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告了1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内干涉断层成像的护理配合,行术前准备、心理疏导及加强各项指征监测,预防并发症等。本组2例中出现高血压、心绞痛等一过性并发症,1例发生血管内膜撕裂及夹层,置入支架后症状逐渐缓解,复查OCT示支架充分覆盖病变部位,与血管壁均贴合良好,未见斑块组织突入管腔,其他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

  • 标签: 冠状动脉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MRI)与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在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经MRI或CT检查诊断为乳腺癌的10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后经病理穿刺或手术确诊,分别采用MR和CT进行检查,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鉴别良、恶性乳腺癌、病灶大小及乳腺癌的分型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102例患者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诊断9例为良性结节,包括非典型增生3例,纤维腺瘤4例,增生结节伴钙化2例,其余93例均为恶性肿瘤。MRI及CT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55%、95.69%;敏度分别为98.85%、97.75%;异性分别为53.33%、53.34%。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方面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对乳腺癌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均有其适应范围,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必要时可联合使用提高诊断符合率。

  • 标签: 核磁共振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乳腺癌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进步和图像处理水平提高,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在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应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研究。CT不仅可以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解剖结构评价,还可以用于功能学、组织特征、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评价。本文将从缺血性心脏病、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和其他心力衰竭的CT特征表现出发,对CT在心力衰竭评价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心力衰竭 诊断与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rtomographyperfusion,CTP)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的术前适应证选择及术后血流变化评价的作用。方法40例经DsA检查提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按照DSA检查结果对缺血部位代偿良好的2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代偿不良的20例患者行狭窄部位支架成形,行CTP检查,此较非手术组及手术组基线和术后1年的cT相对灌注参数,并比较手术组基线、术后7d、术后1年的手术侧和健侧的绝对灌注参数。结果手术组基线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bcerebralbloodflow,rCBF)明显较非手术组降低,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cerebralbloodvolume,rCBV)升高(P分别为0.018和0.015),两组相对平均通过时问(relativemeantransittime,rMTT)无差异,1年后手术纽rMTT较非手术组低(P=0.012),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侧相比,手术组术前患侧基线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延迟、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减低、脑血容量(cerebralbloodvolume,CBV)增高,术后7d患侧MTT缩短、CBF明显增加、CBV回落,术后1年MTT、CBF、CBV惠侧与健侧相比更加接近,两组比较尽管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12、0.037),但三个变量总体趋势逐渐接近;手术组术前、术后7d,术后1年,不同时间点惠侧与健侧绝对灌注参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O.001,0.009,0.028);支架成形与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P=0.006,0.002,0.052)。结论CTP#@合DSA对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有一定指导作用。颈动脉支架成形(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况。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本文着重对日立牌CT-PRONTO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在实际使用过程的常见故障,结合维修工作实践遇到过设备出现的不同故障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操作维护技术人员合理使用维护提供参考和解决问题有所借鉴。

  • 标签: 图像传输 扫描中断 故障 检修
  • 简介: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为影像诊断提供了包括单能量成像、能谱曲线、物质分离成像和有效原子序数等能谱信息。本文旨在综述能谱CT在神经影像学方面的初步应用和研究,并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能谱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神经放射学
  • 简介:摘要分析11例胰腺胶样癌(PC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密度或信号强度,病灶内钙化、胰管扩张、胰腺萎缩和周围组织侵犯的情况,总结PCC的CT、MRI特征性表现。结果显示,PCC多发于老年男性,以胰头多见,病灶呈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囊性区内见条索状分隔或分隔样实性肿瘤成分,呈膨胀性生长,可见点状和条形钙化,弥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图均呈高信号,增强呈轻度海绵网状渐进性强化,伴有胰腺萎缩和胰管扩张。

  • 标签: 胰腺胶样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 磁共振成像 囊实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经手术确诊的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诊断,对比两种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计算机断层扫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1.48%(22/27)、100%(21/21)、89.58%(43/48);磁共振成像诊断分别为100%(29/29)、100%(19/19)、100%(48/48),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检查在周围软性组织变化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错位程度、关节面坍塌程度、骨折部位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是磁共振成像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正>本文发表在2011年的《FetalDiagnosisandTherapy》杂志上骨骼发育不良综合征,又名畸形侏儒综合征。其特征为肢体短、身材矮小,干髓端呈喇叭样增宽和进行性脊柱后突加重,可伴有不相称的大头,躯干狭长、短桶状胸、腭裂,大手,大脚和膝外翻等其它畸形。该文章介绍了利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对骨骼发育不良(SD)产前诊断的贡献。研究人员在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之间,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产前诊断 发育不良 骨骼 综合征 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的配合;方法对60例(共血管70条)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检查;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操作,无并发症发生。61条血管一次回拉清晰记录图像,3条血管需调整指引导管后重复一次才获取清晰图像,4条血管有较大的侧支血管,未能获取到清晰图像,3条血管因狭窄较重,未能获取到清晰图像,支架置入术后重复行OCT可获取清晰图像。

