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6 个结果
  • 简介:<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育教学的技巧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然而,一些“后进生”却因为我们教育者的疏忽而成了享受快乐的遗忘者。如何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让这些迟开的花朵也同样地怒放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后进生” 霍姆林斯基 教育工作者 学习成绩差 劳动委员 教育教学规律
  • 简介:以中文版品格优势量表(CharacterVirtuesQuestionnaire,CVQ)的评价体系为理论依据,进行八周的"优势潜能训练课程"。结果发现:(1)该干预方案提升中学生的积极情感、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表现有显著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2)从干预活动的持续效果来看,中职生的亲和力优势得分显著高于普高生,普高生的意志力优势得分显著高于中职生。基于优势取向的纵向干预训练,关注学生的优势和韧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 标签: 普高生 中职生 品格优势 干预 优势潜能
  • 简介:运用匹配--伪装方法研究了外籍教师的口音对于中国学生关于外籍教师的印象形成的影响。被试是120名大学生。实验结果表明,外籍教师的口音在中国学生关于中外籍教师的印象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带有美国口音的外籍教师比带有英国口音的外籍籍都是在外貌特征、人格特点、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吸引方面获得学生更为肯定的评价。这一结果对于外籍教师的聘用和使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中国 学生 外籍教师 匹配-伪装方法 口音
  • 简介:检验了情绪的效价和确定性评价个体的信息加工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结果表明.情绪效价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会受到情绪确定性评价的调节。高确定评价的情绪中.积极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启发式加工.消极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系统式加工。积极情绪中.高确定评价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启发式加工.低确定评价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系统式加工。当个体自己产生情绪的原因进行合理归因后,情绪效价和确定性评价个体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效应都消失了.说明情绪的效价和确定性评价均以信息的方式对对个体信息加工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

  • 标签: 效价 确定性评价 归因 信息加工策略
  • 简介:227班周三上午第三节课本来是数学课,数学老师宋老师因临时有事和我调课。当我告诉学生本节课要上历史时,部分学生“哗”的一下高兴起来,只听见有的学生说:“上历史好,数学太烦了,怕的很……要是取消数学课就好了”。听到学生对数学的抱怨,身为班主任的我当时就在想:数学可是高考拉分的关键啊,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害怕数学呢?

  • 标签: 数学老师 学生 心理咨询 数学课 班主任 历史
  • 简介:摘要采用刺激分类范式,要求被试判断呈现刺激的性质(实验一和实验三)或颜色(实验二),旨在考察随机呈现不同类型刺激材料对数字和字母SNARC效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刺激材料加工中是否存在刺激一反应相容性效应。结果发现:(1)数字和字母性质和颜色分类任务中均未出现数字SNARC效应和字母SNARC效应。(2)数字和字母的性质和颜色分类任务中,左手字母的反应更快,右手对数字的反应更快。数字和汉字性质分类时,左手汉字反应更快,右手对数字反应更快,不同类型刺激分类时出现刺激一反应相容性效应。(3)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刺激分类加工中存在刺激一反应相容性效应,这种效应可以被自动激活,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同类型刺激分类中的刺激一反应相容性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刺激-反应相容性 SNARC效应 数字 字母 汉字
  • 简介:从汉语词汇的听觉加工入手,利用汉语不同于非声调语言的特点,通过变化词汇的元音、辅音和声调考察这三类语音信息在汉语词汇语义激活中的作用。采用ERP方法,结合LORETA源定位技术,通过被动的oddball范式,考察在早期自动加工过程中,语音信息汉语词汇语义激活的作用和语音信息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

  • 标签: 语音信息 ERP LORETA
  • 简介:采用改编的IOS量表测量自我与他人的心理距离,在收益和损失情境下,综合探讨了为他人和预测他人决策时心理距离个体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他人心理距离越远,个体决策时越偏好风险,且反应时越短;(2)个体预测他人决策时比为他人决策时更偏好风险,但两者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3)心理距离与决策者角色存在交互作用,即预测时个体认为远心理距离他人比近心理距离他人更冒险,而为他人决策时两者差异消失;(4)决策角色与决策框架、心理距离与决策框架存在交互作用:在收益框架下,自我他人心理距离较远时个体更偏好风险,且个体预测比为他人决策时更冒险,损失条件下无差异。依据相关理论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 标签: 决策角色 心理距离 决策框架 风险决策
  • 简介:用内隐联想测验40名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责任判断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读学生比普通学生辨别攻击词以及与'责任在他'有关的短语的反应时短;工读学生辨别与'责任在他'有关的短语的速度比辨别与'责任在我'有关的短语的速度快,而普通学生辨别与'责任在他'有关的短语的速度比辨别与'责任在我'有关的短语的速度要慢;工读学生在'责任在他-攻击,责任在我-不攻击'的联合辨别反应时上比普通学生短.这些反应时的差异反映了工读学生存在着敌意归因与对攻击信念的内隐联想.

