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护人员20例,根据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实施前、实施后两阶段,实施前常规管理,实施后予精细化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管理质量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空气、物体表面、环境卫生、手卫生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手术室 护理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成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医院进行数字化病案管理的病案3500份,同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采用传统管理方式的纸质档案3500份,将数字化病案作为管理组,而纸质档案作为常规组,针对两组病案出现的管理错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其中管理组的病案丢失、病案损坏、内容缺失及资料错误情况的发生概率均低于常规组,即管理组的数据分别为0.14%、0%、0.37%、0.20%,而常规组的数据分别为0.85%、1.37%、1.57%、1.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同时,管理组所用的病案调阅时间为(1.53±1.22)min,明显少于常规组的(12.13±3.75)min,( P< 0.05)。结论:采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开展病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病案归档错漏率,并且有利于减少病案调阅环节消耗的时间,具备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数字化病案管理 错漏率 应用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病案管理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保存的病案中,随机抽选300例病案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病案例数均为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案管理,实验组采用精细化病案管理。结果:在管理情况方面,实验组在住院病案首页合格率、3日回收率、归档正确率、编码正确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质量管理评分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病案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病案管理,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病案首页的合格率,提高病案管理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精细化病案管理 病案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流程管理对急诊护理管理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面流程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抢救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抢救时间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面流程管理 急诊护理 管理效果 不良事件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科输液室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研究人员对120例急诊科输液室患者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患者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模式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管理工作,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护理投诉率,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出现8例及1例护理风险事件,占比分别为13.33%及1.67%,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投诉人数分别为6人及0人,占比分别为10.00%及0.00%,护理投诉率相关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结论:在急诊科输液室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诊科 输液室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分裂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2-2022.5,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1月后观察组的攻击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攻击行为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风险管理 常规管理 用药依从性 攻击行为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分裂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2-2022.5,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1月后观察组的攻击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攻击行为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风险管理 常规管理 用药依从性 攻击行为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1日—2022年7月1日到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提升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老年患者 病房安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4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40名医护人员和200份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4月-2022年11月(实施前)进行传统人工管理为对照组,2022年12月-2023年6月使用PDCA管理模式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比较两组在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损坏率、无菌合格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损坏率、无菌合格率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器械清洗和无菌合格率,降低器械损坏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肿瘤内科 PICC 安全管理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前9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后入院的90例产妇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柔性管理,对两组产妇的SAS评估值、SDS评估值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前的SAS和SD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两项评分下降明显,而且总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将柔性管理应用到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当中,能够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为产妇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柔性管理 妇产科护理管理 人文关怀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走动式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倾听护理人员、手术医生及手术患者的倾诉,引导护理人员关注护理质量,增加护理人员团队协作意识,改善手术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方法2018年1月开始实施走动式管理,护理管理者深入临床一线,在不断走动过程中发现临床存在问题,及时制定并指导实施改进措施,巩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2017年该工作模式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97.46%、手术医生满意度为93.27%、护士体验与满意度为94.7%、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为96.3分。2018年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后相应得分分别99.83%、97.76%、97.9%、9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到了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及护理人员的认可。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走动式管理模式,有利于护理管理者直接获取临床一线的问题,及时针对性干预,达到护理人员团结协作目标,主动参与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及管理管理水平,改善护理服务品质。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手术室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风湿免疫科康复期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康复期患者 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在患者进行就诊时候使用传统的精细化护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护理 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结果:对风湿免疫科康复期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 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使用新型精细化护理模式对风湿免疫科康复期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能提升患者的健康管理知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 标签: 模式 风湿免疫科 康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区封闭式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控制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患者数量100例,起始时间2022年2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1月份,组别参照组;实验组;每组50例。参照组病区实施半开放式管理;实验组实施封闭式管理,分析两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率,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合格率。结果:实验组出现感染的机率更低,各项检查合格率更高,p<0.05。结论:实施病区封闭式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感染的机率,提高环境卫生学培养的合格率,值得提倡。

  • 标签: 病区封闭式管理模式 医院感染 管理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走动式管理在儿科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儿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走动式管理措施。结果:在护理依从性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走动式管理措施在儿科门诊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中,患儿依从性显著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得到较好改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开展,值得参考。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儿科 门诊护理 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医疗设备作为诊疗服务机构开展疾病诊断、诊治、预后评价研究的重要方式,在诊疗行动中起着重要功能。伴随全球医疗设备技能的迅速进步,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监管变得愈来愈关键。

  • 标签: 现代化管理理念 医院医疗器械 保养监管
  • 简介:摘要:医院要重视对各类科研档案的管理,规范管理行为。科研档案中包含许多科研成果、高新技术,信息资源丰富,可为医院的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科研档案展开规范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还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规范化 科研档案管理 医院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PDCA管理干预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希望本次分析的内容,可以为相关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护理过程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研究方法为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8年到2019年间到我院进行疾病治疗,并存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情况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治疗展开对比和分析,同时探讨其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以及菌株检出率的具体情况。结果:通过对以上研究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概率从高至低排列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从感染部位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生概率从高至低,排列分别为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腹(盆)腔组织、皮肤软组织。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保证医疗工作者在开展日常治疗工作时,更好的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并且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从而使得医疗工作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从而整体提高医院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效果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病房患者护理管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并观察该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置2019年3月--2020年2月为观察时间段,设置25名ICU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其中2019年3月--8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为管理前,2019年9月--2020年2月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为管理后,观察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情绪状态和考核成绩等情况。结果:管理前和管理后情绪状态和考核成绩评分对照中,管理后优于管理前,(p

  • 标签: ICU病房 护理管理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