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究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危险因素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有关因素包括居住地,喂养方式,以及年龄和病程长度,经过多因素分析,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为1岁以内的患儿以及病程范围为1个月到3个月之间。结论年龄处于1岁之内的婴幼儿的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同时农村儿童的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未按时添加辅食的母乳喂养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贫血程度和患儿的年龄以及病程关系紧密,根据分析,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患儿的缺铁性贫血的临床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 缺铁性贫血 发病 贫血程度 危险因素 探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孕产妇缺铁性贫血及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患缺铁性贫血的76例孕产妇实施从孕期到分娩期、产褥期的有针对性的分阶段护理下预,观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缺铁性贫血孕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产后42d门诊复查分析,除1例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低于100g/L外,其他产妇的血红蛋白均在110g/L以上。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提高母体的抵抗力,有利于母婴的健康,有效改善了孕产妇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孕产妇 围产期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205-01
  • 简介:摘要缺铁性贫血(IDA)是指由体内贮存铁严重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而导致的一种贫血。在临床上贫血类型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该病可发生于人的任何年龄段,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儿童缺铁性贫血临床极为常见。特别高发于6个月~24个月的婴幼儿,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及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加强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防治的研究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文结合实践,对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缺铁 缺铁性贫血 防治
  • 简介:摘要: 儿童缺铁性贫血是常见血液疾病之一,在护理方面,由于儿童存在年龄小,表达能力不足,判断与自我保护能力弱的特点,不仅要进行基本的护理措施,还有更加具有细心、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护理。细心、有针对性、符合年龄特征的护理方式更加有利于儿童早日康复。

  • 标签: 护理措施 铁剂 饮食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住院分娩孕产妇缺铁性贫血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住院分娩的4392例孕产妇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92例孕产妇中发生贫血973例,贫血发生率为22.15%。其中轻度贫血638例,发生率14.53%;中度贫血209例,发生率为4.76%;重度贫血126例,发生率为2.87%。贫血的发生率与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产次和地区差异相关。结论孕产妇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孕妇对妊娠期贫血的认识水平,加强围产期保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及时补充铁剂,降低孕产妇贫血的发生率。

  • 标签: 孕产妇 缺铁性贫血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铁性贫血并发脑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将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例缺铁性贫血并发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总结治疗方法。结果6例研究对象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压降低,3例患者出现慢性感染;2例为重度贫血,4例为中度贫血;3例患者出现基底节脑梗死,3例患者有分水岭脑梗死。调整以上研究对象的血压,常规吸氧,给予相关治疗,患者均治愈。结论患者血压过低以及血小板数量的增多是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形成脑血栓的重要原因,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发现贫血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缺铁性 贫血 脑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病因和补充铁剂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效果满意,基本痊愈。结论必须找出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并加以去除,有时缺铁的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重要。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县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来我所进行健康体检服务的529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发生年龄段,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单因素进行描述性一般统计分析,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29例健康体检婴幼儿中发生缺铁性贫血97例,发生率为18.3%(97/529),其中轻度患儿68例,中度患儿26例,重度患儿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幼儿年龄、母亲孕期有贫血、合理添加辅食、母乳喂养期间营养不良及监护人接受IDA知识教育是更具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分析结果可为临床介入预防措施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婴幼儿 缺铁性贫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中生血宁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10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58例,作为研究主体。以治疗方式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将葡萄糖酸亚铁片应用于对照组,将生血宁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Hb、MHCH、SF、Ret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生血宁代替葡萄糖酸亚铁片应用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环节中,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其血象和铁代谢指标的改善,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生血宁 葡萄糖酸亚铁片
  • 简介:摘要孕期合并缺铁性贫血,约占妊娠期贫血的95%,是妊娠期常见病。2009年2月-2011年1月,在我院门诊随机选取了156例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指导,其中轻度贫血的109例,中度贫血的47例,经过饮食及药物治疗后,轻度贫血的患者有90%的患者血红蛋白指数提高,中度贫血的患者有70%的患者血红蛋白指数提高。

  • 标签: 孕妇缺铁性贫血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缺铁性贫血诊断的过程中,使用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针对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归为对照组,针对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结果健康志愿者和缺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均出现明显的下降情况,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指标水平则出现上升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在诊断缺铁性贫血价值分析发现,和正常的健康志愿者比较,血常规检验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液细胞异常情况,进而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引导临床对于患者的积极治疗,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血常规 诊断 缺铁性贫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在临床诊断缺铁性贫血(I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贫血患者82例,其中缺铁性贫血患者(IDA)38例作为观察组,非IDA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空白组,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CHr、CH、MCV及SF的值,并比较3组患者4项指标的平均值,对相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Hr、CH、MCV及SF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Hr诊断IDA的灵敏度为91.46%,特异性为96.23%,明显高于CH、MCV及SF指标。结论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指标,具有简便、快速、价廉的优点,可广泛用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断和鉴别。

