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中非常关键的课程,利用化学的方法对于生命进行研究的化学分支学科,对其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因此,本文阐述生物化学的相关概述,了解生物化学在制药工程中的重要性,提出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思路,要对课程的重点进行把握,增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鼓励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开展创新实践。除此之外,要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的框架,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结合,联系实际来进行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标签: 生物化学 制药工程 重要性 教改策略
  • 简介:摘要:中药化学是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在专业教育上尚不能和现代中医药的发展有机融合。根据德育素质要求,教育部提出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在“课程建设”教学体系的建设中,秉承“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的教学理念,以中药化学课程的专业课教育和思想文化教育为核心目标。文章以中药化学课为例,挖掘中药化学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学校开展中药化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对课程思政下的中药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 标签: 中药化学 思政 教学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将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检验方法施于尿常规检验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病例数选取2019-2020年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30例患者,均分为3组,分别予以干化学法(A组)、尿沉渣法(B组)以及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C组),对比三种检验方式下的尿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定量红细胞阳性率比较,C组高于A、B两组(P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进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肿瘤患者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查体的健康人40例,将其作为参照组,两组均接受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查,所用检查方法均为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比各项指标阳性检出率以及各项指标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肿瘤生物标志物阳性率以及检查结果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过程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通过此方法可尽早对肿瘤进行检出。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阳性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1月31日因胸痛、胸闷原因到本院诊疗接受生化免疫检验的患者45例,对全部患者样本肌酸激酶同工酶实施常规免疫测定、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分析诊断准确性。结果:实验组准确率44/45(97.78%)高于对照组36/45(80.00%),漏诊率1/45(2.22%)、误诊率0/45(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开展生化免疫检验,可提升诊断准确度,降低误诊与漏诊的概率,可运用。

  • 标签: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准确性 漏诊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应用于尿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尿常规检验的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收集的130例患者的的尿样混合分成3管,分散到3个组。进行单纯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单纯尿沉渣镜检方法检测,干化学与尿沉渣镜检法的联合尿常规的检测。结果:患者干化学法红细胞检出率为14.62%,高于沉尿渣镜检法红细胞检出率为6.15%,区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尿沉渣镜检法的白细胞检出率为26.92%,高于干化学法的12.31%,区间差异著(P<0.05),联合法白细胞和红细胞检出率分别是39.23%与20.77%高于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干化学联合尿沉渣镜检法联合检验可以提高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检出率,提高临床疾病筛查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干化学法 尿沉渣镜检法 联合 尿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通过评价思维导图在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可以客观地评估思维导图对学生知识理解、记忆、整合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影响,进而发现其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评价研究可为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和应用思维导图,探讨如何将思维导图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思维导图设计与内容要求、学生反馈与理解程度、教学效果评估、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教学改进与优化几个层面展开论述,旨在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

  • 标签: 思维导图 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血清CA125、胸ADA、血浆FIB和T-spot试验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选取了2020-2023年期间一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每位患者进行了血清CA125、胸ADA、血浆FIB和T-spot试验的检测,并与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10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所有指标中,T-spot试验表现出最高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0%和95%。胸ADA和血清CA125的敏感性分别为85%和8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和85%。血浆FIB的敏感性为75%,阳性预测值为80%。这些指标与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中,T-spot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可作为一种有力的辅助诊断手段。同时,胸ADA和血清CA125也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指标。血浆FIB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这些发现有助于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性。

  • 标签: 血清ca125 结核性胸膜炎 胸膜感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化学发光法原理,初步建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在安图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依据 CLSI EP 文件对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干扰进行评估并与朗道免疫比浊法试剂进行方法学比对。 结果: 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 5% ;在 1.87ng/ml ~ 146.47ng/ml 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方程为 y=0.9751x-0.4516, R 2 =0.9993 ;临床样本平均回收率为 95.2% ; 500mg/dL 血红蛋白、 500mg/dL 甘油三酯、 30mg/dL 胆红素对于 H-FABP 检测无干扰;与朗道免疫比浊法试剂进行方法学比较,回归方程为: y=1.0018x-0.0863 , R 2 = 0.9881 ,两者相关性较好。 结论 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结果准确,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与进口朗道试剂相关性好,能够满足临床使用需求。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化学发光法 方法学评价
  • 简介:摘要:混合式教学是团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以及在线教学之间的优势。通过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生物化学课堂之中,对教学方式,内容以及评价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其中包括了知识体系的重构、智慧课堂的建设、网络课堂的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结合实验教学创新项目等多维度的探究实践。

  • 标签: 混合式 教学模式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与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乳腺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从而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30例标本中有阳性标本有23例,阴性标本有7例,阳性率为76.67%,阴性率为23.33%;常规检查结果显示,30例标本中阳性标本为12例,阴性标本有18例,阳性率为40.00%,阴性率为60.00%。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检查方法相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阳性率较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乳腺病的诊断检查。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病理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调查显示:从2013年末到2018年末艾滋病人数由3430万人增加到3790万人,携带者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我国的艾滋病例从2013年的80.9万人增至2018年末的125万人,截止到2019年末,全国报告存活的感染者有95.89万人。针对目前艾滋病的传播进行研究,主要表现为性传播,其他传播的途径已经基本阻断或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如何早期诊断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免疫印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价值 。 方法 :将我院 76 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 70 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提供相同的化学检验操作,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 结果 :在检查中,患者糖链抗原、癌胚抗原与甲胎蛋白检出率均较高,而且观察组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查所得结果对患者恶性肿瘤病症确诊与治疗均有积极影响 。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恶性肿瘤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常规检查的特点,评价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结合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90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测的患者,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观察组(干化学法)和对照组(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通过不同方式比较尿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数据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检测,可减少误差,提高精确度。

  • 标签: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二者联合 尿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焕肤治疗轻中度痤疮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6月接收的60例轻中度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水杨酸治疗,30例;观察组采取复合酸治疗,30例。分析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酸治疗轻中度痤疮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并且能够获得患者满意评价。 

  • 标签: 水杨酸治疗 复合酸 痤疮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80例进行实验,选取时间2018年3月-2019年3月,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0例。这中间,参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的方法,观察组则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的阳性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检验阳性率的比较上存在差异,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筛查的过程中,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提高乙肝检验的阳性率,确保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因此,此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分析技术 临床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尿液检验中应用尿沉渣镜检和尿干化学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需要尿液检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沉渣镜检(观察组)和尿干化学检测(对照组),并对两组的红细胞阳性率、 白细胞阳性率、尿蛋白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红细胞阳性率、 白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尿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沉渣镜检、尿干化学检验两种尿液检验方法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临床中联合使用两种尿液检验方法,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液检验 尿沉渣镜检 尿干化学检测 红细胞阳性率 白细胞阳性率 尿蛋白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