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后的预后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24例行RAR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男193例,女31例。平均年龄68(36~92)岁。7例(3.1%)接受新辅助化疗。125例(55.8%)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分。平均体质指数23.4(15.4~35.5)kg/m2。所有患者均行RARC。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率(RFS)、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RARC患者生存结局与围手术期和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组224例手术,中位手术时间380(160~670)min。中位术中估计失血量为350(100~1 900)ml,72例(32.1%)术中输血。术后T分期分别为≤T1期82例,T2期64例,T3期57例,T4期21例。淋巴结转移49例(21.9%),手术切缘阳性12例(5.4%),伴淋巴脉管侵犯(LVI)82例(36.6%)。术后辅助化疗41例(18.3%)。中位随访时间24(11~60)个月。5年累积OS、RFS和CSS分别为57.15%、48.84%和59.6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HR=5.764,95%CI 1.926~17.249,P=0.002;HR=4.086,95%CI 1.611~10.364,P=0.003;HR=9.391,95%CI 2.118~41.637,P=0.003)、N分期(HR=6.446,95%CI 3.438~12.087,P<0.001;HR=5.661,95%CI 3.086~10.385,P<0.001;HR=5.980,95%CI 2.982~11.992,P<0.001)、LVI(HR=3.319,95%CI 2.008~5.486,P<0.001;HR=2.894,95%CI 1.782~4.701,P<0.001;HR=3.471,95%CI 2.017~5.974,P<0.001)、ASA评分(HR=2.888,95%CI 1.619~5.150,P<0.001;HR=1.765,95%CI 1.060~2.940,P=0.029;HR=2.612,95%CI 1.424~4.792,P=0.002)、体质指数(HR=0.886,95%CI 0.819~0.957,P=0.002;HR=0.885,95%CI 0.819~0.955,P=0.002;HR=0.862,95%CI 0.792~0.938,P=0.001)、年龄(HR=1.580,95%CI 1.250~1.997,P<0.001;HR=1.362,95%CI 1.088~1.705,P=0.007;HR=1.530,95%CI 1.190~1.968,P=0.001)和术中输血(HR=1.899,95%CI 1.160~3.108,P=0.011;HR=2.218,95%CI 1.371~3.587,P=0.001;HR=2.227,95%CI 1.312~3.782,P=0.003)是OS、RFS和CSS的显著预测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HR=4.506,95%CI 1.433~14.175,P=0.01;HR=3.159,95%CI 1.180~8.454,P=0.022;HR=7.810,95%CI 1.674~36.444,P=0.009),N分期(HR=6.096,95%CI 2.981~12.467,P<0.001;HR=5.368,95%CI 2.683~10.740,P<0.001;HR=5.539,95%CI 2.497~12.288,P<0.001)和ASA评分(HR=6.180,95%CI 2.371~16.110,P<0.001;HR=2.702,95%CI 1.175~6.215,P=0.019;HR=6.471,95%CI 2.290~18.286,P<0.001)分别是OS、RFS和CSS的独立预测因素,辅助化疗(HR=0.434,95%CI 0.202~0.930,P=0.032)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T分期、N分期和ASA评分是RARC术后患者OS、RFS和CSS的独立预测因素,辅助化疗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膀胱切除术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辅助双侧三角固定治疗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治疗30例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患者,根据手术及固定方式分为机器辅助微创双侧三角固定组(简称机器三角固定组)和传统切开复位髂腰固定组(简称髂腰固定组)。其中机器三角固定组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35.7±13.3)岁(范围16~58岁);骶骨骨折形状分型,"U"型10例,"H"型4例,"Y"型2例;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ROY-Camille分型,Ⅰ型4例,Ⅱ型9例,Ⅲ型3例;13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Ⅱ级10例,Ⅲ级3例。髂腰固定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37.4±15.1)岁(范围18~66岁);骶骨骨折形状分型,"U"型10例,"H"型3例,"Y"型1例;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ROY-Camille分型,Ⅰ型1例,Ⅱ型10例,Ⅲ型3例;10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Ⅱ级7例,Ⅲ级3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ajeed评分、性别、骶骨骨折分类、ROY-Camille分型、骨折复位质量、术后伤口感染、骶神经恢复与否。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3.6个月。机器三角固定组:手术时间(95.3±27.5)min(范围70~180 min),术中出血量(98.7±47.5)ml(范围50~250 ml)。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价标准,6例解剖复位,9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5.5±7.7)分。术前10例Gibbons Ⅱ级骶神经损伤者,术后8例恢复为Ⅰ级;术前3例Ⅲ级骶神经损伤者,术后1例恢复为Ⅰ级,1例恢复为Ⅱ级。髂腰固定组:手术时间(148.6±59.1)min(范围90~240 min),术中出血量(582.1±244.6)ml(范围300~1 200 ml)。术后7例解剖复位,6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77.6±7.7)分;术前7例Gibbons Ⅱ级骶神经损伤者,术后5例恢复为Ⅰ级;术前3例Ⅲ级骶神经损伤者,术后2例恢复为Ⅰ级。