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十年来,鲍曼不动杆菌越来越严峻的耐药性已经成为抗感染治疗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其固有的和获得性的耐药性,使其对临床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导致治疗选择非常有限,常常预后不佳。目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有效数据来指导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尤其是肺炎。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治疗的最新进展、正在研究的新型药物以及有前景的非抗菌药物疗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国是H.pylori感染的高发国家,由H.pylori感染造成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本研究调查了银川市H.pylori的感染现状,并分析了其流行病学因素,旨在为H.pylori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通过对银川市5个区域的居民进行14C-呼气试验及问卷调查,分析调查人群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惯、疾病状况等,发现H.pylori感染与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且H.pylori感染不仅可导致慢性胃病、胃癌等胃肠道疾病,还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率 生活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初次根除治疗中对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开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219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为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且从未进行Hp根除治疗的胃溃疡患者,利用Excel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C组,A组为对照组(73例)给予14 d铋剂四联方案(艾普拉唑+果胶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B组(73例)在A组方案治疗第2周开始同时服用7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C组(73例)在A组方案基础上同时服用14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所有治疗结束后复查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及胃镜,比较3组在Hp根除、溃疡愈合及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分割χ2检验。结果3组根除率分别为90.8%(59/65)、91.2%(62/68)和91.0%(6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97);3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8%(61/65)、94.1%(64/68)和95.5%(64/67),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15/70)、7.1%(5/70)和7.0%(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P=0.010),且B组、C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χ2=5.83,P=0.016;C组与A组比较:χ2=5.99,P=0.014)。结论14 d及后半疗程7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铋剂四联疗法在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初次根除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并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且对胃溃疡愈合无促进作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铋剂四联疗法 根除率 双歧杆菌 胃溃疡
  • 简介:摘要氧化铝烧制是氧化铝出产做工上的最终一个步骤,本篇就是以氧化铝烧制以及洗涤做工作为探究事物,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高温度中把氢氧化铝的附着水与晶体水消掉,从中出产出一种无水氧化铝与活性氧化铝的混合物,物理化学的性质是最适合的氧化铝。在氧化铝当中包括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以及氧化氢杂物,这些杂物都是属于可溶性的。是可以经过水洗清除、离心过滤机进行过滤压缩以及也可以使用干燥机的烘干功能进行清除,并对氧化铝的纯度以及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以便于能够为电解铝产业提供高纯度,高质量的氧化铝材料。

  • 标签: 氧化铝 焙烧 洗涤工艺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因素。长期高血糖及其衍生出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引起DKD发生的共同致病途径,但具体机制错综复杂。氧化应激是高血糖引起肾损伤的共同基础,在DKD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减少肾脏氧化应激可能是DKD新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抗氧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氧化应激诱导下人正常黑素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和不同时间处理人正常黑素细胞的细胞活力,以探讨构建良好氧化应激模型的条件。然后,他克莫司以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干预氧化应激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他克莫司最佳干预浓度和处理时间。将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组和他克莫司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构建氧化应激模型的H2O2最适浓度为0.4 mmol/L,处理时间为24 h,他克莫司最适处理浓度和时间分别是10 μg/ml和24 h。与H2O2组相比,他克莫司组细胞内ROS和MDA表达水平均下降,细胞内SOD、GSH-Px活性均增高(均P<0.05)。结论他克莫司可保护黑素细胞抵抗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他克莫司 白癜风 氧化应激 黑素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富含黑色素的肿瘤染色方法进行改进,探索一种新的非脱色素的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以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量。