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腔内双极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27例经皮肝穿刺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术(胆管射频消融组),18例行单纯内支架置入术(单纯胆管支架组)。观察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及近期疗效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胆管射频消融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58.6min(42.0~70.0min),较单纯胆管支架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45.0min(35.0~60.0min)有所增加(P=0.003)。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患者的胆管感染、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胆管射频消融组胆管支架通畅率为100%(8/8),单纯胆管支架组为50%(7/14),P=0.022;6个月时分别为100%(6/6)和0,两组比较,P=0.036。胆管支架中位通畅时间,胆管射频消融组为189d(Q1,92d;Q3,279d),单纯胆管支架组为87d(Q1,82d;Q3,161d),两组比较,P=0.001。在治疗后6个月,胆管射频消融组生存率为66.7%(6/9),单纯胆管支架组为11.1%(2/18),两组比较,P=0.006。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3.3%(3/9)和0,两组比较,P=0.029。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胆管射频消融组189d(Q1,100d;Q3,279d),单纯胆管支架组118d(Q1,96d;Q3,171d),两组比较,P=0.028。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安全可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支架置入术,可延长支架的通畅期和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支架 恶性胆管梗阻 双极射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中CCU护理途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中选取医院收治的其中94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依据所接受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CCU护理路径,比较不同护理应用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中应用CCU护理途径,护理实施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推广到临床中。

  • 标签: 冠心病 支架植入 CCU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要求行胆管支架植入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联合组(n=53)g0单纯组(n=45),联合组患者采取^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单纯组患者仅接受胆管支架植入。所有患者随访4—28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前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7d、30d和90d总胆红素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再次发生胆道梗阻情况;分别于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前、胆道支架植入术后7d,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胆道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100%,联合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30d和90d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时,联合组患者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较术前升高,而单纯组患者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术后7d日寸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升高(P〈0.05);联合组中2例(3.8%)再次发生胆道梗阻,显著低于单纯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1O.6个月,显著长于单纯组(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支架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可缓解胆道梗阻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少胆道梗阻的再次发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125I粒子 胆道支架 腔内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性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全部患者都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患者的治疗、并发症与预后情况予以分析,并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房角开放程度、眼压、前房深度与矫正视力水平。结果全部患者都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眼压控制完全成功39例,成功率97.5%,条件成功1例,成功率2.5%;全部患者围术期都没有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有6例轻度炎症,3例轻度角膜水肿,通过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消失,预后效果较好,随访12个月没有复发情况;患者治疗后的房角开放程度、眼压、前房深度与矫正视力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消失,使其视觉功能充分恢复,使患者的预后有效改善,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 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83例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力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围手术期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轻度炎症2例,轻度角膜水肿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痛苦。结合临床112例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术手术配合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植入术配合要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由于配合默契,112例手术全部成功,未发生并发症。

  • 标签: 前列腺癌 粒子植入术 手术配合
  • 简介:电视剧《欢乐颂》热播,剧中频频出现的植入式广告也成了一大看点。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多模态隐喻理论,分析该剧中植入式广告的隐喻类型及其采用的理性诉求、情感诉求、人格诉求等劝说方式,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其传播效果的策略及建议,为今后的影视植入式广告提供参考。

  • 标签: 多模态隐喻 劝说功能 植入式广告 欢乐颂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癌性疼痛患者采用碘125粒子主治植入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月中晚期恶性肿瘤癌痛患者患者46例,通过掷色子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碘125粒子组织植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度均有所改善,通过比较,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缓解率为86.9%,对照组的缓解率为69.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癌性疼痛患者采用碘125粒子主治植入治疗,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度,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癌性疼痛 治疗效果 安全性 碘125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3~6岁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发展规律与构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岁语言前聋患儿48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采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AIS)、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USS),并由专业听力专业人员对开机前与开机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患儿听觉言语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术前、开机6个月及开机后各阶段评估之间的MAIS评分、MUSS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12个月与开机后24个月的MA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患儿行人工耳蜗植入后,患儿的听觉言语能力改善效果明显。

  • 标签: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言语能力 发展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7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结果该组患者经手术后,术后3个月时的平均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经治疗后,成功率为85.4%,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患眼视力提高及无改变患眼占比87.8%。未发现引流管外露、脱出、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5%。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技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虽仍可能引起部分术后并发症,但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难治性青光眼 青光眼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自 2012年 6月— 2014年 6月收治的 67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结果 该组患者经手术后,术后 3个月时的平均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该组患者经治疗后,成功率为 85.4%,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患眼视力提高及无改变患眼占比 87.8%。未发现引流管外露、脱出、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41.5%。结论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技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虽仍可能引起部分术后并发症,但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 ]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难治性青光眼 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置入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处理。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的50例经腋静脉植入输液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置入输液港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8%(49/50):手术时间(26±4)min。穿刺次数≤2次为96%(48/50)。术中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发生率为0%(0/50)和误穿动脉发生率为4%(2/50),导管异位发生率为2%(1/50),术中出血2%(1/50)。术后远期并发症包括夹闭综合征发生率0%(0/50),血栓发生率2%(1/50),感染发生率为2%(1/50),导管脱落发生率0%(0/50)。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临床需长期静脉输液的常用技术,经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植入为一项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的技术,有利于临床的开展。

  • 标签: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腋静脉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方法)和对照组(应用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行常规溶栓治疗方法),每组均为10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患侧下肢周径差值。结果两组患者患侧下肢周径差值减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腔静脉滤器植入 置管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食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防范。方法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食道狭窄、食管瘘患者,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7月份入院治疗,患者均实施食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防范工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术后显示有30例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以及异物感,10例患者出现食管反流,2例患者存在支架移位,5例患者出血,2例患者食管气管瘘,8例患者食管再狭窄。结论应用食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临床上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并加强防范,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食管内支架植入术 术后并发症 发生情况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并发症产生原因及具体的护理方法。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化疗期间输液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方法。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化疗患者治疗中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为患者提供了永久性的静脉通道,克服了传统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静脉炎的缺点,降低了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要求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输液港规范标准及制度要求,掌握专业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提升肿瘤患者化疗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肿瘤化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DD起搏器植入后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通道(MV1、MV3、MV5)监测180例患者,按照起搏器治疗适应症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90例,均表现为传到阻滞;研究组90例,表现为窦房结功能异常;观察统计两组患者DDD起搏器的DCG表现、工作模式、感知起搏功能障碍、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情况和自身心率失常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起搏比例为60%或以上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起搏比例在60%以下的发生率,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主要工作模式一次排列为VDD/VAT、DDI,研究组依次为DDI、AAI和VDD/VAT;其中对照组患者工作模式AAI和VDD/VAT的发生率与研究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及感知房性心动过速(AT)触发快速心室起搏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频发房早和AT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DCG表现可判断不同患者DDD起搏器植入后的工作模式,全方位掌握起搏器的工作情况,为起搏器的正确程控和治疗自身心律失常等环节做铺垫。

  • 标签: 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 表现 工作模式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