与髂腰固定组比较,机器三角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Majeed评分高,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 7.76, 2.83;均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特别是骨折累及腰骶结合部,术前评估无需行骶神经减压者,机器辅助双侧三角固定微创、固定坚强、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机器手术系统行双侧腋窝乳晕入路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乳外科2014年2月至2019年5月连续1 000例应用机器手术系统行双侧腋窝乳晕入路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6例,女性784例,年龄(42.3±11.5)岁(范围:7~75岁)。甲状腺良性肿瘤270例;恶性肿瘤730例,肿瘤最大径(7.9±6.7)mm(范围:0.1~60.0 mm)。结果999例患者成功完成机器甲状腺手术,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住院时间(7.5±2.5)d(范围:2~30 d)。73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乳头状癌725例,微小乳头状癌占79.3%(579/730)。清扫中央区淋巴结(11.2±6.1)枚(范围:1~44枚),清扫颈侧区淋巴结(14.0±8.8)枚(范围:1~52枚),颈部淋巴结阳性比例50.8%(371/730)。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4.70%(247/1 000)和5.60%(56/1 000),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均为0.20%(20/1 000)。随访(35.4±15.2)个月(范围:10.4~76.2个月),4例患者发生局部淋巴结复发。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对于甲状腺良性肿瘤、合并中央区或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甲状腺癌患者,利用机器手术系统行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具有理想的美容效果。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机器人 双侧腋窝乳晕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机器辅助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就诊的49例(84髋)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接受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术的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常规髓芯减压植骨术(常规手术组)30例(54髋),男19例、女11例,年龄(44.3±5.4)岁(范围21~59岁);采用骨科机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机器辅助组)的患者19例(30髋),男12例、女7例,年龄(41.4±7.2)岁(范围20~5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术者告知患者常规手术及机器手术方案,由患者自主选择,所有操作由同一组医生完成。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单侧手术时间、单侧X线透视次数、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末次随访时的股骨头塌陷率。结果共41例患者(70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6±4.8)个月(范围3~21个月),其中常规手术组24例(42髋)、机器辅助组17例(28髋)。至末次随访时,共13例(13髋)出现了股骨头表面塌陷,其中常规手术组11例、机器辅助组2例,两组股骨头塌陷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常规手术组单侧髋关节手术时间为(21.3±5.4) min,大于机器辅助组的(16.8±3.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01)。常规手术组单侧髋关节X线透视次数为(14.4±3.8)次,大于机器辅助组的(9.6±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P<0.001)。常规手术组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8.4±4.5)分,末次随访时升高至(85.1±3.8)分;机器辅助组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7.2±3.9)分,末次随访时升高至(86.5±4.4)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P=0.283);常规手术组术前髋关节VAS为(4.8±1.7)分,末次随访时降低至(1.7±0.8)分;机器辅助组术前髋关节VAS为(5.1±1.5)分,末次随访时降低至(0.9±0.3)分。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前降低,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01)。结论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治疗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与常规手术相比,骨科机器辅助手术可以获得更满意的短期疗效和保头率。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机器人手术 骨移植 减压术,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图像和二维X线荧光图像配准,评估超声引导机器辅助关节突关节穿刺术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方法取成年绵羊腰椎新鲜标本6个,浸泡于明胶溶液,分为左右侧关节突关节各24个,共计48个关节突关节,依据穿刺方式分为机器组和徒手组(n=24),机器组和徒手组均穿刺左右侧关节突关节各12个,机器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穿刺关节,徒手组穿刺对侧关节;机器组左侧关节突关节左侧L1 3个,L2 3个,L3 3个,L4 3个,右侧关节突关节L1 2个,L2 3个,L3 5个,L4 2个;机器组和徒手组均在同一标本上进行,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记录和比较两组定位误差、方向误差、扫描时间、路径规划、总穿刺时间、总操作时间。