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格瓦(Qawwāl)是印度北部及巴基斯坦地区十分活跃的伊斯兰音乐形式。文章就格瓦的音乐语汇及功用、表演场合及传承、表演方式及与南亚社会关系三个方面,逐层对格瓦的音乐语汇、演出场所及表演行为等内容进行剖析,关注格瓦音乐要素本身对构建其音乐体裁的影响和创造,从而揭示格瓦作为一种口头表演的南亚-伊斯兰宗教音乐形式的特点和地位。

  • 标签: 南亚-伊斯兰音乐 苏非音乐 格瓦利
  • 简介:作为约翰·科里亚诺创作后期一部重要的室内乐作品,《幻影》不仅凸显了不同历史时期、创作流派所产生的音乐风格与技术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且从其异质多元的结构布局、“十二音调性序列”的隐蔽处理以及和声技术对隐蔽调性的开掘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后可得出:调性结构在全曲中具有核心主导作用。概言之,正是这一调性结构思维在回溯过去、指向未来的历时性技术实践,才使得《幻影》作品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过去与当下、观念与技术兼长并美的综合化创作特色。

  • 标签: 约翰·科里利亚诺 《幻影》 异质多元 “十二音调性序列” 调性结构
  • 简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罗克晚期协奏曲作品的优秀典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巴赫在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时将源自意大利的都奈罗创作原则与德国传统的复调音乐风格相结合,使这部作品兼有两种不同的音乐文化特色.巴赫继承了意大利协奏曲简洁、灵活的音乐风格,同时对都奈罗做了新的发展和尝试.动机性的旋律写作、复调技法的大量运用以及三部性曲式结构的渗入,这些都为巴赫确立自己的协奏曲创作风格奠定了基础,代表着协奏曲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重点讨论的是都奈罗在《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的运用问题,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细致分析找到巴赫协奏曲创作的基本特点.深入研究巴赫的作品对我们认识巴罗克晚期乃至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发展轨迹有着直接的帮助,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根本动机和目的.

  • 标签: 利都奈罗 《勃兰登堡协奏曲》 运用 巴赫 协奏曲 插段
  • 简介:斯·贝尔曼,耶鲁大学音乐系教授,国际知名的俄罗斯钢琴学派出身的演奏家兼德高望重的钢琴教育家。在《钢琴大师教学笔记》一书中,贝尔曼以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了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诠释方面的问题,还在音乐表演和音乐教学的心理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本刊将陆续节选该书部分内容供读者阅读。

  • 标签: 钢琴教育家 教学笔记 贝尔曼 乐句 钢琴演奏技巧 耶鲁大学
  • 简介:乌克兰奥德萨音乐学院教师、小提琴家叶夫根尼·米哈伊洛维奇·别列留契克先生于1997—1998年度作为专家在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任教一年。我作为弦乐教研室主任直接负责具体安排和协调他的教学工作,在这一年中我听了不少他的课,同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交谈,从中受到不少启发。我想,如能总结一下并介绍给大家也许是件有益的事c别列留契克先生所任的课程为:小提琴专业课(与中国教师共同授课)、弦乐四重

  • 标签: 小提琴教学 教学特点 室内乐 乌克兰 分析音乐 颤指
  • 简介:8月17日、18日,喜剧表演艺术家刘全和、刘全兄弟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从艺45周年专场演出。两人用双胞胎独特的默契表达、无奇不有的创意妙想和令人捧腹的表演艺术,为首都观众呈现老少成宜的欢乐盛宴。

  • 标签: 专场演出 北京民族文化宫 表演艺术家 双胞胎
  • 简介:关于古琴律制问题的学术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纯律在古琴音乐中的运用。而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中国学术界在纯律概念上长期的误区,把纯律与扎诺音阶混为一谈。为避免扎诺音阶不协和音程而出现的一音两律现象,也被学术界错误地理解成为“复合律制”概念的基础。扎诺音阶理念在音乐实践中出现的困难也不能被理解为纯律本身的不可实施性。

  • 标签: 扎利诺音阶 纯律 琴律 复合律制 《神奇秘谱》
  • 简介:梅西安早期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以后发展为新古典主义的热烈反对者,并坚持音乐的吸引力及感情力量.梅西安有深切的天主教信仰,并相信在音乐的声音和宗教因素之间有着互通.

