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奥拉西坦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常规抗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巴氏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3.6%明显高于对照组78.7%(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巴氏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能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奥拉西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证分析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病情情况以及患者家属要求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并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发病时间>24h且出血量在30ml以上患者予以手术治疗后其NIHSS评分明显低于保守治疗(P<0.05),出血量少于30ml患者手术治疗后其NIHSS评分明显高于保守治疗,发病时间低于24h患者手术后其NIHSS评分与保守治疗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3个月后发现手术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保守治疗,且手术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明显增高,但是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情况以及出血量合理选取治疗方式。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适应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在护理中采取临床路径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42例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和身体指标的改善,值得推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9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并发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在护理中采取临床路径措施,有助于身体恢复,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减少身体不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临床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脑出血手术前后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科接诊的脑出血手术病例共84例,利用电脑随机盲法,分组84例病例实验与对照两组各42例。两组都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辅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为4.76%,对照组为19.05%。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9.1±5.3)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7.1)d,P<0.05。结论于脑出血者手术前后对其辅以护理干预,有助于纾解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脑出血 应用效果 手术前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对照组采用综合性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疾病意识、睡眠质量以及满意度上的比较。结果对照组在实施了综合性护理之后,患者并发症情况显著降低、对疾病更具感知意识、睡眠质量得到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与观察组相比,两组患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术后护理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够提升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

  • 标签: 重症高血压 脑出血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8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快速降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饮食营养支持等一系列的急诊护理。结果80例患者中11例因就医较迟,抢救无效死亡。69例通过医护人员及时有效的抢救、精心护理和严密观察,转危为安,抢救成功率86.25%。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致残和病死较高,抢救及时,有效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急诊护理 脑出血 昏迷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条件的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血肿周围水肿扩大者17例,未发生血肿周围水肿扩大者19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搬运、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血压、高血压病程、出血量、出血位置、血肿侧别、血肿形状等可能影响血肿周围水肿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血压,出血位置,术前搬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肿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P=0.007)和血肿形状(P=0.008)与血肿周围水肿密切相关;而血压、出血位置以及术前搬运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较长的高血压病程以及不规则的血肿形状可能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周围水肿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现阶段,HICH所选择的手术时机、适应证和术式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选择何种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术式,都应当根据病人的意识、出血量、出血部位以及病人的年龄、整体状况等进行选择。本文对外科手术治疗HICH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方法 新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手段及效果。方法:收集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3-6h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根据CT定位采用耳上的马蹄形手术入路,颞中回无血管区显微镜下微创清除血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26例患者血肿清除完全,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及致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超早期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使用醒脑静进行治疗,观察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本院接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法,在对照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再对观察组急性脑出血患者使用醒脑静治疗,对比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34例治疗有效,有效率85%;对照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27例治疗有效,有效率67.5%;观察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疗效差异P<0.05。观察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要低于对照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并且两组患者的差异P<0.05。结论将醒脑静应用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醒脑静 急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诊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40例纳入此次研究,采取常规降压治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的20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颅内血肿增大比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降压治疗而言,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疗效更为理想,有利于改善预后,但同时也要注意合理控制患者血压。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临床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为95.24%、7.1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为83.33%、21.43%,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满意为97.62%,对照组满意为80.95%,实验组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既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临床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术,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1.1%,观察组CSS、MES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相关干预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经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8.89%)(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发生高血压脑出血并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其护理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护理方法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