95%。双下肢长度差异〈5mm定义为双下肢等长。术前40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均为患肢缩短,距离差异为-5--30mm,平均-8mm。术后40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mm,4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10mm,1例〉10mm,89%患者术后双下肢等长。结论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这种简单、可靠方法,可以有效恢复双下肢等长外展偏心距,并不需要额外操作器械、切口暴露术中X线片。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双下肢不等长 外展偏心距
  • 简介:针对超声组织谐波成像中基谐波分离问题,提出种基于二阶volterra滤波器超声组织谐波提取方法。在谐波提取过程中,利用RLS算法估计SVF系数,然后利用估计二次成分成像。与传统谐波分离方法—带通滤波相比,该方法能更好地提取谐波。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提取谐波,所提取信号动态范围更大,图像梯度幅度累加更高,性能优于传统谐波提取方法

  • 标签: 谐波分离 二阶volterra滤波器 带通滤波 动态范围 梯度幅度累加和
  • 简介: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外科植入物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近几年检测外科植入物,依据GB/T16886.6-1997标准,炎症、纤维囊壁形成、周边组织反应及材料降解四方面进行组织学观察评价比较。结果 镍-钛合金类、胶原止血海绵材料组织反应较轻,有些植入点还优于对照材料;而羟基磷灰石类材料组织反应呈中度,甚至有的植入点呈重度。结论 依据GB/T16886.6-1997标准,评价得分被检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通过本文综合分析比较,以期对外科植入物材料选择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外科植入物 组织学 评价
  • 简介:应用Navier-Stokes方程质量连续原理对具有锥度角动脉血管中非定常状态下血液发展流动建立了组数学模型,采用贝塞尔函数方法进行了解析求解,获得了非定常状态下动脉血液发展流动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公式.并与定常状态下动脉血管中血液发展流动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非定常状态下动脉血液发展流动压力分布定常状态下动脉血管中血液发展流动压力分布差别很大.

  • 标签: 血液 动脉血管 发展流动 动脉血流 锥度角 状态
  • 简介:目的比较采用掌侧锁定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疗效。方法4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16岁。分为2组,即内固定术组(采用掌侧锁定板)外固定支架术组。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板内固定术采用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外固定支架术(其中11例结合克式针内固定)治疗情况。通过术后不同时期(术后2~3d、1月、2月、3月、6月、12月)X射线片测量、关节活动度、握持力量进行比较;对患者主观功能评估使用上肢、肩、腕伤残(DASH)评分。平均随访时间15月(8~18月)。结果放射学评价方面,内固定术组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掌倾角恢复好,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内固定术组好于外固定支架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内固定术组握力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DASH评分,内固定术组为7.9±6.1,外固定支架术组为14.1±5.4。内固定术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外固定支架术组再手术1例,第二掌骨骨折1例,术后钉道感染2例。结论相比较来说,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效果更好。

  • 标签: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掌侧锁定板 外固定支架
  • 简介:在体内表达功能性RNA分子方法,为简化RNA样品准备打开了方便之门,也为体外、体内研究RNA结构、相互作用功能提供了套有用工具。

  • 标签: TRNA 支架 重组 体内表达 相互作用
  • 简介:针对传统医护监测设备缺陷,提出了种基于物联网智能医护监测系统,物联网三层架构出发,设计了系统四层架构,旨在实现患者家属医护人员通过web方式异地访问患者生理参数目的。方法:采用ZigBee簇树型无线网络进行多点数据传输方法、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底层控制、采用B/S架构应用层数据访问。该系统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准确度不大于±0.01,显示数据具有动态实时性;并能实现患者异常参数智能预警提示。突出设备小型化,将其内嵌于病号服中。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智能监测系统,能动态实时远程监测患者信息,明显减轻了医护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远程医疗系统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物联网 智能医护系统 无线传感网络 PSOC ZIGBEE协议
  • 简介:为评价医疗器械极性及非极性可沥滤物同时接触人体时产生重复接触全身毒性可能性,该研究设计了大鼠胃肠外双途径接触试验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了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玉米油组胃肠外双途径接触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同时腹腔注射玉米油)。试验期间每天进行临床观察,每周称重。14d后,取血进行临床病理检测、大体病理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双途径接触组各项指标均未见毒性相关性改变。结果表明该试验法能够使大鼠同时充分接触极性及非极性浸提介质又不引起不良病理反应。

