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是一类不同于可溶性重组抗原的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与亲本病毒一,VLP既可以是无包膜的,也可以是带包膜的。根据VLP的复杂性,它可以在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中使用重组载体生产。到目前为止,针对各种疾病的VLP候选疫苗已经在不同的表达系统中生产出来。一些VLP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少数已经获得许可和商业化。文章综述了各类VLP疫苗、各种表达系统的表达效果以及嵌合类VLP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 标签: 病毒样颗粒 表位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表现,探讨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2年9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17例肝脏PEComa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17例肝脏PEComa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4例,发病年龄为22~5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4.8岁。无临床症状者占82%(14/17),15例为单发病灶。B超、CT、MRI等术前影像学诊断率较低。术后病理切片分析中,见肿瘤组织多以上皮细胞为主,其胞质为透明或嗜酸,瘤细胞间有丰富的血管,此外部分病例还可见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显示其黑色素瘤抗体HMB45及Melan-A阳性率皆为100%。全部患者经手术切除治疗,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肝脏PEComa好发于青年女性,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均难以明确诊断,少数患者影像学表现为有脂肪组织可有助于术前鉴别。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能够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且能够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肝脏 临床分析 预后 随访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一例胎儿原发颈部恶性横纹肌瘤病例。孕妇孕33周+4B超及孕34周MRI发现胎儿右颈部类圆形实性肿物,神经母细胞瘤及脉管畸形待除外。孕36周复查B超提示胎儿颈部肿物增大,且全身皮下多发实性肿物、右侧胸水、肝脏异常回声,考虑颈部恶性肿瘤伴全身转移可能性大。孕37周剖宫产娩出,新生儿Apgar评分正常,呼吸稍促,体格检查见颈部、腋下、四肢等部位散在肿物。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肿物明显增大、增多,左上肢肿物病理检查证实恶性横纹肌瘤(Ⅳ期)。最终诊断原发颈部恶性横纹肌瘤。生后第10天放弃治疗后患儿死亡。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杆状瘤 胎儿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21年 8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患者11例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肾脏8例,肝脏右叶2例,降结肠1例。瘤灶最大者位于肾脏,大小约20.0 cm×26.0 cm×11.0 cm;最小者位于结肠,大小约2.4 cm×2.6 cm×3.4 cm。CT平扫:密度均匀2例,病灶内未见出血、钙化、脂肪,密度不均匀9例,可见脂肪灶。CT增强: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10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门脉期至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减退11例,11例病灶内均可见迂曲增粗的血管影。结论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多层螺旋CT对其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结肠
  • 简介:摘要原发性轻链型(AL型)淀粉变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浆细胞疾病。近年来,AL型淀粉变的治疗已从硼替佐米时代迈入了达雷妥尤单抗的免疫治疗时代,但晚期患者的治疗选择、如何获得早期器官缓解、如何进行病情监测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2022年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多篇报道聚焦于AL型淀粉变的诊治进展,文章对此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生儿腺体增生发育与疾病、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日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131例新生儿临床资料(男84例,女47例),并根据喉镜检查结果分为增生组(81例,61.83%)和未增生组(50例,38.17%)。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及腺体发育特点。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未增生组相比,腺体增生组日龄、出生体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日龄=-4.634,Z体重=-2.273,P值均<0.05),两组间的性别、出生胎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生组中合并鼻炎/鼻窦炎的新生儿较未增生组更常见(62.96% vs 48%)。结论新生儿腺体增生发育与日龄、出生体重相关,与性别、出生胎龄无明显相关。

  • 标签: 内镜 新生儿 腺样体
  • 简介:摘要脑淀粉血管病相关炎症是由沉积在脑皮质或软脑膜中的β-淀粉蛋白所引起的炎性反应过程,属于脑淀粉血管病中的少见类型。患者多为中老年,表现为进行性下降的认知功能障碍、头痛、癫痫发作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非对称性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并伴多发性微出血。该病常需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胶质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等疾病相鉴别。该病较少见,早期予以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减少死亡与残疾,并明显改善预后,因此有必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早期诊治能力。

