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陌上》诗意的重新解读,认为诗歌主旨是"嘲笑和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与无耻"的传统观点是错误的;使君并非荒淫无耻,秦罗敷的夸夫之辞其实是民间谜语;通过对第三解的重新解读,发现并肯定了罗敷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地突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

  • 标签: 汉乐府 夸夫之辞 民间谜语
  • 简介:<正>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艺术中的一个流派,其代表人物认为古希腊罗马艺术是艺术创作的典范。他们从古希腊罗马艺术中借鉴主题和情节,并融会新的历史内容。当时,古典主义在法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而普则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 标签: 古典主义 法国 罗马艺术 绘画 17世纪 艺术创作
  • 简介:《印第安娜》是法国女作家乔治·独立创作的首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乔治·沿用了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伪装”元素,将“伪装”分解为两个层次,一方面使自己免受公众的批评和讽刺,另一方面借助“伪装”描述了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的悲剧命运,谴责了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形象的控制,表达了女性对自我主体意义的追求。

  • 标签: 《印第安娜》 伪装 性别
  • 简介:<正>葵"园子里的葵花都死了。"二爷一边咝咝溜溜地喝玉米粥,一边漫不经心地说。在吃饭的时候说点什么,哪怕是关于一只蚂蚁的事情也行。否则那一顿饭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如果我们爷仨谁也不说一句话。屋子里就只剩下喝粥的声音了,越听越不好听。在搬入苹果园之前,我们和村子里的人一道吃饭。说来特别有趣——我们村里的人都爱端着碗到大街上吃饭,大家找个墙角就地蹲下,一边说话一边吃各自碗里的食物:两个窝头、一块咸菜、一碗糊粥,或者两块红薯。

  • 标签: 子里 乡村生活 就这样 太远 声地 对天发誓
  • 简介:尼尔·霍桑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像阿瑟·丁姆斯戴尔那样饱受人格分裂痛苦的人物,展现了人性中更深层自我的强大,以及人与它作斗争的悲剧性过程。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人性观去观察分析他的作品,我们可以说霍桑一百多年前就在像弗洛伊德那样研究人,像现代主义文学那样描述人,把人的非理性因素提升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并且认为人只有通过非理性的因素才能认识世界。

  • 标签: 人格分裂 现代主义文学 非理性主义 纳桑尼尔·霍桑 美国 文学评论
  • 简介:1989年底的一天,我在《文汇报》读到一则讣告:九叶诗派著名女诗人、翻译家陈敬容去世。到晚上,我反复端详这不足百字的消息,觉得越来越冷,只好蜷缩到行军床上,用被子把自己裹紧,泪水却不由自主地涌出来,难言的恩情和我的惭愧之心交织在一起,

  • 标签: 女诗人 陈敬容 翻译家 怀念 《文汇报》 九叶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