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析了陈建明先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模式初探——以汉语程度副词"更"和日语程度副词"もっと"的分析为例》一文存在的缺陷:立论有失严谨;对比分析不深入;对比分析使用的语料库的文体不一致;推理不正确。针对文章的缺陷,本文利用有效的语料对汉日程度副词再次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误用分析,并提出今后双向二语习得研究的课题。

  • 标签: 程度副词 对比研究 双向习得研究
  • 简介:本文以女性主义理论为阐释框架,以林芙美子初期的诗集《看到苍马》为研究对象,分析林芙美子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象颠覆男权性别秩序并确立自我的。研究指出林芙美子的诗歌张扬了被性别秩序和道德规训所压抑的女性欲望,开辟了近代日本女性自我书写的场域,在日本近代妇女解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林芙美子 诗歌 自我寻找 女性书写 性别觉醒
  • 简介:根据语法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将日语词汇划分为自立词、机能辞和传统意义上的助词助动词。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这三类词汇之间不断发生着利互转化。其中,语法化现象较受关注,但是由助词助动词或是机能辞向自立词转化等其他可能性也不容忽视。本文重点考察日语词辞转化的各种可能性,力图揭示其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机能辞的来源及其下位分类。

  • 标签: 语言演化 自立词 附属辞 机能辞 复合辞
  • 简介:在翻译研究中,特别是在以译文研究为中心的"译文学"的研究中,"译本老化"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象,同时也是"译文学"建构中值得阐述的理论问题之一。就此而言,1931年出版的张我军译夏目漱石著《文学》是一个可供解剖分析的典型文本。张译存在着不少误译甚至漏译,但最主要的还是由缺乏"翻译度"的"机械迻译"方法所造成的诸多"缺陷翻译",加上语言本身的发展变迁,致使许多表述与表达已经与今天高度成熟的现代汉语有了相当距离,今人读之会觉得滞涩不畅,恍如隔代,这就是该译本老化的表征。对张我军译文与日文原文加以比照,并与新译文加以对比分析,可以了解误译尤其是缺陷翻译的形成机理,见出现代中国文学理论著作翻译的发展演变以及现代汉语理论语言的艰辛的形成过程。

  • 标签: 翻译度 缺陷翻译 译文老化 文学论 夏目漱石 张我军
  • 简介:柿本人麻吕是“万葉集”第一诗人、歌圣,他有意识地运用多种修辞,创作了很多庄重雄浑、气势恢弘、规模雄伟、脍炙人口的“仪礼歌”。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赋影响了两汉整个赋坛。因为二者同为御用文人,又多为歌颂皇族而作歌。笔者就“仪礼歌”与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出现的历史背景、表达方式、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这两种文学体裁在兴盛的历史背景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在表达方式和思想内容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 标签: 仪礼歌 汉赋 历史背景 表达方式 思想内容
  • 简介:句法学与词法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研究领域,但二者历来被众多语法学家认为又是密不可分的相关领域。本文拟通过对属于句法学范畴的单句的多层构造与属于词法学的助动词的承接顺序这两个问题的关系的研究来具体展示一下句法学与词法学的紧密联系。并希冀以句法学与词法学相结合为出发点。对今后的语法学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助动词 语法理论 助动词 北原保雄 日语
  • 简介:"翻译语"与汉语语境中拿一个现成的汉语词来解释和翻译外语的"译词"不同,它是用创制的新词来解释性地翻译外语相应的词,并最终使其融入译入语系统中。柳父章是现代"翻译语"研究的第一人,他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角度,从个别词语切入,通过考查"翻译语"的演变来梳理日本翻译思想的形成过程,并认为"翻译语"具有"宝匣效应",是健康语言的征候,而此前翻译界则普遍认为随意使用"翻译语"的现象是语言上的一种病态。柳父章还注意到"翻译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翻译文体"的语体和风格,而翻译文体的这些特性又直接推进了日语文体、风格的现代化。这些观点在翻译史及翻译理论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方法上启发和影响了我国的一批学者。

  • 标签: 柳父章 翻译语 宝匣效应 历史文化语义学 翻译文化
  • 简介:2016年8月2日新出台的日本防卫白皮书中横加指摘中国在东海、南海的公船航行及建设岛礁,渲染了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使中国的国家形象蒙受损害。本文运用Fairclough三维话语分析框架。对2016年防卫白皮书进行批评分析,通过分析白皮书中词汇选择、被动句及互文手法等的话语策略运用,试图揭示日本政府的权力与利益取向对“中国威胁”话语建构产生过程的影响,挖掘日本制造“中国威胁”的意识形态,从而揭露中国威胁的虚伪与双标。

  • 标签: 日本防卫白皮书 “中国威胁论” 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实践 意识形态
  • 简介:"人生相涉论争"是明治维新时期在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北村透谷和史论家山路爱山之间展开的一场文学理论大论争。这场论争是文学自律性和文学功利性思想的碰撞,是近代日本就文学本质问题进行的重要讨论。通过这次论争,受卡莱尔思想影响的山路爱山,从史学家的观点出发,主张文学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实际反映;受美国爱默生泛神论思想、拜伦以及易卜生文学思想影响的北村透谷,在亚洲最早提出了"文学"的概念,并用唯心主义理论确立了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想,这种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思想对鲁迅等人的文学思想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 标签: 人生相涉论争 北村透谷 山路爱山 文学自律 功利主义
  • 简介:本文以十九大报告的日语翻译为语料,从缩略语、惯用表达、比喻、中国特色词语、中日同形词、专有名词等几个方面,结合实例对十九大报告中重要表述的日译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在翻译此类党和国家政治文献时首先要保证忠实性,同时也要顾及读者的接受程度,并注意二者的平衡。

  • 标签: 十九大 重要表述 日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