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治疗缺血脑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杏丁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静点,连续给药15天。结果60例病人经治疗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8例,无变化2例。结论杏丁注射液对轻、中型的缺血脑血管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杏丁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缺血脑血管的药物。

  • 标签: 杏丁注射液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缺血脑血管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00例缺血脑血管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缺血脑血管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血宁注射液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缺血脑血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年纪在40岁到65岁的100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找到相关护理人员,以及治疗的医生一起对病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临床许多疾病可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结论眩晕为神经系统常见症状,以眩晕为首发的缺血脑血管临床常见,其病因多样化,不同原因所致其临床表现及治疗亦不同,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鉴别。

  • 标签: 眩晕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诊断 首发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普恩复胶囊对缺血脑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8例缺血脑血管,包括脑腔隙性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病人单纯使用普恩复治疗.观察时间为4~8周,剂量120mg/日.每位患者均在服药前经CT扫描证实诊断,并在服药前一天抽血查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确定异常,方可选入治疗组.结果总有效率86.2%(231/268),痊愈61.19%(164/268),显著好转16.79%(45/268),好转8.21%(22/268),无效13.81%(37/268).结论普恩复胶囊治疗缺血脑血管,不但方法简便经济实用而且安全有效,是基层医院能普及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普恩复胶囊 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脑血管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缺血脑血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及肌力等级上更好,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治疗缺血脑血管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缺血性 脑血管
  • 简介:探讨颈动脉彩超检查在缺血脑血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斑块患者的颈部彩超检查结果,并与同期颈部CTA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彩超共42例检出斑块;检出硬斑13例,软斑33例,混合斑块18例,扁平斑块11例,其中兼有硬斑及软斑的10例;轻度颈动脉狭窄20例,中度狭窄18例,重度狭窄7例。同期CTA检出硬斑13例,非钙化性斑块49例,混合斑块21例,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简便易行、无创、经济,并有效显示颈部血管的形态、管腔情况、狭窄程度等,与CTA检查相比发现斑块及判断斑块性质的能力相当,可作为缺血脑血管评价的首选方法及筛查方法。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彩超 CTA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轻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辛伐他汀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轻型缺血脑血管疾病(NIHSS评分≤3分)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辛伐他汀片(20md/片 杭州默沙东),住院时间从3天到20天不等,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复诊时间为半年,1年(复诊时均复查TCD),分析对比颅内动脉硬化程度(患者入院后血管评估均采用颅脑磁共振MRA或者CTA,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小于70%,一般认为可以规范药物治疗后复查评估《神经内科 第8版p248》,因此未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粥样斑块、血管狭窄程度(本研究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即TCD),结果:在治疗后患者TCD示动脉狭窄未继续加重、动脉斑块主要以硬斑为主,斑块稳定性较好,结果显示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用于缺血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实现对疾病症状的积极改善,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辛伐他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在缺血脑血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急性缺血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脑血管患者 54例,均经由 CT及 MRI确诊。介入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均实施 DSA检查,统计检查结果并对比治疗前后脑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病变血管长度、最小直径等变化情况,分析 DSA的应用价值。结果: 54例患者 DSA检查显示正常 5例 9.26%,血管异常 49例 90.74%,脑动脉狭窄、脑动静脉畸形、动脉闭塞、交通动脉瘤占比分别为 59.26%、 14.81%、 9.26%、 7.41%;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病变血管长度、最小直径对比差异明显( P< 0.05)。结论: DSA检查可提升急性缺血脑血管检出率,且有助于判定病变性质及严重程度,为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急性缺血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脑血管患者 54例,均经由 CT及 MRI确诊。介入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均实施 DSA检查,统计检查结果并对比治疗前后脑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病变血管长度、最小直径等变化情况,分析 DSA的应用价值。结果: 54例患者 DSA检查显示正常 5例 9.26%,血管异常 49例 90.74%,脑动脉狭窄、脑动静脉畸形、动脉闭塞、交通动脉瘤占比分别为 59.26%、 14.81%、 9.26%、 7.41%;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病变血管长度、最小直径对比差异明显( P< 0.05)。结论: DSA检查可提升急性缺血脑血管检出率,且有助于判定病变性质及严重程度,为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防治缺血脑血管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药学作用机理。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脑血管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后分别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短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为(5.31±1.68)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共5例(16.7%)患者的长远疗效欠佳;对照组的短期治疗总有效率为76.7%,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则为(9.74±2.41)d,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长远疗效较差的患者数量为11例(36.7%)。观察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及长远效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脑血管,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和长远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答复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缺血脑血管属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趋明显,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社会调研结果显示,缺血脑血管的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如何对缺血脑血管进行有效防治,是临床医务人员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我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对缺血脑血管患者采取药物联合治疗,患者的短程治疗效果及长远疗效均较佳。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内介入是脑血管重要的治疗方法。做好规范细致的介入术前评估,对于保证介入手术安全、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对缺血脑血管非急诊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缺乏统一的认识。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组织国内部分脑血管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以期为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脑血管病 缺血 血管内介入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缺血脑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在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选取我院中缺血脑血管疾病的患者80例,均实行脑血管的造影检查,掌握介入诊断的血管狭窄程度,对患者使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分析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选取的患者中有26例患者28支血管血管狭窄的程度大于70%,有30例患者31支血管血管狭窄程度在50%到69%之间,有24例患者24支血管血管狭窄程度小于50%。80例患者的83支血管经过介入治疗,均成功置入支架,支架的放置成功率为100%。经过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以及缺血脑卒中,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有1例,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的患者有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有1例,穿刺部位血肿的患者有3例。患者的手术前后的NIHSS评分以及MRS评分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手术后3个月后,NIHSS评分以及MRS评分均下降。结论对缺血脑血管的患者实行介入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诊断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栓通(冻干)治疗缺血脑血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60例为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冻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6%与45%,总有效率分别为86.66%与8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通(冻干)对改善缺血脑血管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提高生活能力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小。)

  • 标签: 血栓通缺血性脑血管病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缺血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33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后,利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66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67例,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西医常规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有效率 血脂水平
  • 简介: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类)因具有降脂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应用于临床。它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减少甲羟戊酸和其他甲羟戊酸通路的中间产物生成。以往用于临床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脂,尤其是降低胆固醇。迄今为止,很多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在心血管事件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有显著作用。其中,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4S试验和胆固醇与复发性血管事件研究(CARE)试验证实,他汀类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对卒中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他汀类药物 药物预防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降低胆固醇 甲羟戊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