结果机器辅助穿刺的定位误差[(2.21±1.12)mm]、方向误差(1.51°±0.47°)显著小于徒手组[(3.26±1.44)mm、2.24°±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组所有模型均在首次成功实现关节突关节穿刺,徒手组则需要多次校正;机器组总操作时间[(463.84±34.93)s]显著长于徒手组[(298.40±27.48) s],但总穿刺时间[(37.97±6.87)s]显著短于徒手组[(261.61±33.1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辅助下的关节突穿刺术可以在较少的针头调整次数下实现精准穿刺。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超声处理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医院行机器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1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73.5±9.3)岁,术前病程4~240个月,体质指数(24.2±1.7)kg/m2,产次(1.7±0.8)次,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Ⅲ~Ⅳ度。术前最大尿流率(9.6±3.4)ml/s,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26(20,32)cmH2O(1cmH2O=0.098kPa),膀胱初感尿意容量(119.1±39.4)ml,膀胱初感尿急容量(253.6±75.7)ml,膀胱最大测压容量(406.0±79.8)ml,残余尿量10(10,28)ml。术前7例(44%)尿动力学检查可见无抑制性收缩波,提示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术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评分100(70,122)分,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107(90,160)分。机器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中显露骶骨岬右侧区域,分离子宫前后壁,右侧子宫阔韧带分离2cm小孔。将网片裁剪为"Y"形穿过小孔,"Y"形网片前后叶缝合固定于宫颈,另一端固定于骶骨前纵韧带。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手术前后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POP-Q分度、PFDI-20评分、PFIQ-7评分变化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研究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出现尿道、膀胱、直肠及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255.6±56.0)min,出血量(28.8±18.2)ml。术前7例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者,术后复查逼尿肌过度活动消失或大幅减少。术后随访3~36个月,随访期间1例出现复发,其余未出现脱垂和排尿症状,术后复查POP-Q分度均降为0~Ⅰ度,患者主观满意率94%(15/16)。术后患者PFDI-20评分为13(8,24)分,PFIQ-7评分为11(6,15)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膀胱初感尿急容量为(272.5±88.5)ml,较术前显著增加(P=0.038);膀胱最大测压容量为(427.2±79.2)ml,较术前显著增加(P=0.006)。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示,患者术后基本恢复盆底解剖结构,达到功能复位。结论机器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主观效果及客观效果好,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其对于膀胱功能的改善尚需更大样本量研究验证。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机器人 骶骨固定术 影像尿动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骨科手术机器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经颈椎后路在骨科手术机器辅助下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33例患者资料,男19例、女14例;年龄26~75岁,平均50.5岁。上颈椎骨折脱位14例(其中骨折不愈合2例)、上颈椎及下颈椎同时骨折脱位1例、颈椎脊髓损伤合并椎管狭窄2例、颈椎管狭窄9例、枕颈部畸形2例、颈椎病术后翻修2例、颈椎椎管内肿瘤3例。使用基于术中三维"C"型臂X线机透视的导航机器系统辅助颈椎后路手术置钉,于C1~C7共置入151枚椎弓根螺钉。其中上颈椎置入螺钉74枚,下颈椎置入螺钉77枚。术后7 d内使用CT扫描获取影像数据,采用Neo分级评估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术后随访2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判断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和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果根据Neo分级,术后138枚螺钉完全包含在椎弓根中,未突破椎弓根皮质,评价为Neo 0级,占91.4%(138/151)。其中C1螺钉置入准确率为97.1%(34/35),C2为92.3%(36/39),C3为88.2%(15/17),C4为71.4%(10/14),C5为85.7%(12/14),C6为93.3%(14/15),C7为100.0%(17/17)。螺钉置入准确率最高的是C7,最低的是C4。对C1~C7置钉准确性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 P=0.971)。共13枚螺钉突破椎弓根皮质,其中9枚突破外侧皮质,4枚突破内侧皮质,未发生任何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或血管并发症。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骨科手术机器系统辅助可以有效保障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