  • 标签: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缺铁性贫血 诊断
  • 作者: 杨巧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盐亭县黄甸镇中心卫生院四川绵阳621000)【中图分类号】R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63-01缺铁性贫血属于较为常见的贫血性疾病,积极采用一些较为简单、敏感的方法,可以实施早期诊断工作。在开展贫血诊断的过程中,血常规是十分常规的临床检测项目。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将其应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环节中。那么通过血常规的实际变化情况,能否准确判断出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呢?现阶段多数情况下,认为通过血常规的变化情况是可以明确缺铁性贫血病症的,主要是因为这种病症有着自身典型的血常规特征,即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含量、浓度都有所下降,此时血红蛋白自然也会下降,由此可以作为缺铁性贫血的佐证。1缺铁性贫血的基本情况细致分析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可以发现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形成的:(1)由于人体需铁量的增加,但是体内摄入量不够充足。婴幼儿、青年的正常成长以及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者哺乳过程都会导致需铁量的增加,如果没有及时补充一定的高铁食物,将可能会引发缺铁性贫血。(2)人体存在着铁吸收障碍。当人体做过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存在着长期不明原因的腹泻和慢性肠炎时,在吸收铁的过程中会较为困难,由此将可能会引起缺铁性贫血。(3)人体在丢失铁元素方面较多。这种情况主要是表现在女性月经量过多,人体存在着慢性胃肠道失血、咯血、血红蛋白尿以及肺泡出血等问题。2症状与诊断在明确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症状表现时,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对比分析。一旦发现满足大多数特征的时候,需要及时就医。缺铁性贫血的典型症状包含:(1)女性月经量增多,消化道、痔疮导致的血便、黑便、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2)贫血所表现出的症状有头晕、乏力、易倦、心悸、气短以及心率增快等方面。在实际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过程中,需要依靠这几个方面:(1)贮存的铁被耗尽。血清铁蛋白<12μg/L;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0.15。(2)红细胞内部缺乏铁。除了贮存铁耗尽方面的要素,还包含了铁蛋白饱和度<0.15;(红细胞原卟啉)FEP/Hb>4.5mg/gHb。(3)缺铁性贫血。因其属于贫血中的一种,需要满足前面两点的要求,同时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方面:男性<120g/L,女性<110g/L。3血常规变化判断缺铁性贫血的可行性血常规是检查人体血液状况的重要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预防及对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30例临床防治方法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轻度贫血21例,中度贫血6例,重度贫血3例。经治疗均有所好转,治愈26例,好转3例,加重1例。结果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治疗主要是要补充铁剂和去除导致贫血的原因,治疗过程中加强营养,给予含铁丰富的软食,有其它消化系统症状的给予对症治疗。

  • 标签: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治疗 预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42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66.66%)(P<0.05);②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RBC、Hb、SF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有助于改善其贫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 护理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临床分析,为治疗这种疾病提供更好的资料。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在2013年2月到7月期间内的60例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60例儿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临床分析与研究。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60例儿童患者中,有34例儿童患有轻度贫血,15例儿童患有中度贫血,有11例儿童患有重度贫血。其中0.5岁(6个月)到1岁的儿童有28例,1岁到2岁贫血儿童患者有13例,2到3岁的儿童患者有17例。并对所有的患儿都展开了问卷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儿童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情况、贫血状况以及病史等进行调查,最后将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与儿童的病因以及年龄等因素进行分析1。结论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应该要加强对儿童饮食的指导,并且要定期的做好检查工作,从而做好贫血的预防工作。

  • 标签: 儿童 缺铁性贫血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缺铁性贫血(IDA)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临床156例缺铁性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通过询问病史常规检查纤维内窥镜、B超、影像学、病理等检查尽量明确病因。结果消化道疾病占所有IDA57.8%,其中肿瘤占23.1%(其中胃癌15.4%、肠癌7.7%)女性患者妇科疾病次之,占所有患者的20.5%以子宫肌瘤、月经过多为主,少数为盆腔肿块。甲减占3.2%,偏食挑食营养不良占6.4%,痔疮占1.2%。结论恶性肿瘤在IDA的病因近年来有增高趋势,需重视对IDA的病因查找。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干预,纠正贫血,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产妇的孕期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及健康指导等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有效的护理干预与指导,总有效率达90%以上,轻度贫血的患者比中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提高得更快。结论通过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孕妇进行护理干预及治疗,可有效地保持良好的活动水平,活动耐力增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

  • 标签: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护理措施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