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SD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复方中药、环孢素A、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等4组。各组受体大鼠术前第1天开始至术后1月分别灌胃给药,每日1次。生理盐水组仅给予生理盐水2mL/d,复方中药组给予复方中药2mL/d,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10mg/(kg.d),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给予复方中药1mL/d+环孢素A5mg/(kg.d)。各组受体于术后第1、3、5、7天分别取尾静脉血,经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术后第7天,每组各处死10只大鼠,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每组余下大鼠观察生存期。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①复方中药、环孢素A、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大鼠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4.0±1.4)d,(18.4±1.5)d,(27.8±2.0)d(P〈0.05);②在同一时间点,其他用药组大鼠外周血IL-2的值明显下降(P〈0.05),复方中药组、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IL-10的值则有所上升(P〈0.05),而环孢素A组IL-10的值无明显变化(P〉0.05);③各用药组大鼠移植肝病理排斥反应程度明显降低,以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最为明显。结论:复方中药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且与环孢素A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2、上调IL-10的水平有关。

  • 标签: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 大鼠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草膏外涂对局部组织及血管内膜损伤防治的作用。方法选择采用外周静脉初次持续静脉注射抗癌药物糜烂剂的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中药制剂紫草膏,化疗前30min、化疗中、化疗后的3d局部外涂,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同样方法湿敷。结果通过组织病理学与组织影像学的研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紫草膏外涂,能明显减轻局部组织及血管内膜的损伤,且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标签: 抗癌药 组织损伤 紫草膏
  • 简介:目的:探讨生脉散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生脉组,另设背景系小鼠C57BLKS/J为正常组。生脉组给予4.5g·kg^-1·d^-1生脉散灌胃,干预24周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体质量、心脏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以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b/db小鼠空腹血糖、体质量、心脏质量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显著升高(P〈0.05),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明显下降(P〈0.05);生脉组db/db小鼠心脏质量与CVF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而-dp/dt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模型组db/db小鼠存在心肌细胞肥大、室壁增厚、间质纤维化、微血管病变及线粒体损伤,生脉组上述变化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生脉散对db/db小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心肌病 生脉散 心肌肥大 心肌纤维化 DB db小鼠
  • 简介:近年来多媒体互动实验室的使用,形成了以标本、图片、动画等形式为主要特点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将这些教学资源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大大地克服了传统组织学实验教学形式单调、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差等弊端。当然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应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倾向。一、多媒体技术完善了传统组织学实验教学模式组织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属于形态学的范畴,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实验课是学习组织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基本技能、科学态度及观察能力等均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的学科,这些微细结构肉眼看不见,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感到十分抽象。组织学实验就是将这些肉眼看不见,抽象的微细结构通过显微镜形象准确地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理解,深化记忆。但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形象化一直是一个难点,传统教学多应用挂图、幻灯等教具,而挂图多是示意图,幻灯在色彩、清晰度上常不尽如人意,难以生动地再现原始标本,与学生镜下观察的切片标本不完全一致,学生感到迷茫。同时,在传统模式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不能共享其他学生显微镜下的图像;一些典型的结构不能及时地保存下来,并无法在另外的时间...

  • 标签: 多媒体技术 组织学实验 教学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2例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LMFH),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PLMFH的影像学表现。2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以及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2例PLMFH均发生于左肺下叶,呈巨大孤立性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CT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未见空洞、钙化,合并左侧少量胸腔积液。结论PLMFH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PLMFH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兔VX2移植瘤实施实体瘤中心变性粉碎及引流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兔VX2背部移植瘤模型,一侧作为对照侧,一侧作为试验侧。试验侧实施热变性4min,经7mm直径木工钻肿瘤热变性区域中心粉碎,并内置引流管以排出渗出液,先后共治疗2次(简隔3d)。于第2次治疗后第3日切除双侧肿瘤,观察肿瘤增长情况及是否有脏器的转移。结果:试验侧较对照侧肿瘤质量降低50g,提示该操作对试验侧肿瘤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心、肝、脾外观无明显改变,试验侧肾脏因一度肿瘤体积过大受到压迫,肺脏出现肿瘤结节。结论:实体瘤中心变性粉碎引流术可以在兔VX2肿瘤模型上实施,且热变性后引流以排出渗出液是必要的,提示该方法可用于大体积肿瘤的治疗。