  • 标签: 工读学生 普通学生 攻击行为 内隐联想 责任归因
  • 简介: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中借鉴中医有关思想,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而且对传承和推广传统中医文化也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医思想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启示:吸收中医“和”的精华,铸就大学生领导力需具备的优秀个人特质;借鉴中医“整体观”思想,协调好组织内外部发展;未雨绸缪“治未病”,提高大学生构想和预见能力。

  • 标签: 中医思想 大学生 领导力 培养
  • 简介:本案例因为老婆要离婚,家庭情况恶化。加上没有文化,个性比较偏执,认知不全面,完不成生产任务,没有改造的动力,心灰意冷,主动要求关禁闭。经过分析这是一个情感消极,意志能力减弱,存在错误观念和适应不良的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通过4次咨询,实现了改变求助者错误观念,消除抑郁情绪,使求助者积极面对未来,重新开始投入劳动改造中去。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负性情绪 抑郁 认知疗法
  • 简介:求助者李明,男,30岁,在押服刑人员,因服刑期间父亲去世,妻子长期不来接见,引发了抑郁、焦虑情绪:咨询的,本人认为这是一例以焦虑、抑郁情绪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其根源在于求助者的错误认知观念,导致了一系列痛苦的情绪体验的发生。为了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进行了6次咨询,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 标签: 严重心理 合理情绪 放松训练
  • 简介:本研究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的变式和BallonAnalogueRisk-takingTask60名大学生进行实验,考察本钱的多少与个体风险取向类型爱荷华赌博任务有什么样的影响。实验发现,个体的风险取向类型是爱荷华赌博任务成绩的影响因素,典型的风险趋向型被试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的成绩很像VMPFC的患者。

  • 标签: 爱荷华赌博任务 风险取向 本钱 情感决策
  • 简介:为了探究积极情绪注意范围和思维活动序列的影响,125个大学生参与两项实验,在每个实验中,随机安排不同性别的被试观看使人产生高兴、安宁、中性、悲伤、愤怒情绪的视频片段。实验1用整体-局部视觉加工任务测量被试的注意范围,实验2用一个含有20个句子的开放式问卷测量被试的思维活动序列。结果发现:积极情绪注意范围的影响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积极情绪拓宽女生的注意范围,缩小男生的注意范围;积极情绪拓宽思维活动序列,不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积极情绪 注意范围 思维活动序列
  • 简介:教师课堂信息的知觉和加工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专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有关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知觉和注意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主观报告和定性分析等研究方式,不仅缺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客观量化的分析,教师如何加工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也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11名专家、9名经验教师和17名新手,让其观看一段时长约15秒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视频,并记录其观看过程中的眼动信息。结果发现,教师学生课堂典型行为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次数比率多于问题行为;相对于专家和经验教师,新手学生的典型课堂行为注视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比率更大;就学生的典型行为而言,新手比专家和经验教师注视的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的比率也更大。结论认为,教学经验会影响教师课堂教学场景中学生行为信息的知觉,新手突显的典型行为关注要多于问题行为,而专家和经验教师则在典型行为和问题行为上平均分配注意资源。

  • 标签: 专家 新手 学生课堂行为 眼动 知觉
  • 简介:选取一组先天聋被试和与之匹配的听力正常被试,采用线索提示范式考察中央线索化听觉障碍被试在辨别任务中基于位置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有中央线索化的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和听觉障碍被试都出现了返回抑制,但是听觉障碍被试消失得比听力正常被试早。无中央线索化的辨别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被试组仅在SOA=650ms时,听觉障碍被试没有发现返回抑制现象。结果表明听觉障碍被试辨别任务的返回抑制更易受中央线索化条件的影响,听障被试的空间注意调节机制更具策略性和有效性。

  • 标签: 中央线索化 听觉障碍 辨别任务 返回抑制
  • 简介:本研究以24名小学教师和98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与测验法探讨了小学教师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小学教师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有着较高的准确性;(2)小学教师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性水平随教龄和职称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3)小学教师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性水平与其条件性知识掌握情况表现正相关;(4)小学教师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性与其所教年级无关。

  • 标签: 小学教师 知觉准确性 学生注意问题
  • 简介:西方的心理学家们试图把心理学建成一门独立科学的努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等重大问题存在有观点上的分歧,据近来一本美国心理学书籍的统计,今天已经涌现出大约二十几种不同的心理学家的理论体系。其中影响最大为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新旧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心理学的三大势力或力量。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后起之秀,也是五花八门,观点分歧,但在总体上都是上述三大学派作为它的理论依据的。

  • 标签: 现代心理学 西方 精神分析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流派
  • 简介: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示了感恩“怎样”影响学业成就及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采用感恩问卷、日常性学业复原力问卷、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和学业成就问卷136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日常性学业复原力感恩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感恩既学业成就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学业成就产生间接影响;(2)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压力性生活事件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具体而言,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学业成就的影响,随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感恩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

  • 标签: 感恩 学业成就 日常性学业复原力 压力性生活事件 青少年
  • 简介: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人格研究取向是更多关注人格中的积极力量和正向特质,即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被称为积极心理健康,它不仅意味着消除或摆脱了各种心理问题,同时还意味着正向力量或积极品质的产生与增加。很多研究已表明积极良好的人格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影响,那么这种作用具体如何发生,影响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健康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