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高中物理课本第2册“焦耳定律”一节中有如下阐述:“如果不是纯电阻电路,电路中还包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等用电器,那么电能除部分转化成内能外还要转化成机械能、化学能等.”该语段给我们提供了在中学阶段分析纯电阻电路的方法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 标签: 非纯电阻电路 电路问题 解析 焦耳定律 物理课本 守恒定律
  • 简介:摘要:物质激励作为物质激励的有效补充形式,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物质激励重要性、物质激励影响因素、物质激励方式等方面对现有相关物质激励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员工物质激励问题的思路。

  • 标签: 非物质激励 影响因素 激励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油浸式变压器以其所具备的节能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压器常出现局部放电的现象。放电过程会产生热量,进而对变压器绝缘造成一定的损坏,这不利于变压器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因此,有必要对油浸式变压器局部放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以控制,从而减少或消除局部放电现象,确保变压器和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就针对油浸式变压器的局部放电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油浸式变压器 局部放电 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米司酮口服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她们分为两个治疗小组,每个小组45例剖宫产患者,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为对照组剖宫产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为观察组剖宫产患者实施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米司酮口服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剖宫产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HCG转阴时间和包块的消失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患者的血HCG转阴时间和包块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患者,两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米司酮口服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米司酮口服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9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她们分为两个治疗小组,每个小组 45例剖宫产患者,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为对照组剖宫产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为观察组剖宫产患者实施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米司酮口服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剖宫产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 HCG转阴时间和包块的消失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患者的血 HCG转阴时间和包块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患者,两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米司酮口服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同步G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31例III期NSCLC患者实施调强放疗,计划照射剂量DT60~66Gy/30~33F/6~7W,2.0Gy/F,5F/W;同步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300mg/m2,顺铂30mg/m2,每周1次,共5~6周期。结果31例全部完成治疗计划,肺原发灶完全缓解率(CR)为19.4%(6/31),部分缓解率(PR)为61.3%(19/31),有效率(CR+PR)为80.6%(25/31),SD和PD分别为12.9%(4/31)和6.4%(2/31);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7.4%(24/31)、45.2%(14/31)和22.6%(7/31);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9.4%(6/31),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9.0%(9/31),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83.9%(26/31)。结论调强放疗同步G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局控率及对远期生存有益,毒副反应大多数患者可耐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调强放疗 吉西他滨 顺铂 同步放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紫杉醇联合洛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4个局部晚期NSCLC病例为样本,对照组(n=12)予以紫杉醇联合洛铂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实验组(n=12)予以同步放疗,对比临床指标。结果: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临床指标更优(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NSCLC患者施以紫杉醇联合洛铂同步放化疗,可显著优化其临床指标,值得推荐。

  • 标签: 紫杉醇 洛铂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NCR)前后局部进展期直肠黏液腺癌与黏液腺癌的MRI影像学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165例行NCR联合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直肠黏液腺癌组36例,黏液腺癌组129例。基于MRI评估两组患者NCR前后的图像特征,包括肿瘤长径、肿瘤厚度、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T分期、N分期、直肠系膜筋膜(MRF)受累、腹膜反折受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两组患者NCR前MRI特征的差异和NCR后MRI特征变化的差异。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分析两组患者NCR后MRI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NCR前,黏液腺癌与黏液腺癌组患者肿瘤长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肿瘤厚度、MRI T分期、N分期、MRF受累、腹膜反折受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CR后,黏液腺癌患者在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缩小值、肿瘤长径缩小值、厚度缩小值及T降期率明显高于黏液腺癌组(P均<0.05),黏液腺癌的N降期率高于黏液腺癌组(P=0.008)。与病理T分期相比,NCR后MRI均高估了黏液腺癌与黏液腺癌患者的T分期(P均<0.001),同时高估了黏液腺癌的N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直肠黏液腺癌与黏液腺癌对NCR的敏感性不同,黏液腺癌患者更得益于NCR的疗效。NCR后MRI对直肠黏液腺癌与黏液腺癌再分期的准确性仍有待提高。

  • 标签: 直肠肿瘤 腺癌,黏液 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莫昔芬联合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5例采用他莫昔芬联合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NSCLC设为观察组,将同期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25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毒副反应、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期(OS)。结果观察组的ORR为64.0%高于对照组的32.0%,PFS和OS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功能量表各方面、整体健康状况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各方面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莫昔芬能够提高局部NSCLC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且未增加毒副反应。