  • 标签: 医疗器械 大鼠重复接触全身毒性试验 胃肠外双途径接触法 浸提液注射法 非极性浸提液
  • 简介:基于CT图像数据结合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人体下颈椎C3-C7活动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有效性。选取名健康志愿者颈椎CT数据,建立包括椎体、后部结构、终板、椎间盘、韧带关节突部分下颈椎C3-C7三维有限元模型,赋予颈椎组织不同成分材料属性,模拟人体颈椎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承受扭矩载荷时,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情况下颈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生物力学特性。颈椎C3-C7活动节段在四种工况下活动范围与前人离体实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基本吻合,颈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应力分布符合其生物力学特性。下颈椎C3-C7活动节段模拟结果符合人体真实运动规律,为临床颈椎生理、病理研究以及植入器械力学性能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CT图像 下颈椎C3-C7段 三维模型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硼酸盐生物玻璃自体髂骨移植对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效果。方法取38只新西兰兔,制作桡骨干15mm骨缺损动物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对照组(15只)实验组(15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植入自体髂骨硼酸盐生物玻璃(borateglass,BG)。术后4、812周行X线检查,观察材料降解新生骨生成情况。术后6周9周分别腹腔注射茜素红钙黄绿素。术后12周取材行组织学Micro-CT检查。结果影像学组织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新骨生成明显优于空白组,12周后对照组实验组新骨完全修复缺损;实验组材料降解与新骨生成协调进行;术后12周缺损处组织学切片显示,对照组实验组缺损处有大量新生骨组织。结论硼酸盐生物玻璃可完全修复兔桡骨干大段骨缺损,其修复效果与自体髂骨移植接近,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 标签: 硼酸盐生物玻璃 自体骨移植 骨缺损 骨组织工程
  • 简介:为解决传统听诊器听诊主要依靠医师经验判断,且灵敏度不高、无法记录下心肺听诊音问题,我们将蓝牙无线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医疗实际需求相结合,对基于蓝牙无线录音听诊装置设计进行了研究,设计出基于蓝牙技术新型听诊器。为心肺听诊音存储记录与量化分析提供种新解决方案,从而辅助疾病准确诊断医疗事故责任认定。

  • 标签: 蓝牙 听诊器 无线 存储 量化分析
  • 简介:主动脉脉搏波速度(aoPWV)心血管疾病独立预测因子,但难以采用波形分析方法直接获取,医学界采用颈股PWV(cfPWV)、臂踝PWV(baPWV)、心股PWV(hfPWV)近似代替aoPWV。目前三种指标在国内外均有应用,但三者差异性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我们设计了种无创脉搏波检测仪器,同步采集心电、心音多路脉搏波信号,采用专用软件准确解析出上述三种PWV,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实验平台。实测结果表明:采集波形信号稳定、真实,可准确获取cfPWV、baPWV、hfPWV。

  • 标签: PWV 波形分析 C8051F040
  • 简介:目的针对目前静态检测方法血压依赖性造成敏感性不足需要血压校正问题,找到种对动脉亚临床病变引起弹性减退更敏感且无需血压校正指标。并设计种适用于家庭社区诊所新型动脉顺应性动态检测仪器。方法对动脉加压导致了透壁压减小和顺应性非线性增加,同时也导致了脉搏波传递时间(pulsetransittime,Prr)非线性增大。基于示波法血压测量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electricplethysmography,PPG)设计了检测仪器,实现了对肱动脉加压动态检测。并在不同透壁压下对高血压组对照组脉搏波传递时间增量进行测量。结果由高到低预设3透壁压。即8.00、6.67、5.33kPa(60、50、40mmHg),加压所导致高血压组PTT增量总体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7±2.1)、(8.5±3.2)、(13.1±3.5)ms,而对照组相应总体均值标准差分别为(5.4±2.2)、(12.5±2.8)、(19.3±3.1)ms。在相同透壁压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透壁压减小,虽然两组脉搏波传递时间均增加。但两组差异也越来越大。选择透壁压为5.33kPa(40mmHg)时脉搏波传递时间增量△PTY40为更敏感动脉弹性指标,它与收缩压负相关(r=-0.73,P〈0.01),与舒张压负相关(r=-0.54,P〈0.01),与脉压负相关(r=-0.49,P〈0.01)。结论虽然△PTT40具有明显血压相关性,但它是动态检测结果,通过对动脉施加外在作用力,拉大了高血压中、低危险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组间统计学差异.能够更敏感地分辨动脉亚临床病变引起动脉弹性减退,比较好地解决了静态检测方法血压依赖性造成敏感性不足需要血压校正问题。所设计仪器操作简便,有望在早期动脉亚临床病变诊断及监测方面发挥作�

  • 标签: 动脉顺应性 动态检测 示波法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
  • 简介:基于互信息全局配准算法近年图像配准研究热点之,此法具有精度高、鲁棒性强特点.现将互信息作为相似性测度,采用模拟退火与鲍威尔相结合多分辨率搜索优化策略,对临床使用三维CT、MR图像进行了刚体配准.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地防止优化陷入局部极值,具有良好实用性.

  • 标签: 图像配准 互信息 鲍威尔优化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医学图像 三维图像
  • 简介:以自制亲水性聚氨酯软泡沫为载体制备抗菌创伤敷料.对4种抗菌剂(超微二氧化钛粉末、磺胺嘧啶银、磺胺、硝酸银)进行了实验.采用预聚体法、填充法、浸渍法3种方法将抗菌剂加载于聚氨酯敷料中,测试了抗菌敷料抗菌性能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种抗菌剂制备敷料均有抗菌效能.综合考虑抗菌敷料抗菌性能、手感、颜色、掉粉因素,将超微二氧化钛粉末、磺胺嘧啶银磺胺3种抗菌剂,填充加载法制备抗菌创伤敷料,抗菌效果好.

  • 标签: 创伤敷料 磺胺嘧啶银 抗菌剂 灭菌效果 制备 硝酸银
  • 简介:目的水凝胶含水量高体表面积大化学性惰性合成高分子,当植入到脊髓组织中,为细胞轴突提供力学支持。本研究对修复脊髓损伤水凝胶制备、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交联水凝胶由2-甲基丙烯酸羟(HEMA).2乙基三甲基氯化物(methacryloyloxy,MOETACL)共聚物合成。利用氯化钠(NaCl)微粒制备水凝胶孔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结果计算水凝胶在单位体积上孔隙数,孔平均直径和平均体积。以HEMA.MOETACL为基础水凝胶在其组成上具有显著特征。结论均质多孔水凝胶,其在修复脊髓损伤生物特性上具有显著特征。

  • 标签: 水凝胶 脊髓损伤 生物材料
  • 简介:目的观察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对固定枕颈角及临床疗效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综合策略(后枕颈角Takami'枕颈角)完成后路枕颈融合术13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2.9岁)。50例年龄20~6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获得正常人群后枕颈角Takami'枕颈角数据;术中基于上述数据调整固定角度。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枕颈角度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平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各随访时间点枕颈角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前6例患者Takami'枕颈角为非正常值,其中4例患者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均为非正常值。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2~48月(平均27.4±15.1月),术后患者枕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6.4±0.8分降至2.9±0.6分;JOA评分由术前12.9±2.3分改善至15.3±0.9分。术后各随访点枕颈角及下颈椎曲度无显著变化(P〉0.05);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枕颈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有助于选择合理固定角度并避免枕颈角度不佳所致各种并发症,从而获得满意手术疗效。

  • 标签: 枕颈角 策略 后枕颈角 Takami'枕颈角
  • 简介:据DerrienM2015年6月1日[TrendsMicrobiol,2015,23(6):354-366.]报道,来自食物菌群确实影响着肠道微生物群宿主健康。食物进入肠道很多益生菌确实能够进入小肠,而且躲过了胃里强酸环境,仍然顽强地或者并还有生理活性,可以完成分子合成代谢。这些微生物占据着正常肠道微生物群体部分,并且可很多次在肠道微生物群分析中被检测出来。

  • 标签: 益生菌 食物 微生物群体 生理活性 合成代谢 肠道
  • 简介:提出了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血压检测方法,并开发了相应检测系统,进行了原理测试对比实验。首先,对三名实验者进行了验证性实验,确认了系统稳定性;其次,以水银式血压检测法作为对比方法,进行了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血压检测法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血压检测法具有良好直线相关性;最后,用Bland-Altman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94%以上实验结果分布在95%置信区间范围之内,说明两种测量方法具有良好致性。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血压检测法与水银式血压检测法具有大致相同检测精度,本研究提出血压检测法对间歇式血压检测有效

  • 标签: 血压 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 血管壁力学特性 容积脉搏波 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