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汉字西》作为汉学史和汉外双语词典史上的名作,它的作者、成书年代、各个版本以及流传情况却不为国内学者所知。1813年法国巴黎出版的《汉字西》与叶尊孝手稿本《汉字西》的关系,曾是19世纪初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时隔二百年后,笔者探访了意大利藏叶尊孝《汉字西》的早期重要抄本,结合欧洲其他图书馆藏该词典抄本,初步勾勒出《汉字西》的成书以及演变流传概况。

  • 标签: 汉字西译 叶尊孝 抄本
  • 简介:1949年8月,上海实验戏剧学校改名为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此一时段的李健吾除了在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外,主要担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戏剧文学系主任。作为戏剧文学系的教授与系主任,他为学生开设了"剧本分析"课。但由于缺乏教材,集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于一身,其时也已是著名文学翻译家的李健吾,便据英译本译出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戏剧集作为"剧本分析"这门课的教材。

  • 标签: 屠格涅夫 李健吾 戏剧学校 戏剧文学 列夫·托尔斯泰 专科学校
  • 简介:彭慧(1907—1968)原名彭涟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所发表的著译作品除使用原名彭涟清、本名彭慧之外,还采用过慧中等笔名。下列编目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编目中未署著译者姓名的,原出版物均署名彭慧,此处为避免重复而加以省略。这个著编目还很

  • 标签: 彭慧 中国 作家 文学作品
  • 简介:从他的诗中,诗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的诗之

  • 标签: 译诗 诗三难
  • 简介:在古城西安,二千多年前,佛教的春风刚刚沐浴了这里的黄土地。那些先觉的高人,就开始走上了传法的道路。

  • 标签: 西安 佛经 黄土地 佛教
  • 简介:月光(moonlight)在英文中却没有这层深意,诗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这一切都构成了诗的困难

  • 标签: 译诗 诗三难
  • 简介:刘敏、张伶俐在《理论月刊》2013年第12期撰文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当翻译实践遭遇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时,就产生了语言的不可性及文化的不可性。作为不可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文化的不可性是翻译领域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对于准确、完整地传达原语的语义和文化特色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详细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化不可性的根源及种类,并达到等值翻译的目的。

  • 标签: 不可译性 跨文化 翻译实践 交际活动 语言和文化 跨语言
  • 简介:九日如同一个空酒杯我独自抱着这病患之躯爬上临江的楼阁不能再喝了——这是疾病送我的逆耳之言一个佳节独酌的异乡人一个想独酌而不能的病人寂寞得就像没有菊花的重阳节黑猿的哭声中太阳坠落白雁带来长安的霜讯这是异乡秋天的暮晚远方的亲人互相思念或谈论更像为亡灵祈祷

  • 标签: 杜甫诗 异乡人 重阳节 寂寞 亡灵
  • 简介:上篇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安。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标签: 道德经 常道 天地 万物 无欲
  • 简介: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其实,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尤其是文学翻译,都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做到“准确而完整”。翻译只能在“异中求同”,不可能不“同中存异”。因此,文学翻译不能算是一门准确的科学,只能算是有一定模糊度的艺术。译者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化之势”来使读者乐之,这就达到翻译的目的了。

  • 标签: 翻译 文学翻译 “美化之势”
  • 简介:要学习《始平公造像》,首先就要对《始平公造像》的特点有所了解。《始平公造像》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列为龙门魏碑书法第一,龙门诸品之首。《始平公造像》以方笔为主,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下笔收笔刀锋犀利。露锋的表现特点,给人一种刚健、雄壮之美。

  • 标签: 作品点评 张译作品
  • 简介:辜正坤先生提出了鉴赏诗歌的'五象美'论,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提出了新的角度。诗也可以用五象美的角度鉴赏,所以从这五象美的角度对辜正坤先生所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做简要的评论。

  • 标签: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辜正坤 五象美
  • 简介:玄奘唯识新与真谛唯识旧,两者在前八识学说上没有多大的本质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旧立第九识,其目的在于混合唯识与如来藏,这与印度唯识本义是不同的。考其原因,实为解决净依问题,一则是因为对唯识在认识与方法论上尚未完备之故。因此与玄奘新之主要区别反映在心识结构与心性理论、心性解脱理论、种姓、判教思想以及对依他起性质判定等问题上。总之可以认为真谛是用如来藏思想来解释唯识;玄奘新唯识学是完备的唯识体系,它反映了印度唯识思想体系成熟时的思想意蕴,同时也体现了玄奘于唯识认识与方法论之贡献。所以他们之间的不同是两种思想体系间的差异。以往研究者认为新旧唯识是唯识观上无相与有相之差别的认识,其实是没有发现问题的实质。

  • 标签: 玄奘 思想体系 心性理论 思想意蕴 发现问题 如来藏
  • 简介:狄金森研究已成为一门显学,她的许多诗篇还进入了中小学课本。但是原诗的思想如果没有在译文中得到恰当体现从而造成误解,则会给思想未成熟的中小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该文通过聚焦狄金森四首不同主题诗歌体现出的思想态度,对比分析江枫和蒲隆译文对原诗的思想态度再现情况,发现他们的译文对原诗思想态度的体现或多或少都有偏差。最后该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

  • 标签: 狄金森 思想态度体现 江译 蒲译
  • 简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涵盖众多语言现象,其中贬抑性构式独树一帜。“好个NP”家族就属于此类构式,通过构式语法分析,发现其通常在句法结构上突出可及性,情感表征上体现贬抑性。对比杨、霍两种译本分析后认为,译者使用偏重形式或意义的策略主观化复现“好个NP”家族中各类信息。构式在双语特征背景下为译者展示了多个近义备选项,而译者通常依照自身认知进行选择,决定信息重要度的排序。

  • 标签: 主观化 “好个NP” 《红楼梦》英译本 构式翻译
  • 简介:明末至晚清,“洋华述”的书方式,在西学东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经历了明末的肇始期、墨海书馆发展期、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广学会的繁盛期。直至近代中国华人翻译人才的大量涌现才终结。在与华人的合作译介过程中,传教士不可避免地竭力渗透基督教思想。但是,大量西书的译介仍然有效地传播了西学,开阔了国人的视野。

  • 标签: 翻译史研究 洋译华述 中国古近史中的第二次翻译高潮
  • 简介:从关联翻译理论的最佳关联视角出发,歇后语的日需要根据中日不同的认知语境,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找到最佳关联,从而为日语读者准确领略歇后语语义和文化内涵创设最佳语境效果。

  • 标签: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歇后语 日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