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正>本文旨在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矛盾分析法,并据此对矛盾同一性问题谈点认识。马克思是分析矛盾的能手。细读他的著作会发现,里面有一种独特的矛盾分析法。其要旨是:根据事物或矛盾的二重性两面性,遵循矛盾自身的辩证运动,把它分为形成的历史过程发展的逻辑过程。并把这两个过程分别分为两个阶段或过程。历史过程的两个阶段,可分别称之为“差异生成阶段”与“分离对立阶段”;逻辑过程的两个过程,可分别称之为“正题”(肯定)形态的变化过程”与“反题(否定)形态的变化过程”①,或称为“矛盾运动的正面过程”与“矛盾运动的背面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历史过程 矛盾分析法 普遍性 矛盾同一性 要旨
  • 简介:文章从翻译的视角入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接受,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译介,经由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摘译、节译特别是转译值得细致考察。翻译发挥了历史规划主体召唤的巨大作用。从对等词的选择思想的把握等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受,是晚清以来西学东渐过程的有机组成延续。

  • 标签: 翻译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 主体
  • 简介:Made,生存即实践,是除了从圣经首章《创世纪》到《约翰福音》的“语词中心论”之外的另一个主题,即身体化的行动.从male(造物)在《创世纪》中的位置来说,某种程度实际上预示着“语言-时间”向“实践-空间”的变奏.这同时也是对从古希腊转化而来的语词中心主义的内在挑战,但这一点却与圣经《约翰福音》中译本的“太初有道(Wod)”内在契合.这种“身体-实践”的行动主义在西方思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时代进程中得到强化,并进而表现为歌德以“太初有为”重译“太初有言”的行动主义的自觉.在19世纪末特别是20世纪以来,“身体/实践”与“语词/言说”的紧张得到了调和,叙述中的双重合奏.呈现出的是人之存在就是在行动的空间展开与言说的时间,

  • 标签: made(造物) 生存 实践 身体 语词
  • 简介:2006年6月10—11日,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创新暨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天津、武汉、南京、成都、石家庄、长沙、合肥、杭州、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20多个省市知名高校、学术机构的学者。会议主题为:以“李锦全先生思想研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创新。现将讨论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学术研讨会 教学科研 李锦全
  • 简介:《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农业四十条》)是农业集体化时代毛泽东领导制订的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这一公共政策在农村的具体传播与执行情况进行梳理研究,对了解历史、戒鉴现实和丰富学术都有一定的意义.《农业四十条》在农村的传播、讨论方式及途径,反映了国家话语对民间表达的借用及国家权力与村庄权利的关系;而《农业四十条》在基层执行中的实际地位作用,则可纠正学术界既往对有关问题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

  • 标签: 《农业四十条》 农村 传播 讨论 执行
  • 简介:本文尝试从现象学的生活世界观点出发,对黑格尔之'感性确定性分析'中的动作性词语作一个解释学的解读工作,以便发掘出黑格尔辩证法之中介游戏或者间接同一性机制所以可能发生的动态的源初'地带'.

  • 标签: 动作 意谓 中介 否定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