  • 标签: 脑淀粉样血管病 炎症 β⁃淀粉样蛋白 磁共振成像 脑微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动脉粥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慢性渐进性动脉疾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因。中药在抗AS方面表现出多机制途径、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中药抗AS机制主要有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抗炎、抗凝,以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中药抗AS作用机制方面仍有待于系统研究,发挥作用的化学成分尚需进一步明确。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中药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肌瘤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治疗3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内膜腺肌瘤息肉患者45例(占1.3%,观察组),普通子宫内膜息肉301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年龄[(48.93±11.01)岁比(43.05±9.96)岁,P=0.002)]、绝经人数[22.2%(10/45)比7.6%(23/301),P=0.005)]、单发息肉例数[(93.3%(42/45)比54.8%(165/301),P<0.001)]、息肉直径[(3.06±1.56)cm比(1.58±0.92)cm,P<0.001)]、体质量指数[(25.47±3.23)kg/m2比(24.30±3.34)kg/m2,P=0.031)]及肥胖例数[40.0%(18/45)比16.6%(50/301),P<0.001)]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3例合并子宫内膜病变,随访复发2例,均为子宫腺肌瘤息肉。结论子宫内膜腺肌瘤息肉患者年龄偏大,肥胖患者多,患有息肉较大且单发居多,需警惕子宫内膜病变及复发风险,术后应该随访。

  • 标签: 子宫内膜腺肌瘤样息肉 高危因素 随访
  • 简介:摘要正气亏虚是动脉粥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基础,主要涉及心、脾、肾亏虚;痰瘀互结、痹阻脉道是AS斑块形成的病机关键。临床从“虚-痰瘀”论治AS,可以“痰瘀并重,补虚为要”为治疗原则,运用益气活血化痰法,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补肾化痰活血法等治疗方法,多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部分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斑块生长。另外,还可尝试从补虚角度对本病进行防治。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痰瘀 正气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血管周上皮细胞瘤(PEComa)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确诊的24例PEComa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手术后住院时间、病理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发病较多(79.2%),年龄(41.5±11.4)岁,肿瘤多位于右肝(50.0%),其中多数患者(76.7%)无明显临床症状;AFP、CEA、CA199指标均为阴性。CT多提示瘤体于平扫期呈现低密度,增强期强化,门静脉期与平衡期呈现强化减弱(66.7%);MRI多表现为肿瘤呈低T1WI信号与高T2WI信号(72.7%);B超多提示瘤区高回声团,其内点状血管影(52.9%);行腹腔镜手术者13例,术后住院时间(9.0±2.4)d,行传统开腹手术(下称开腹手术)者10例,术后住院时间(13.4±6.3)d,行微波消融术患者1例,术后住院时间3 d;术后病理结果均有HMB45阳性、Melan-A阳性。随访结果:21例患者正常生存,近期体检结果未提示肿瘤复发,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年与3年出现肿瘤复发并死亡,1例失访。结论肝PEComa好发于中年女性,肿瘤标志物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表现,部分影像学检查结果呈现特异性,可联合其特点作为诊断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手术仍为该病首选治疗方案,因微波消融术及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术后时间短,创伤小,推荐作为优先选择。

