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修文改字,有妙绝千古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诗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但也有改巧成拙的,如南朝诗人谢眺(字宣城)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明代谢榛(字茂秦)认为此联后一句中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欲改为"秋江净如练",即是一例。谢朓这首诗,用"澄"、"净"这两个形容词,着力描写了深秋季节登高远眺时江水的清澈蜿蜒,如画般地绘出了在晚霞映照下江水的神韵。而把"澄"改为"秋",则其诗意顿减,特色全无。把作诗人的苦心、原句的意境、蕴含遮掩尽净,只成为一般性的吟咏秋色的诗句而大大逊色了。白居易有"春来江水

  • 标签: 炼字点窜
  • 简介:本文说的禁忌是指民俗中的语言禁忌。民俗中的语言禁忌修辞中的避讳、双关和谐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里就此作个简单分析。

  • 标签: 语言禁忌 修辞 民俗 谐音 双关
  • 简介:<正>对联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形式、格局千姿百态,题材丰富多采,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下面所列举的各类对联,不仅是对偶,而且还兼用了其他辞格,仔细玩味,可以启迪智慧,增长知识。一、叠字类。苏武在杭州西湖孤山“西湖天下景”亭上,题了一副叠字对联:1.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名词“水”、“山”、“晴”、“雨”重叠后,增加了“每一”的意味,扩大了描写范围。“处处”、“时时”是量词重叠,复指其“水水山

  • 标签: 对联 联语 叠字 纪晓岚 李贤 程敏政
  • 简介:广义的语言学研究应该包含修辞学,汉语语言学研究必须以独立思考出发,认识语言学在西方的来龙去脉,找出修辞学语言学分途的历史关键,最终理解修辞学跟语言学之间的关联。汉语本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示我们:如何在悠久杰出的文化传统上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并学习开拓未来发展的策略。

  • 标签: 辩论术 修辞 先验性语法知识 逻辑与修辞的融合
  • 简介:摘要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的调整,煤炭企业面临了转型,如果在转型时期,想要实现企业的良好的发展,必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并落实这项工作,充分发挥其想要的功能。本文介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分析了煤炭企业的现状,并且,提出了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 标签: 煤炭企业 思想政治 转型 发展 作用
  • 简介:论文摘要

  • 标签:
  • 简介:<正>词典和字典是学习和工作必备的工具书。随着社会学术文化的日益发展,人们对词典和字典的需要也愈加迫切。不同的学科固然要有不同的专科词典,而一般应用的语文词典和字典尤为需要。语文词典和字典的编纂不应当是陈陈相因的。在对于语言的研究,特别是在词汇学(Lexicology)和语义学

  • 标签: 近三十年 新华字典 词典学 词典编纂法 语文词典 语义学
  • 简介:文章主要讨论了语气副词“期期”和拟声词“期期”的形成问题,指出这是一种由于显著事件的认知分化而逐渐形成的语言现象。“期期”的叠用始现于《史记》,记载的是御史周昌因口吃而出现的语误现象,并因《史记》的记载和传播成为显著事件,使“期期”这种叠用形式得以长时间地保留和扩散。明清时期,随着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的加速,“期期”逐渐完成了由构形重叠到构词重叠的演化,形成了语气副词“期期”和拟声词“期期”两种演变结果。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周昌因口吃而叠用“期”这一显著事件认知结果的分化,同时也受“期期”所处句法位置和句法格式、语气副词“期”的词类地位调整以及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显著事件对新兴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期期” 语气副词 拟声词 显著事件 认知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3~6岁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岁语言前聋患儿48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采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AIS)、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USS),并由专业听力专业人员对开机前开机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患儿听觉言语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术前、开机6个月及开机后各阶段评估之间的MAIS评分、MUSS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12个月开机后24个月的MA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患儿行人工耳蜗植入后,患儿的听觉言语能力改善效果明显。

  • 标签: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言语能力 发展规律
  • 简介:模糊逻辑模型和交股模型是心理语言学有关言语感知研究中解释言语听辨机制的重要模型理论。模糊逻辑模型运用模糊逻辑和原型的两个概念生动明确地描述了言语听辨的过程和言语在记忆中的储存情况。交股模型将各个层面的因素及影响都包括在言语听辨的过程中。然而,这两个模型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模糊逻辑模型主要强调语音因素的作用,而交股模型则误将听辨过程看作是去除交股中目标词不相似词的过程。本文通过对两个模型局限性的解析,将二者的优点重组,以寻找一种更为合理地解释言语听辨过程的新途径。

  • 标签: 模糊逻辑模型 交股模型 心理语言学 言语感知研究 言语听辨机制 局限性
  • 简介:本研究以462名广州青少年为样本进行城市语言调查,认为广州青少年的语言使用现状可表述为"普通话粤方言并重";普通话使用比例的快速增加,并未对粤方言造成冲击,而原本有不少使用者的其他方言则趋于边缘化;广州青少年在语言态度方面总体上略偏爱粤方言,这种偏爱主要来自情感认同维度。研究还发现,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性别有关,但在探讨语言态度性别的关系时,需要排除语言态度无关的其他因素,否则会高估性别对于语言态度的影响。

  • 标签: 广州 青少年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 简介: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传统语言学在当代的发展”讨论会,于2008年4月4日至7日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语言学学者约五十人和四川师范大学语言学专业的师生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传统语言学 学术研讨会 中国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联合主办,江汉大学承办的“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战略研究学术研讨会”,2004年4月24-25日在湖北武汉江汉大学成功召开。开幕式上,胡明扬教授到会致辞,邢福义教授做了学术演讲。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社会语言学 学科体系 社会文化
  • 简介:语言是音义配对的系统,但有时会出现有义无音的现象.这种现象,句法学上通常以"空号"来表示.但没有声音时,我们怎么知道是否有空号存在,这空号应该有什么意思呢?本文的主要论点是这些"空号"的存在和意义是由句法中的中心语(head)的选择限制来决定的.中心语的词汇特性决定了是否须有空号出现以及该空号如何解释.这个分析法是依赖词汇特性,不像删略法是根据语境删略句中已经生成出现的某些成分.在文献上,各式的"删略"结构,如谓语省略(VP-ellipsis)、动词省略(Gapping)、截省(sluicing)等大部由删略法来分析.这种删略分析无法解释汉语中谓语省略的各种句式及其意义.依据词汇特性来决定空号是否生成不但能分出这些谓语省略的句式和意义,而且还能正确地说明为什么一般语言,如汉语、英语等,都不可以省略中心语:这些语言都没有真正的动词或名词短语的中心语删略现象.删略并不是只要语境清楚就可.删略操作是在最简方案中视移位为拷贝合并时,为了要把一个有上下结构的句子或短语线性化所需要的运作.

  • 标签: 空号 删略 基础生成 谓语省略 中心语删略 成分缺失
  • 简介:所谓“同素构造”,指的是这样一些语言单位,即由某些相同的语素组成的一组词(有时候也可能延伸为词组)。比如《青春之歌》中王凤鹃骂戴愉:“你这个笨蛋、傻蛋兼混蛋!”这句话里的“笨蛋”、“傻蛋”、“混蛋”三个词,都由一个共同的语素“蛋”。组成。这三个词就是一组同素构造。

  • 标签: 构造 修辞 《青春之歌》 语言单位 组成 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