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道德建设是公安队伍最基本的建设。激活公安民警的道德需求,启动公安民警道德建设的动力系统,是公安机关道德建设健康、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为此,一要进行经常性的道德教化和引导;二要实施道德制度性约束;三要建立有奖有罚的激励机制;四要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 标签: 激活 公安民警 道德内需
  • 简介:“2004年中国经济在科学发展观的宏观调控下,惊险地迈过了三道槛,做到了三个避免。但是在2005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快速、稳健的增长,关键是要刺激消费,并将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和新闻发言人姚景源1月8日在国内财经电视节目《海尔·财富中国》主办的“2005宏观经济引导力——海尔·财富中国第二届资本论坛”上说。

  • 标签: 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 转向 投资 中国经济 科学发展观
  • 简介:拉动内需的实质是保护、拥有、开拓和发展国内市场,建立起强大的内向型经济,而农村市场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改变千年以来我国传统的小生产形态的农业生产,代之以现代型的农业经济产业,使农村走上现代化之路,使农民富起来,产生出持续的、不断上升的消费欲望和需求,拉动和扩大内需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 标签: 拉动内需 农村市场 现代农业建设 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化新农村
  • 简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应对出口导向战略遭受严重挑战的现实选择;是推进我国经济整体转型的持久动力。为此,在分配政策上,要着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财政政策上,要加大减税力度,扩大企业投资规模;在货币政策上,主要防止通货紧缩,努力保持物价稳定。

  • 标签: 扩大内需 消费需求 政策选择
  • 简介:面对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的严峻现实,我们不应当将关注的目光过多地盯在作为虚拟经济的股市上,而应当将提振实体经济作为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 标签: 实体经济 扩大内需 经济增速 虚拟经济 应当 股市
  • 简介: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边绍渊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一重要论断吹响了新一轮扩大内需做路的号角。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推进这一战略必须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处理好内需与外需、消费与投资以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等三大关系。

  • 标签: 扩大内需 统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消费需求 国内需求 根本方法
  • 简介:近期,相关部委和地方陆续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但是,“扩大内需”并不是“扩大总需求”,这意味着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而且中央强调扩大内需应同调整结构相结合,这就决定了不会走『衣靠旁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的老路。

  • 标签: 扩大内需 投资拉动 货币政策 调整结构 总需求 财政
  • 简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制约,扩大国内需求以带动经济稳定增长成为现阶段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选择。扩大国内需求不仅仅是要确保短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还要在总量增长中保持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实现经济长期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因此扩大内需政策中包含着结构调整的内涵。现阶段,扩大内需应着重协调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城市需求与农村需求的关系,二是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三是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关系。

  • 标签: 宏观调控 扩内需保增长 结构调整 需求关系
  • 简介:印尼是东南亚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地缘战略位置、人口数量、经济规模与发展潜力、科技与军事实力等,都决定了它是东南亚地区不可忽视的一大龙头。过去几年,印尼虽然也受到了美国经济不景气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但其经济在逆势中强劲增长,增长率连续九年保持在5-6%的水平,成为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少有的亮点。

  • 标签: 经济发展 印尼 内需主导 东南亚地区 人口数量 经济不景气
  • 简介:中国经济在经历了80年代的高涨和繁荣之后,曾经的无限制的膨胀性供给渐渐失去了消费的支撑,致使昔日的辉煌渐渐演变成经济增长的障碍。生产的实现要受到社会消费力和不同生产部门的比例限制。所以启动内需必须从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角度来考虑,一方面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同时,适时适度地进行超分配政策;另一方面利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有利时机,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和转换能力高度化的形成来启动内需

  • 标签: 社会消费力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转换 启动内需
  • 简介:在买方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扩大内需而需要刺激的重点应当是最终消费需求。最终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不仅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石,也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投资需求作为中间需求,其基本目的还是希望通过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刺激和推动最终需求的增长。因此,要使国民经济得到长期而稳定的保障,还必须得到社会最终需求即消费需求的足够支撑。

  • 标签: 扩大内需 最终消费 最终需求 增加农民收入 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
  • 简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国家和各省均出台积极的刺激经济政策,依靠内需增长实现促发展的目标。福建作为沿海开放省份,外经贸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对扩大内需也具有积极的影响。福建省要致力于转变思路,创新举措,以外经贸的快速发展带动内需持续增长,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外经贸 拉动 内需
  • 简介: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衰退迹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回落,稳健的财政政策正向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变。本文从加大地震灾区的财政投入、设立支持就业的财政专项资金、降低行政管理费、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和适度提高外债水平六个方面对扩大内需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探讨。

  • 标签: 经济下滑 扩大内需 财政支出
  • 作者: 温文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中外企业家》 2010年第1期
  • 机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统筹城乡和农业农村的若干意见称,将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并将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确保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仅就中央关于扩大内需政策的背景、扩大内需举措的内容、实行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三个问题做初步的分析研究,并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广大读者。一、扩大内需背景的分析1997-1998年,国内经济的特点是较高的经济增长、较低的通货膨胀和较高的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在90年代高速增长的年平均值的下限运行的。1998年底稳定在7.8%左右。1997年下半年,物价指数的上涨就出现了负增长的迹象,到1998年上半年,全社会商品物价指数上涨率徘徊于-2.1%。由于通货紧缩和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1997年下半年,全国企业下岗人数约为1151万人,突发性的较高失业率,成为我国五十年来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1998年底,国内经济形势的特征表现为内需不旺,并且启动难度较大。内需不旺主要表现在:1、以纺织工业品为主体的传统加工工业

  • 标签: 扩大内需政策 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 扩大投资需求 通货膨胀 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