  • 标签: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PEComa诊断 PEComa治疗
  • 简介:摘要白癜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均未明确,动物模型是白癜风研究的重要工具。除传统的白癜风小鼠模型外,许多新模型逐渐建立,如表达表皮黑素细胞、黑素细胞反应性T细胞的小鼠模型、K14-SCF/h3TA2/HLA-A2三转基因(Vitesse鼠)小鼠模型、自身免疫诱导的小鼠模型、化学试剂诱导的小鼠模型等,这些模型与人白癜风高度相似,在可重复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已成为研究白癜风发病机制、探索治疗靶点和评判疗效的良好模型。本文综述目前白癜风小鼠脱色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白癜风 黑素细胞 疾病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淋巴上皮瘤癌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在2005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3例肝脏淋巴上皮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8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45岁(27~68岁)。其中肝内胆管细胞性淋巴上皮瘤癌8例,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癌4例,混合肝细胞性和胆管细胞性淋巴上皮瘤癌1例。所有患者都接受肝部分切除术和术后的综合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上皮瘤癌为肝脏少见的恶性肿瘤,经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肝肿瘤 肝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PS)少见伴上皮特征。该文报道1例74岁男性,左阴囊肉瘤切除术后复发,复发肿块镜下示弥漫一致片状排列的上皮肿瘤细胞,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MDM2、INI1、p16、H3K27me3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80%;其余CD31、CD34、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低相对分子质量角蛋白、CK8/18、上皮细胞膜抗原、Melan A、S-100蛋白、HMB45、结蛋白等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示MDM2基因扩增。复习患者外院原发肿瘤切片示经典DDLPS组织学特征,可见高分化脂肪肉瘤区,局部肿瘤细胞亦为上皮。伴上皮特征DDLPS极易误诊,其确诊常需结合临床病史、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综合判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乳腺非肿块病灶(NM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选择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乳腺NMLs患者30例(30个病灶)纳入研究,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评估NMLs,行CEUS检查,以造影后病灶增大、"蟹爪"征为可疑恶性征象,病灶存在可疑恶性征象则维持原BI-RADS分类,无可疑恶性征象则对原BI-RADS分类行降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CEUS能否为初始BI-RADS分类结果提供进一步诊断信息,并分析各指标与乳腺NMLs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30个乳腺NMLs初始BI-RADS 4A类15例、4B类9例、4C类6例,其中22例(73.3%)良性,8例(26.7%)恶性。造影征象中良恶性病变在增强均匀性、是否出现快进、增强后病灶有无增大和有无"蟹爪"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后病灶增大和"蟹爪"征与恶性乳腺NMLs相关(r=0.49、0.62,均P<0.05),依据CEUS征象对NMLs原BI-RADS分类降级17例(均为良性),维持原分类不变13例(5例阳性,8例恶性)。BI-RADS分类诊断乳腺NMLs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0,阳性预测值26.7%;CEUS联合BI-RADS分类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4.5%,阳性预测值44.4%,CEUS联合BI-RADS分类显著提高单独应用BI-RADS分类在乳腺NMLs中的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54.5%对0,44.4%对26.7%)。结论良恶性病变在增强均匀性、是否出现快进、增强后病灶有无增大和有无"蟹爪"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增强后病灶增大和"蟹爪"征与恶性乳腺NMLs相关,CEUS联合BI-RADS分类可显著提高乳腺NMLs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对BI-RADS分类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乳腺 乳腺非肿块样病灶 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是构成人体微生态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随增龄肠道菌群的相对含量及多样性也随之发生改变。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发现其与动脉粥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动脉粥硬化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衰老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紊乱、平滑肌细胞改变及斑块破损,是引起动脉粥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许多研究致力于探讨肠道菌群与老年人疾病和健康的潜在关系,本文将从衰老、肠道菌群及动脉粥硬化3个方面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未来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衰老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病毒属
  • 简介:摘要64岁男性患者,因咳嗽、痰中带血伴右侧背部疼痛就诊。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后段可见一大小5.5 cm×4.9 cm×4.0 cm肿块,临近第3肋骨有骨质破坏征象,全身其他脏器、软组织、皮肤均未发现肿块。手术切除右肺上叶及部分第3、4肋骨。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示:Vimentin(+),CD31(+),CD34(+),Ki67(70%+),EMA(部分+),符合肺上皮血管肉瘤诊断,侵犯临近第3、4肋骨。患者于术后6.5个月死于肺转移。肺血管肉瘤非常少见,多为其他部位血管肉瘤转移至肺,原发性肺血管肉瘤更为罕见。肺血管肉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目前尚无标准、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壁囊积气症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特点是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黏膜下或者浆膜下囊状气体积聚,临床主要累及部位是结肠和小肠,亦可发生于肠系膜、大网膜、肝胃韧带等其他部位。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手段的更新,检出率较前有上升趋势。由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者只有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便血等,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少部分患者会合并腹膜炎甚至消化道穿孔。处理原则与普通急腹症有所区别,预后取决于该病严重程度及合并疾病。本文将针对这一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以期有利于临床一线医生诊疗。

  • 标签: 肠壁囊样积气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胃肠道肉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免疫组化检查对确诊有重要意义,应尽早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扫。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