方法对5例含黑色素丰富的黑色素肿瘤进行5种不同方法染色,包括3种当前使用的染色方法及改进的硫酸亚铁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染色抗体包括鉴别诊断中常用的Ki-67、Melan A、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比较上述抗体经5种不同方法染色的效果。结果未脱色素组的染色结果因黑色素与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染色结果互相重叠,难以区分;高锰酸钾脱色素组由于氧化的作用,导致组织易脱片、抗原丢失致染色弱等问题;3-氨基-9-乙基咔唑(3-amino-9-ethylcarbazole,AEC)染色虽然能较好区分黑色素与肿瘤细胞染色,但染色较弱,且不利于长期保存;硫酸亚铁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能很好地将肿瘤细胞染成棕黄色、黑色素染成墨绿色,既不会导致抗原丢失,又便于区分。结论硫酸亚铁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能很好地将肿瘤中黑色素与肿瘤细胞的DAB显色结果区分开来,且不影响染色强度,显著优于现有的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处理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有血小板减少,多发淋巴结肿大和血清铁蛋白异常增高等表现,最终经吞噬细胞无形体核酸、抗体检测,骨髓穿刺涂片等检查确诊,予以口服多西环素,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

  • 标签: 无形体科 嗜吞噬细胞 发热 血小板减少 噬血细胞综合征
  • 简介:摘要患儿 女,2岁,因"纳差、活动减少4 d,加重伴多汗3 d"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填塞,血常规示酸粒细胞明显升高,诊断为伴急性心包炎的幼儿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通过紧急心包穿刺放液减压和糖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后,患儿心包积液未再反复出现,随访监测血常规酸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本例患儿起病急、病情严重,但规范治疗后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9例肾酸细胞腺瘤及72例嫌色细胞性肾细胞癌声像图表现(其中19例酸细胞腺瘤及70例嫌色细胞癌患者曾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二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声像图特征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规超声检查时肾酸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癌各声像图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造影检查时病灶增强方式、峰值强度、增强均匀度、减退方式及病灶周围显示假包膜的声像图特征在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行多变量分析后,病灶增强及减退方式作为干扰因素被排除(P>0.05),而达峰时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及病灶周围假包膜显示情况在两者之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8.683、6.667、18.774),三者共同诊断肾酸细胞腺瘤的敏感性为68.4%,特异性为91.4%,准确性为86.5%。结论超声造影可为肾酸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超声造影 肾嗜酸细胞腺瘤 肾细胞癌 诊断
  • 简介:摘要喹平是一种精神类药品,过量服用可能会出现嗜睡、视物模糊、呼吸抑制、低血压和锥体外系反应,因过量服用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较为罕见。我们于2020年2月14日收治一例因服用过量喹平后出现昏迷、呼吸停止、低血压的患者,入院给予机械通气、血浆吸附、抗炎等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顺利撤机拔管,病情好转出院。我们对该例喹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喹平中毒致ARDS的临床表现及胸部CT特点,旨在提高对喹平中毒的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中毒 喹硫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一(Diallyl sulfide,DAS)对苯诱导大鼠细胞遗传毒性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于2018年9月,选取SPF级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5 d后,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DAS组、苯模型组、苯+DAS低剂量组、苯+DAS中剂量组、苯+DAS高剂量组,每组10只。苯+DAS低中高各剂量组和DAS组分别以40、80、160、160 mg/kg DAS剂量灌胃染毒,对照组和苯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2 h后,苯模型组和苯+DAS各剂量组给予苯(1.3 g/kg)-玉米油混合液(体积分数50%),对照组和DAS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1次/d,连续4周。收集样品,用于后续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苯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降低65.06%、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微核率(‰)增加(P=0.003、0.000、0.000),BMCs中γH2AX平均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分别增加32.69%、32.64%(P=0.001、0.008),PBLs中γH2AX平均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分别增加397.70%、396.26%(P=0.000、0.003);与苯模型组比较,苯+DAS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WBC计数均增加(P=0.000、0.003、0.006),微核率(‰)分别降低(P=0.000、0.000、0.000);与苯模型组比较,苯+DAS高剂量组BMCs中γH2AX平均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降低明显(P=0.000、0.000),苯+DAS高剂量组PBLs中γH2AX平均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降低明显(P=0.000、0.000)。结论DAS能有效拮抗苯诱导的大鼠细胞遗传毒性损伤。

  • 标签: 二烯丙基一硫 流式细胞术 骨髓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DNA损伤
