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与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80位患者都已经接受了常规的CT扫描和CT三维重建,同时还进行了正斜位DR拍片,并且拥有了医师相对应的影像诊断报告。结果:根据临床数据统计,CT扫描(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3.8%,而高于DR扫描(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有13.8%,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T检查能够更准确地检测隐匿性骨折,其检出率达到92.5%,而高于DR检查的检出率为17.5%,差距显著(P<0.05)。结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虽然DR和CT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明显看出,CT在肋骨骨折检查方面表现更加准确,CT三维重建形成的图像更利于提高肋骨骨折诊断的阳性率。

  • 标签: DR CT 肋骨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正确采取最优化低剂量技术,诊断肋骨骨折时的最优化影像质量和最优化辐射剂量。方式: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选取60例肋骨骨折的患者,均分为两组,各组都有30名患者。实验组采取了低剂量螺旋CT扫描法进行检查,对照组运用正确的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法进行检查。观察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扫描后肋骨骨折的影像质量、辐射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之间的乘积。结论:对于目前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扫描,对于诊断其肋骨骨折的全肺对应四部位影像质量评价等级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两者在这之间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 P>0.05。然而常规剂量螺旋CT技术扫描和低剂量螺旋CT技术扫描在临床治疗其他肋骨骨折时所采取的辐射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的乘积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 标签: 低剂量CT 辐射剂量 影像质量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MRI和CT成像技术分别对胫骨平台隐匿性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MRI成像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优越性,为胫骨平台复杂且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提供更有效的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医生做出更准确、快速的判断并对患者进行后期的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 标签: MRI CT 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其疼痛及睡眠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组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有利于减轻疼痛感,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单纯性肋骨骨折 疼痛 睡眠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的了解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SCT)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两种方法的检出情况和诊断价值,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治疗的60例疑似隐匿性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MSCT和MRI对60名疑似隐匿性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检查,以关节镜和手术诊断为“金标准”。两组的影像诊断结果从影像学特征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等多方面与“金标准”进行比较。

  • 标签: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MSCT MRI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总结,观察预防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中,筛选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分设常规护理组与预见性护理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46例。按照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在不同的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较,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针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骨折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术后康复结合CPM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分析,并与常规的运动疗法训练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明确术后康复的效果及其重要性。方法:选取某医院骨科符合标准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进行术后全面康复和CPM等康复训练,而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进行HSS评定量表,KSS评定量表和VSS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训练4周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定显著提高,活动度范围更大(p

  • 标签: 术后康复 CPM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23年为期一年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1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2组(30例,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24h VAS、SAS量表测评分均低于1组,P < 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手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关怀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一成效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老年下肢骨折 手术室护理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临床治疗措施,采取公平自愿的原则把他们平均分成2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50人。其中对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使用普通的钢板进行固定治疗,而另一组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则采用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进行临床医学治疗。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数据显示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三个月以及半年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不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采用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患者,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减少治疗时间,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节约成本,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医学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微创 经皮锁钉钢板 四肢骨折 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