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人们从大千世界发现红、蓝、黄三原色。以审美的规律将色彩进行不同的组合,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色彩;音乐中七个音阶不同的组合、交替,又产生出形式多样的音乐

  • 标签: 绘画色彩 音乐性 美的规律 三原色 音阶
  • 简介: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处于中国诸艺术“枢纽”的地位,与音乐有很多相通之处,因为艺术间有通感的存在,艺术通感指的是人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表面上它们分工不同,“各自为政”,实际上它们却“里应外合”,互相感通。其实人类很难找到不互相联系的物质,这就是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 标签: 书法 音乐 相似性 艺术通感 人类视觉 文化核心
  • 简介:随着国家《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新课程的逐步深入的实施,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对初中新课程标;位下的音乐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新课程标准 初中音乐 教学
  • 简介:独自出差成都,夏日的傍晚,酷热难耐。一个人在房间,百无聊赖时,突然有一股嘹亮悠扬的二胡声从窗外流进来,令疲惫慵倦的精神为之一振。脑际掠过白居易的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于是穿衣下楼走出招待所。远远的,十字路口人行道的宽阔处已围了一圈人,在那蹲着、站着的各色人中间,有一位50岁左右的盲人在演奏。他的背后停着一辆十分破旧的三轮车,上面放着一台老式的扩大器。他面前是一个自制的“合成器”,上面装有木鱼、碰铃、铁三角,还有几只电子鼓效果器,固定这些的是一些细铁丝和麻绳,看上去有几分滑稽。他用双脚准确地踩着那些踏板,五步开外,两只不大的音箱把他的琴声和伴奏声传出很远。夏日的黄昏,都市的街头,人声、车声喧嚣一片。盲人音乐家旁若无人地在拉着琴,独自沉浸在他音乐声中。嘹亮的二胡声时而抑扬顿挫,像一股山涧清泉淙淙流淌,时而如泣如歌,倾诉着几分缠绵几分幽婉。他两脚不停地踩动踏板,好像有一支小乐队在为他伴奏。各种音质、不同节奏的伴奏声与他的琴声水乳般和谐交融,音乐中时时洋溢出一种对光明的祈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叫你很难想像一个一生都在黑暗里的人还能以一种乐观、豁达的情怀来向别人说生活的美好。一曲终了,无人喝彩,...

  • 标签: 出闹市 成都街头 清泉出
  • 简介:二千五百年以来,西方知识试图俯瞰世界。但它没能认识到世界不是为了观看而是为了聆听。它不可读,但可听。

  • 标签: 政治经济学 噪音 节选 音乐 世界
  • 简介:1月30日,浙江省文联组织30多名书画家来到浙江音乐学院,开展艺术交流和文艺志愿服务。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田字原,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马锋辉,书记处书记赵雁君,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浙江画院院长孙永、

  • 标签: 音乐学院 浙江省 书画家 组织 党组书记 杭州
  • 简介:上期说了现在的中国画家还需不需要具备"诗书画印"四全的素质。这回来说说"琴棋书画"。"诗书画印"还是中国画"画内"的"功夫",而"琴棋书画"已经一半跨到"画外"了——所谓的"画外功夫"。现在的中国画家会写诗、书法、刻印——尽管从传统意义上说还是"画内功夫",但,已经是相对"稀缺"了。再会弹几下琴下几步棋,那更是不"晒"都让人觉得可惜。

  • 标签: 中国画家 当代中国画 诗书画印 曹增 请看 密宗
  • 简介:书法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硬把两者凑到一起,似乎有些牵强附会。其实,很多艺术都有相通之处,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具体在哪些方面相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深究下去又很难说得清楚。然而,笔者认为,艺术的作用是相同的,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给人以心情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 标签: 音乐 书法 和谐美 韵律美 线条 视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