  • 标签: 机器人手术 颈椎 椎弓根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辅助腹腔镜下输尿管再植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ureteral reimplantation,RALUR)与传统腹腔镜下输尿管再植术(laparoscopic ureteral reimplantation,LUR)在治疗婴幼儿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primary obstructive megaureter,POM)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应用RALUR和LUR治疗POM的18例患儿资料。其中,男11例,女7例;手术年龄范围为0~36个月。将接受RALUR的10例患儿作为RALUR组,中位年龄为9个月,年龄范围为4~35个月;患侧为左侧6例,右侧4例。将接受LUR的8例患儿作为LUR组,中位年龄为10个月,年龄范围为5~25个月;患侧为左侧6例,右侧2例。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RALUR组的手术时间为(149.0±18.9)min,LUR组为(194.4±45.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ALUR组住院费用为(73 807.0±7 342.2)元,LUR组为(23 126.7±4 497.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LUR组的术后拔引流管时间为(4.2±1.7)d,LUR组为(4.8±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RALUR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9.0±2.5)d,LUR组为(9.6±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8例患儿术后随访时间范围为3~19个月,RALUR组及LUR组各有2例因尿路感染行抗感染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排泄性膀胱造影均未见明显反流,术后均无需再次住院治疗的短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RALUR和LUR治疗婴幼儿POM均安全、有效且恢复迅速。RALUR的手术时间更短,是一种可行的手术选择。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穿刺注射吲哚菁绿(ICG)介导的组织荧光显影识别技术在机器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与盆腔淋巴清扫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机器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淋巴显影技术患者3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62±8)岁;体质量指数(22.8±1.4)kg/m2;前列腺体积(57.5±1.4)ml;术前PSA(81.2±1.2)ng/dl;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占46.73%。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61±7)岁;体质量指数(22.7±1.3)kg/m2;前列腺体积(56.9±1.3)ml;术前PSA(82.4±1.2)ng/dl;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占43.3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采用前列腺穿刺注射5 mg ICG溶液,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配备的Firefly摄像头进行荧光显影组织的观察及切除,所切除组织进行标记计数并送病理检查。收集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终点为生化复发。结果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了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注药,1例出现了ICG泄漏情况。30例患者前列腺腺体显影良好且与周围非荧光显影组织区别明显。30例患者均观察到了淋巴结组区域有荧光显影,荧光显影的特征为细管状及团块状,经术后病理明确为淋巴管及淋巴结组织。所有患者切除下的淋巴结总数为970枚,研究组526枚,明显多于对照组444枚。研究组每例患者较对照组多检出2.7枚淋巴结(17.5枚/例vs 14.8枚/例)。研究组显影淋巴结419枚,未显影107枚,荧光识别率达89.6%。两组术后控尿率96.7%,研究组淋巴漏发生率6.7%(16.7%),生化复发率3.3%(13.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途径前列腺内注射ICG介导的荧光显影方法稳定可靠,安全易行,荧光显影识别淋巴组织敏感性高,但缺乏前列腺癌特异性。

  • 标签: 吲哚菁绿 前列腺癌 荧火显影 机器人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骨科手术机器辅助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机器手术组21例,常规手术组29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70±15)岁;低能量生活伤44例、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术前住院日、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以及围手术期输血量。所有手术均由经验丰富的骨伤同一团队完成,记录手术并发症,评价手术的效果。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日、术前住院日、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出血量(t=-5.159,P<0.001)、围手术期输血量(t=-3.123,P=0.003)、主钉切口长度(t=-8.877,P<0.001)、Hb(t=-2.285,P=0.033)及Hct下降方面(t=-2.064,P=0.052),机器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有优势。所有患者3个月复查时均达临床愈合,术后DR示两组术后内固定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患者骨折复位不良,7例内固定位置不佳。结论本研究发现机器辅助下精准、微创完成PFNA手术,较常规手术术中出血更少、主钉切口更小,在降低了临床用血量的同时在相同的住院时长下取得良好的疗效,该术式在患者高龄、基础条件差或临床用血量不足的情况下的稳定型骨折推荐使用。