  • 标签: 20世纪 法国 作曲家 奥利维埃·梅西安
  • 简介:这几年,上海的夏夜对于爱乐者来说又多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的MISA夏季音乐节。从7月7日开始的十五天中,三十二场演出横跨浦江两岸。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上海市政厅工部局管弦乐团就已经仿照欧美的做法,将常年音乐会分为夏季露天音乐会和冬季音乐会两个演出季。

  • 标签: 音乐会 上海交响乐团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中国 管弦乐团 演出季
  • 简介:有一个词叫作"翘首企盼"。一月份卡内基音乐厅墙外的玻璃窗中钉起了一张节目时间表,在表中2月3日晚8点有费城交响乐团与钢琴家拉杜·鲁的音乐会。笔者发现这条信息时激动地仰着头读了半晌,牢牢记住时间。脖子都酸了,"翘首企盼"的当然不只我一个人。音乐会当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音乐厅前厅就已经水泄不通了,检票员忙得不可开交。

  • 标签: 交响乐团 音乐会 卡内基 田园牧歌 费城 水源
  • 简介:<正>1991年5月28日,威尔海姆·肯夫逝世了,随着他而逝去的是钢琴演奏史上的一整个光辉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指的是十九世纪末出生的几位德奥学派钢琴家们,包括巴克豪斯(1884—1969),许纳贝尔(1882-1951),埃德温·费歇尔(1886—1960),吉塞金

  • 标签: 二三十年代 钢琴家 十九世纪 贝多芬 历史时期 唱片
  • 简介:刘蓝先生辑著的《二十五史音乐志》(四卷)在历经十余年的沉淀中先后出版,这是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思想的专题性音乐史学著作。作者通过对古籍文献的研究,将留存下来的中国古代历朝的"音乐志"汇集整理,并加以适当的注释、译文、补遗、解读、评说,做出了重要贡献,可谓"功在当代、历在千秋"!

  • 标签: 刘蓝 《二十五史音乐志》 框架结构 补遗 解读 评说
  • 简介:盖蒂(GyorgyLigeti,1923~)的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66年,该曲因其在音色与节奏上的构思新颖和技法独特而被看作20世纪以来极有影响的一部器乐协奏曲.这部协奏曲共有两个乐章,它们在音响的结构组织与整体布局上体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第一乐章以静止的音响状态和细腻微妙的音色层次变化让人惊叹;第二乐章则以混沌对有序的节奏运动以及各种音色流、波、块的相互碰撞令人"耳"不暇接.然而,两个乐章间在创作手法上尽管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但它们都来自于对音色和节奏的独特设计.本文拟抓住音色与节奏这两个表现参数为重点,对它们在该曲中的处理方法及其在结构形成上所起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解释作曲家是如何通过运用它们来对乐曲的整体结构进行有效控制的.

  • 标签: 利盖蒂 大提琴协奏曲 音色 节奏 一体化结构
  • 简介:妮娜·萨尔茨曼(PuninaSalz一man)是以色列“钢琴界第一夫人”,是一位早年跟钢琴大师阿尔弗雷德·科尔托学习过的神童。现在既是著名钢琴演奏家,又是以色列鲁宾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她是我非常想采访的一位,但对她的采访却十分困难。因为她在比赛结束后,立即要开4套曲目完全不同的音乐会。因此她把比赛的空余时间几乎全部用来练琴了(组委会给每个评委都提供了一台钢琴)。我们的访谈也就一推再推。直至12月12日晚比赛最后落下帷幕的那一刻,我几乎对采访彻底失去希望了。因为在经过了从贵宾楼评委驻地──中国大酒店(颁奖仪式、宴会)──北京音乐厅(少年钢琴家音乐会)──世纪剧院(获奖者音乐会)──贵宾楼

  • 标签: 以色列 钢琴家 萨尔茨曼 访谈录 1999年
  • 简介:流传至今的中世纪圣徒纪传日课(historia)多达数百部。这些作品具有音乐方面的极大价值,因为它们是中世纪新圣咏创作的范例。本文通过比较两例纪传日课(分别为9世纪无名氏为瓦提埃的圣希拉里以及15世纪杜费为圣母玛丽亚创作的纪念日课)来说明单声圣咏音乐创作的发展。这类音乐创作渗透着记谱法与音乐理论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比起时间上更早的圣希拉里纪传日课,杜费的音乐更有效地解决了用诗篇歌调吟唱圣咏的老问题,但也比前者更多地反映了不同的创作自由和限制。

  • 标签: 纪传日课 圣希拉里日课 圣母玛丽亚纪念日课 诗篇歌调(psalmtones) 教会调式 素歌记谱法
  • 简介:记者:今天我们《名家与茶》栏目有幸请到的是著各幽默滑稽小品表演艺术家刘全和,刘全老师。二位刘老师你们好。

  • 标签: 表演艺术家 小品 滑稽 幽默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