  • 简介:摘要对2021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晚发型半胱氨酸尿症(ISO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既往已报道的15例晚发型ISOD病例进行复习。患儿,女,1岁起病,因"运动倒退伴精神差5 d"就诊,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运动发育倒退和癫痫发作;尿液亚硫酸盐增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双侧苍白球和黑质病变;基因测序提示亚硫酸盐氧化酶(SUOX)基因c.650(exon5)G>A(p.Arg217Gln)纯合错义突变。16例晚发型ISOD中,发病和确诊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0.5个月和34.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降低(13例),癫痫发作(10例),运动失调(9例)及晶状体异位(6例)。常见头颅MRI特征依次为苍白球改变(11例)、大脑脚黑质病变(5例)及脑萎缩(4例)。14例晚发型ISOD尿亚硫酸盐试验呈阳性。9例存在SUOX基因错义突变。提示头颅MRI累及双侧苍白球、尿液中亚硫酸盐排出增加及SUOX基因错义突变是晚发型ISOD重要诊断线索。

  • 标签: 亚硫酸盐氧化酶 苍白球 肌张力障碍 发育倒退 SUOX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近期研究发现一种健康饮食模式(HCFP)与降低心脏代谢疾病风险相关,但导致这种相关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旨在发现与这种饮食模式相关的血浆代谢物,并研究其与心脏代谢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从全人群马尔默饮食和癌症研究中,筛选出3 236名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史的参与者。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对他们的112种血浆代谢物进行检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Bonferroni校正分析,发现其中与该饮食模式相关的代谢物。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长期随访分析后,发现这些健康饮食的生物标志物与心脏代谢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相关。结果平均随访21.4年期间,603人患心血管疾病,362人患糖尿病,843人死亡。基线资料中,5种健康饮食标志物与该饮食模式相关(P<0.000 4),其中4种与至少一项研究终点相关(P<0.05)。麦角因是与该饮食模式相关性最强的代谢物,并且与降低冠心病风险(危害比0.85,P=0.01)、心血管死亡风险(危害比0.79,P=0.002)、全因死亡风险(麦角因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的危害比,危害比0.86,P=4e-5)相关。结论我们发现高麦角因含量是降低心脏代谢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的独立标志物。而这种高含量很可能是由某种特殊的饮食方式造成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金属蛋白(MT)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可结合多种金属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MT具有4种亚型(MT-1、MT-2、MT-3和MT-4)共11种功能性异构体,但其确切的生理功能尚不明了。MT可能具有维持微量元素的代谢和稳态、重金属解毒和拮抗氧化应激等作用。同时,MT基因及其多态性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肿瘤、神经变性以及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而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由于MT基因的多态性可影响其蛋白表达及功能,对MT基因多态性与病理学过程的关联性作一综述,为探讨MT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金属硫蛋白 基因多态性 病理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蟾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特点、影像特点和预后,以期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以“Mycobacterium xenopi,pulmonary disease”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从2007年2月15日至2021年2月21日共检索到国外病例1 264例,在万方数据库以“蟾分枝杆菌,肺病”为检索词,从2007年2月15日至2021年2月21日检索到相关文献0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蟾分枝杆菌,肺病”为检索词,从2007年2月15日至2021年2月21日检索到相关文献1篇,参照2007年美国胸科学会发布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标准,判定为不符合蟾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断。阅读文献入选1 264例及本文病例,共1 267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蟾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均为合并肺部基础疾病的中老年男性,以咳嗽、咳痰为主诉,胸部影像检查以空洞为主要表现,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痰Xpert MTB/RIF阴性,痰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至少2次发现蟾分枝杆菌。尽管经过化学治疗,病例1和病例2分别在确诊4年和2年后死亡,病例3在治疗30个月后痰分枝杆菌培养持续阴性,呼吸道症状减轻、胸部CT示病灶缩小,判定为治愈。结论蟾分枝杆菌肺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对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但痰Xpert MTB/RIF和分枝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应注意排除蟾分枝杆菌肺病。该病疗效欠佳,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蟾 肺疾病
  • 作者: 鲁阔 陈善泽 陈荣昌 王凌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深圳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医防融合呼吸项目组 深圳市呼吸系统重大疾病防治中心,深圳 518020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超过了结核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有证据显示宿主因素在NTM发病中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局限性NTM肺病及播散性NTM病的宿主因素分别加以综述,以期尽早识别NTM病的高危宿主,为NTM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