  • 标签: 实体瘤中心变性 粉碎 引流 兔VX2移植瘤 可行性
  • 简介:目的:观察MGC-803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经胃肠安干预后对其相关乏氧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肠安对MGC-803人胃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BALB/C裸鼠,以人胃癌MGC-803细胞在其皮下注射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并给予相应干预,分别为胃肠安组(胃肠安煎剂0.3ml灌胃,1次/d)、5-氟尿嘧啶(5-Fu)组(5-Fu1mg腹腔注射,1次/周)、模型组(0.9%NaCl溶液0.3ml灌胃,1次/d),干预时间均为8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乏氧相关蛋白包括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赖氨酰氧化酶(LOX)、类赖氨酰氧化酶2(LOXL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胃肠安组裸鼠胃癌组织乏氧相关蛋白HIF-1α、TGF-β1、LOX、LOXL2、CTGF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肠安能明显降低人胃癌MGC-803裸鼠皮下移植瘤中HIF-1α、TGF-β1、LOX、LOXL2、CTGF的表达,提示胃肠安可能通过下调乏氧相关蛋白的表达而起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的作用。

  • 标签: 人胃癌细胞 胃肠安 皮下移植瘤 乏氧相关蛋白 裸鼠
  • 简介: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VEGF及其受体Flt-1、KD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肺岩宁组和综合组,在接种后5天肿瘤直径约为5min时,开始给予0.9%NaCl溶液、DDP、肺岩宁、DDP+肺岩宁治疗。用药21d,第22天处死小鼠。观察各组肺转移灶抑制率,免疫组化测定肿瘤VEGF及其受体Flt-1、KDR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岩宁组及综合组能显著降低肺转移灶发生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肺岩宁方能够显著降低肿瘤VEGF及其受体KDR水平。肺岩宁方能够减少肿瘤Flt-1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精、解毒散结的肺岩宁方具有明显的抗肺癌侵袭转移作用。肺岩宁方可以干扰VEGF与其受体(主要是KDR)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VEGF的生物活性,这可能是肺岩宁方抗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肺岩宁方 肺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侵袭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对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皮下注射AlC13建立AD模型。将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4组,分别观察造模前后动物行为学的改变,测定脑组织中Aβ含量、CAT活力。结果:造模各组大鼠学习记忆明显障碍(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Aβ含量明显升高(P〈0.01),CAT活力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针刺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1),Aβ含量明显下降(P〈0.05),CAT活性明显提高。结论:针刺能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中Aβ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 标签: 针刺 老年性痴呆 机理 大鼠 脑组织
  • 简介:摘要:本文将立足于基层党组织的社会职能和“优化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内在要求,对标于街道社区党务工作和基层党员教育特点,从疫情防控的背景切入,以提升服务力为主要话题,依托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法获取有关资讯,思考疫情防控中街道社区党组织如何提升服务力,并针对这一方面所存在的实践及专业素养问题提出策略性建议,为疫情下的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优化带来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疫情防控 街道社区党组织 服务力提升
  • 简介:摘要:本文将立足于基层党组织的社会职能和“优化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内在要求,对标于街道社区党务工作和基层党员教育特点,从疫情防控的背景切入,以提升服务力为主要话题,依托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法获取有关资讯,思考疫情防控中街道社区党组织如何提升服务力,并针对这一方面所存在的实践及专业素养问题提出策略性建议,为疫情下的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优化带来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疫情防控 街道社区党组织 服务力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眶周组织损伤患者分别实行精细缝合干预以及联合局部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探究单一治疗方式与联合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眶周组织损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63例)以及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精细缝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精细缝合术联合局部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治疗前后瘢痕程度评分、瘢痕美观程度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瘢痕程度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瘢痕美观程度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眶周组织损伤患者实行精细缝合手术期间联合局部皮瓣修复手术治疗,能减少患者治疗后瘢痕程度,提升患者治疗后瘢痕美观情况,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细缝合手术 局部皮瓣修复手术 眶周组织损伤 瘢痕
  • 简介:目的:研究中医药经典方剂十全大补汤(以下简称sqdbt)联合临床常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以下简称5-fu)对HT29移植性大肠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HT29移植性大肠癌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单纯肿瘤组、sqdbt组、5-fu组、sqdbt+5-fu组,计算胸腺指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浓度。结果:治疗组胸腺指数均大于单纯肿瘤组;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sqdbt+5-fu组最高为11.35;血清中TNF-α浓度sqdbt+5-fu组最高,可达44.88pg/mL。结论:十全大补汤联合5-氟尿嘧啶在抑制大肠癌小鼠肿瘤细胞生长和减少化疗药物对机体免疫损伤方面,作用优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

  • 标签: 十全大补汤 HT29大肠癌 肿瘤坏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