  • 标签: 他莫昔芬 同步放化疗 局部晚期NSCLC 疗效 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疗效而不增加放射损伤的方法。方法20例NSCLC患者中10例行大分割适形放疗.2.5~4Gy/次,每日一次(总剂量48-60Gy,共12-15次,总疗程2-3周;10例行常规分割放疗。2Gy/次,5次/周,总剂量60~70Gy,共30-35次,总疗程6周。观察治疗后1、2年肺内局部病灶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结果放疗后3个月,大分割适形放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病灶完全消失率分别为78.3%和43.2%。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72%(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8%和32.6%(P<0.01),两组局部病灶控制率差异显著(P<O.01);两组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大分割适形放疗疗效优于常规分割放疗。

  • 标签: 肺肿瘤 放疗,适形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序贯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6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研究组采取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放疗,对照组采取三维适形放疗序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63.63%大于对照组48.48%;研究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1年、2年生存率均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较序贯化疗近期、远期治疗效果均更为显著。

  • 标签: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疗 序贯化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112-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护理效果。方法把110例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三组,一组33例、二组37例、三组40例,这三个小组都同时进行放射治疗,三个小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紫彬醇同时进行化疗,每组紫彬醇的质量依次为30mg/㎡、60mg/㎡、90mg/㎡,每周进行一次化疗。结果三个小组的效率为一组67%、二组72%、三组72.7%(P>0.05),三个小组的疾病控制率一组80%、二组82%、三组83%(P>0.05),癌症无进展生存期为一组(8.1±5.1)个月、二组(11.3±6)个月、三组(14.5±8)个月(P<0.05),总的生存期为一组(15±8)个月、二组(18±7.9)个月、三组(21.8±7)个月(P<0.05),生存率一年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率两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用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对于治疗初期疗效效果明显,增加紫杉醇的剂量进行同步放化疗治疗,远期的生存率也随着紫彬醇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放化疗 紫彬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诱导化疗疗效对高发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同期化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7年间初治的210例Ⅲ-ⅣB期(排除T3-4N0M0期)鼻咽癌患者资料,根据不同诱导化疗疗效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65例)和无效组(稳定31例+0例进展)。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与无效组相比,有效组3年总生存率较高(89.2%∶74.2%,P=0.005),3年无复发生存率较高(93.0%∶81.9%,P=0.010),3年无进展生存率较高(80.2%∶58.1%,P=0.005),但无远处转移生存相近(84.1%∶69.7%,P=0.070)。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疗效是影响总生存、无复发生存、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诱导化疗疗效可预测高发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诱导化疗后无效患者预后更差,或许需要对这些患者采用更高强度的治疗方案以及更密切的随访。

  • 标签: 鼻咽肿瘤/诱导化疗 鼻咽肿瘤/同期放化疗法 放射疗法,调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华蟾素胶囊联合热疗治疗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2例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分组,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n=26)仅采用华蟾素胶囊治疗,研究组(n=26采用华蟾素胶囊联合热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予以安全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近期缓解率(30.77%)明显高于对照组(11.54%)(P<0.05);其毒副反应(7.69%)明显低于对照组(23.08%)(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热疗治疗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华蟾素胶囊 热疗 非小细胞肺癌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序贯放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2月—2013年9月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5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序贯放化疗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3年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序贯放化疗方法应用于老年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治疗效果较明显,能够有效降低肿瘤细胞远处转移机率,对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序贯放化疗 单纯化疗 老年患者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9年 10月至 2020年 5月期间接治的 60例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放疗的基础上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好转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好转率要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好转率,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 顺铂 同步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II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应用甲氨蝶呤局部注射结合米司酮口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II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的患者150例,采取数字1:1随机法分为对照组75例与试验组75例,对照组:米司酮+米索前列醇+超声监测下清宫术,清宫前24小时均顿服米司酮150mg,清宫术前1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6mg,试验组:米司酮+MTX+米索前列醇+超声监测下清宫术,米司酮150mg顿服,在超声监测引导下经阴道孕囊注入 MTX(50mg/m2), 24小时后清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参照组β-HCG转阴时间短,包块消失快,平均住院日短,平均住院费用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12.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II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应用甲氨蝶呤局部注射结合米司酮口服治疗,防止大出血,加快患者恢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