  • 标签: 股骨骨折 机器人 微创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与机器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之间的短期疗效、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腹腔镜与机器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对比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9年8月。并用NOS评分评价文献质量,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共包括4 633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LA)患者2 409例,机器组(RA)患者2 224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RA组,LA组中出血量较多(MD=11.07,95%CI=3.65~18.5;P=0.003<0.05),中转开腹率高(OR=1.74,95%CI=1.40~2.16;P<0.001),术后并发症偏多(OR=1.30,95%CI=1.00~1.69;P=0.05),且住院时间较长(MD=0.74,95%CI=0.19~1.30;P=0.008<0.05)。但LA组手术时间短(MD=-55.06,95%CI=-69.84~40.28;P<0.001),手术总费用少(MD=-2 435.43,95%CI=-3 575.16~-1 295.70;P<0.001)。其余对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各亚组对比与整体对比一致。结论机器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在短期疗效及安全性都有所保障,但是由于临床医生对其操作的不熟练及其昂贵的价格,加上目前研究均为短期研究,其是否能完全替代腹腔镜手术仍需要长期观察。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 机器人辅助 左半结肠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国产内窥镜手术机器系统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总结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采用国产康多内窥镜手术机器系统治疗的肾上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符合肾上腺腺瘤切除手术指征;肿瘤直径≤6 cm;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定期复诊随访者。排除标准:有同侧上腹部手术史者;有未控制的严重疾病或急性感染者;有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未控制,不能达到手术标准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入组患者均行机器辅助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数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患者,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49(34~61)岁。左侧2例,右侧3例;肿瘤直径平均2.2(1.1~3.7)cm。所有患者CT检查均提示腺瘤可能。2例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诊断为库欣综合征,2例诊断为无功能腺瘤。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4例经后腹腔入路,1例经腹腔入路。设备对接时间平均3.8(3~6)min,操作时间平均56.2(21~92)min,出血量平均34(20~50)ml。术后病理均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6(3~5)d。5例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术前有高血压、低血钾,需口服降压药物控制,术后无需服药,血压、血钾均维持在正常水平。5例术后随访平均1.5(0.5~5.0)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国产内窥镜手术机器系统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有效,但结论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机器人手术系统 国产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辅助腹腔镜技术在儿童重复肾合并上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例运用机器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的重复肾合并上下肾UPJO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岁4个月,年龄范围为3岁8个月至5岁1个月;均为因腹痛就诊检查发现肾积水,既往无泌尿系感染史,病变均为左侧。术前均完善B型超声、磁共振尿路成像和(或)增强CT、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同位素肾图检查,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除1例在术前经上述检查未提示存在明确的重复肾征象,其他3例经上述检查后考虑诊断为重复肾;3例患儿于术前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1例为完全性重复肾,2例为不完全性重复肾),1例术前未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术前同位素肾图检查均提示患侧分肾功能明显受损,告知家长病情后,要求保留受累半肾,行机器辅助腹腔镜手术。均运用机器辅助腹腔镜技术,采用经典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未增加辅助孔。结果术中发现上肾UPJO 1例,为完全性重复肾;下肾UPJO 3例,均为不完全性重复肾,其中1例合并马蹄肾;1例UPJO为扭曲折叠,1例为单纯狭窄,1例为高位输尿管,1例为血管压迫。术中均留置DJ管,腹腔内操作的平均时间为105 min,平均吻合时间为44 min。所有患儿在术中均无中转开放,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 d。术后6~8周拔除DJ管,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范围为26~60个月,术后肾盂分离程度均较术前降低,患肾分肾功能与术前相比,1例略有改善,3例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机器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儿童重复肾合并上下肾UPJO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儿童 重复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单切口机器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采用改良单切口RARP治疗的3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66.7(58~78)岁;中位PSA 20.77(2.89,56.44)ng/ml;Gleason评分平均7.0(6.0~9.0)分,其中≤6、7、≥8分者分别为11、15、7例;前列腺体积平均48.4(25.0~200.0)ml;体质指数≤25、>25 kg/m2的患者分别为17、16例;既往有手术史16例。临床分期cT2a~2cN0M0期32例,cT3aN0M0期1例。33例手术均由同一名术者完成。