  • 标签: 冠状动脉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扫频光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厚度(CT)和血管的变化。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共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40名受试者,根据诊断分为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2组,其中高度近视组20例,病理性近视组20例,用VG200 OCT对受试者右眼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2 mm扫描区进行成像,然后利用实验室自行编写的软件对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直径6 mm范围内CT进行测量,并对图像二值化,计算出脉络膜血管指数(CV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 Whitney U检验进行2组间差异的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较于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以黄斑为中心6 mm范围内的CT及CVI均有所下降。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6 mm范围内CT在垂直方向分别为(171±54)μm和(92±37)μm(t=5.269,P<0.001),水平方向上分别为(149±47)μm和(81±34)μm(t=5.132,P<0.001)。2组中央1 mm范围内CT在垂直方向(t=4.386,P<0.001)和水平方向(t=4.46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 m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方(t=4.836,P<0.001)、下方(t=4.452,P<0.001),水平方向颞侧(t=4.001,P<0.001)、鼻侧(t=4.747,P<0.001)的CT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3~6 m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方(t=5.149, P<0.001)、下方(t=5.390,P<0.001),水平方向颞侧(t=4.999,P<0.001)、鼻侧(t=5.646,P<0.001)的CT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直径6 mm范围内,2组间垂直方向CVI分别为0.593±0.030和0.535±0.069,水平方向分别为0.595±0.025和0.545±0.073;中央1 mm范围内CVI的在垂直方向(Z=-2.353,P=0.019)和水平方向(t=3.109,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 m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方(t=3.339,P=0.002)、水平方向鼻侧(Z=-2.029,P=0.042)的CVI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 m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方(Z=-3.111,P=0.002)、水平方向鼻侧(Z=-2.083,P=0.037)区域2组间C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眼轴的增长,垂直方向(r=-0.814,P<0.001)、水平方向上(r=-0.798,P<0.001)在直径6 mm范围内CT明显变薄;垂直方向(r=-0.603,P<0.001)、水平方向上(r=-0.506,P<0.001)CVI明显减小。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垂直方向(r=0.724,P<0.001)、水平方向上(r=0.742,P<0.001)直径6 mm范围内CT明显变薄;垂直方向(r=0.588,P<0.001)、水平方向上(r=0.520,P<0.001)CVI明显减小。结论:与高度近视眼相比,病理性近视的CT和血流有所差异,且随眼轴延长和近视度数增加而下降。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扫频光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 作者: 张秀琴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6
  • 机构:522631198111260022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印制电路板(PCB)在电子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复杂的电路结构和高密度的元件布局,PCB上的失效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些失效可能包括焊点断裂、线路短路、过度加热等问题,给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带来严重影响。在传统的失效分析,通常需要进行复杂的人工检测和排除故障的过程,费时费力且不一定能够准确找出故障点。而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且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逐渐在印制电路板失效分析得到了广泛应用。

  • 标签: 工业电子计算机 断层扫描技术 印制电路板 失效分析 应用策略
  • 作者: 张秀琴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6
  • 机构:522631198111260022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印制电路板(PCB)在电子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复杂的电路结构和高密度的元件布局,PCB上的失效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些失效可能包括焊点断裂、线路短路、过度加热等问题,给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带来严重影响。在传统的失效分析,通常需要进行复杂的人工检测和排除故障的过程,费时费力且不一定能够准确找出故障点。而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且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逐渐在印制电路板失效分析得到了广泛应用。

  • 标签: 工业电子计算机 断层扫描技术 印制电路板 失效分析 应用策略
  • 作者: 张秀琴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0
  • 机构:522631198111260022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印制电路板(PCB)在电子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复杂的电路结构和高密度的元件布局,PCB上的失效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些失效可能包括焊点断裂、线路短路、过度加热等问题,给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带来严重影响。在传统的失效分析,通常需要进行复杂的人工检测和排除故障的过程,费时费力且不一定能够准确找出故障点。而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且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逐渐在印制电路板失效分析得到了广泛应用。

