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金融机构最根本的风险是治理风险。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公司治理系统论对治理风险进行了界定,并解析了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内涵和来源;金融机构脆弱的治理体系以及治理结构、治理行为、治理对象风险的积累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金融机构在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应该建立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机制。

  • 标签: 治理风险(CGR) 委托代理 信息不对称 治理系统
  • 简介:一、保险是弱需求保险业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保障和长期储蓄,经过近两年的严格监管后,保险业确实主要从事两类业务:一是保障型保险,二是长期储蓄型保险。不幸的是,多数人既不喜欢保障型保险,也不喜欢长期储蓄型保险。(一)保障型保险是弱需求对于保障型保险,新古典经济中的保险决策理论认为,多数人具有风险厌恶的伯努利效用函数,

  • 标签: 保险营销 心理价值 使用价值 保障型保险 储蓄型保险 经济学
  • 简介: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投资总额的表现成为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本文选取欧洲28个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二元离散模型,并使用随机效应和总体平均模型两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欧洲国家保险投资总额与金融危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平方项与金融危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两者之间并非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关系。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了对中国保险投资的借鉴和启示。

  • 标签: 保险投资 金融稳定 经验研究
  • 简介:随着金融市场在过去十年间的不断发展,国际银行业经营方式的日新月异,和金融创新的屈出不穷,监管当局发现按照1988年协议计算出的资本充足率有时并不是衡量银行财务状况的良好指标。1988年《巴塞尔协议》在其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容易引发银行过分强调资本充足的倾向,从而相应忽略银行的赢利性及其它风险,这样就有可能出现某些银行尽管符合资本充足性的要求,但也可能因为其它风险而陷入经营困境的现象,最典型的就属“李森现象”了,巴林银行在1993年底资本充足率远远超过8%,在1995年1月还被认为是安全的,但是1995年2月末,就因为从事金融衍生交易而破产了,其次。目前采用的1998年资产风险权重充其量对经济风险只是进行了粗略的计值,没有考虑同类资产不同信用等级要求,无法有效识别各层次信用风险的程度,因此不能合理有效地区分不同借款人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从而也就无法十分准确地反映银行资产的真实情况。

  • 标签: 资本协议 巴塞尔协议 修订 中国 金融业
  • 简介: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开放的深化,不再是一种政府完全自主的相机抉择,而必须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统一规则和制度框架来实施,必须自动地参与到金融国际化的潮流中,金融开放加快的直接效应是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和规模将大大提高,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国内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由此必然演化为金融市场结构的急剧大变动,中国金融业大整合时代的来临,使政府金融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改革金融监管制度,重塑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业整体竞争力已成为中国政府发展金融业的必然选择。

  • 标签: WTO 中国 金融市场 市场结构 金融监管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