所有手术均于下腹部行5cm左右单切口,采用经腹膜外路径行RARP。记录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增加额外单孔通道器械;16例(48.5%)术中筋膜内保留双/单侧神经血管束。手术时间平均61.3(38.0~12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2.2(45.0~220.0)ml;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平均211.7(8.5~15.7)min;切口长度平均5.2(4.6~5.8)cm。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9(7.0~15.0)d;术后排气时间平均1.0(0.5~3.0)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平均6.8(6.0~14.0)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pT2a~2cN0M0期21例,pT3aN0M0期9例,pT3bN0M0期3例;切缘阳性6例(18.8%);闭孔淋巴结活检均阴性(0/7)。术后6周28例(84.8%)PSA<0.2 ng/ml;术后1个月29例(88.9%)尿控满意(每日使用尿垫量≤1片/d);术后3个月性功能恢复1例(1/11,9.1%)。结论腹膜外改良单切口RARP,术后患者恢复快,短期瘤控及尿控效果较好,切口美观,不受特定专用多通道腹腔镜入路装置限制,可操作性强;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手术 单切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辅助颅内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辅助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术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 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辅助的活组织检查术,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 标签: 脑疾病 活组织检查,针吸 老年人 机器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观察机器辅助单髁置换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方法文献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3月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收集机器辅助单髁置换术后并发症及翻修率的高质量研究,提取相关数据,使用Stata15.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1项随机对照研究,6项病例对照研究,9项队列研究,文献质量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MINORS)评分有7项为14分,3项为13分,1项为12分,4项为11分,1项为10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辅助单髁置换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5% CI:1%~4%)。3项研究选用NAVIO型机器,7项研究选用MAKO型机器,1项NAVIO型和MAKO型并用,1项选用Acrobot型机器,由于选用Acrobot型机器仅1项研究,所以仅按MAKO型、NAVIO型机器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AVIO型、MAKO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95% CI:-2%~10%)、3%(95% CI:1%~5%)。术后疼痛发生率为0.2%(95% CI:0.1%~0.3%)。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5%(95% CI:0.3%~0.8%)。术后假体松动发生率为0.5%(95% CI:0.3%~0.7%)。翻修率为2%(95% CI:1%~2%),按NAVIO型、MAKO型机器进行亚组分析,翻修率分别为4%(95% CI:2%~7%)、2%(95% CI:1%~2%)。结论机器辅助单髁置换术后患者症状及假体长期生存率优良,疗效较好。

  • 标签: 机器人 单髁置换 关节炎 并发症 Meta分析 单组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辅助颅内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辅助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术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 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辅助的活组织检查术,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 标签: 脑疾病 活组织检查,针吸 老年人 机器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机器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治疗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lingual thyroglossal duct cyst,LTGD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0例行TORS治疗的LTGD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5~44岁。手术中充分暴露病变,从囊肿头侧开始切除,切除范围以距病变外侧3~5 mm为宜,必要时可切除部分舌骨。分析术中机器设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无局部出血、呼吸困难,以及经口进食时间等指标。应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0例LTGDC患者,均在达芬奇机器辅助下经口入路顺利完成囊肿切除术,机器设置时间(15.5±7.1)min,手术时间(17.6±7.4)min,术中出血量(8.9±6.4)ml,术后恢复经口进食时间为(2.3±2.2)d。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均未出现气道梗阻、出血、咽瘘、声嘶、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术后随访5~4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达芬奇机器辅助下经口入路LTGDC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

  • 标签: 甲状舌管囊肿 经口机器人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