  • 标签: 工业电子计算机 断层扫描技术 印制电路板 失效分析 应用策略
  • 简介:为重建馆藏青铜器香薰三维模型和研究其制造工艺,利用高精度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进行数字成像(DR)和锥束扫描(CT)两种方式扫描香熏,获得其灰度图像,经过图形图像处理,获取表面轮廓三维数据。表面定义和提取后,将数据输入逆向工程软件系统,重建香熏的三维CAD模型。结果表明,获得的点云数据密集均匀,未见扫描盲区;发现香熏存在焊孔和变形;逆向三维重建的香熏CAD模型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研究提示,高精度计算机断层扫描方法空间分辨率高,精确度高,可以作为一种获取青铜器三维数据的可靠方法。

  • 标签: 高精度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无损分析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全自动超声容积断层扫描(ultrasonicvolumeauto-scan,UVAS)与传统超声在腹外疝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腹外疝的诊治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诊断考虑腹外疝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UVAS与传统超声检查,通过对观察部位的立体结构、还纳路径、具体位置、疝囊以及疝内容物等进行分析判断并分型,将2种检查方法的术前、术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UVAS对可复性腹股沟疝诊断的正确率72.2%略低于传统超声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P〉0.05);UVAS对难复性腹股沟疝诊断的正确率100%高于传统超声检查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5);UVAS对腹壁切口疝诊断的正确率100%高于传统超声检查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5)。结论UVAS为临床工作者诊断腹外疝提供了三维立体图像,与传统超声检查相比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自动超声容积断层扫描 超声检查 腹外疝
  • 简介:摘要: 近几年来, 除了在细胞水平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趋向于选择一个完整的生物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期望实现在组织层面,在体层面获取个体生物学行为的信息。 而光学投影断层成像技术属于一种适用于 0.5 到 10mm 尺度的生物样本成像的新技术。特别适用于脊柱动物的胚胎重建以及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器官的 3 维解剖学检查,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

  • 标签: 生物光学 荧光成像 光学投影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除了在细胞水平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趋向于选择一个完整的生物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期望实现在组织层面,在体层面获取个体生物学行为的信息。而光学投影断层成像技术属于一种适用于0.5到10mm尺度的生物样本成像的新技术。特别适用于脊柱动物的胚胎重建以及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器官的3维解剖学检查,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

  • 标签: 生物光学 荧光成像 光学投影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NEN)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特征预测术前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36例panNEN患者的CT资料。根据2019年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将panNEN分为G1、G2、G3级神经内分泌瘤(NET)和神经内分泌癌(NEC),比较不同病理分级病灶实性部分CT值和相关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T值和相关参数对不同病理分级panNEN的鉴别诊断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在136例panNEN患者,共检出142个肿瘤病灶,其中G1、G2、G3级NET和NEC病灶数分别为58、73、7、4个。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panNEN病灶实性部分的CT强化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G2级NET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CT值差值、相对密度指数均低于G1级NET患者[动脉期:105 HU (46~251 HU)比126 HU (57~195 HU)、62 HU(6~212 HU)比81 HU(23~166 HU)、1.1(0.4~2.5)比1.4(0.7~2.0)。静脉期:90 HU (49~159 HU)比107 HU (63~162 HU)、49 HU(9~134 HU)比62 HU(24~128 HU)、1.1(0.5~2.0)比1.4(0.9~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动脉期=2.880、2.607、3.482,H静脉期=3.426、3.323、3.891,P均<0.05)。G3级NET患者动脉期CT值差值、病灶增强百分比、增强指数,以及静脉期CT值差值、增强指数均低于G2级NET患者[31 HU(27~52 HU)比62 HU(6~212 HU)、67%(59%~153%)比151%(15%~705%)、0.6 HU(0.5~0.9 HU)比1.3 HU(0.1~5.8 HU)、40 HU(36~52 HU)比49 HU(9~134 HU)、0.9(0.7~1.6)比1.5(0.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634、2.801、3.267、2.264、2.882,P均<0.05)。G1级和G2级NET动脉期和静脉期的相对密度指数具有最大AUC值,分别为0.679[95%可信区间(CI) 0.587~0.771,P<0.01]、0.701(95%CI 0.609~0.793,P<0.01);G2级和G3级NET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增强指数具有最大AUC值,分别为0.875(95%CI 0.793~0.956,P=0.001)、0.828(95%CI 0.700~0.956,P=0.004)。结论panNEN的CT增强扫描参数可用于预测术前病理分级。

  • 标签: 胰腺 神经内分泌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病理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诊断脑膜瘤时应用磁共振成像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4例脑膜瘤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7例。给予参照组MRI扫描,给予实验组CT联合MRI扫描,将手术病理结果当做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对比诊断准确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使用CT联合MRI对脑膜瘤患者诊断的时候,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加有力的参考数据,确保患者得到针对性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脑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