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膝周巨细胞瘤患者运用软骨下联合水泥填充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周围巨细胞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通过相关检查和评估,确定肿瘤腔的完整性,并采用病灶扩大刮除方法的同时,采用软骨下联合水泥填充方法修复瘤腔。另外,对40例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结果通过随访发现,大部分患者无局部复发和转移发生,只有一例出现肺转移和复发情况;60例患者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在22~29分之间,平均得分为(26.3±2.1)分。所有患者内固定牢靠,未发现软骨下骨折或者关节退变现象。结论对于膝关节周围巨细胞瘤患者,在采用病灶扩大刮除术治疗的同时,使用软骨下联合水泥填充治疗方式,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近期复发率,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软骨下骨 骨巨细胞瘤 骨水泥 扩大刮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LeFortⅠ型切开(LeFortⅠosteotomy)上颌整体后退术在矫治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14例,其中同时伴颏后缩6例;单纯上颌前突2例)进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患者治疗前头影测量∠ANB为7.0°~13.1°,平均9.3°。行LeFortⅠ型切开上颌整体后退术,其中14例同期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ilateralsagittalsplitramusosteotomy,BSSRO)前移下颌,6例行颏成形术(genioplasty)前移颏部。结果:本组行LeFortⅠ型切开上颌整体后退4~8mm,14例BSSRO下颌前移4~7mm,6例颏成形术颏前移6~8mm。1例一侧腭降动脉术中损伤断裂,经结扎处理,无感染及块坏死。1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及正畸结束后∠ANB为1.6°~3.5°,平均2.9°。结束治疗后随访6~24个月,牙弓形态及[牙合]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外形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对于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LeFortⅠ型切开上颌整体后退术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正颌外科术式。

  • 标签: LeFortⅠ型骨切开 上颌骨后退 上颌骨前突 |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延长术进行胫骨不连和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6例胫骨不连或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患者以延长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外固定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6%,对照组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83%,两组对比差异突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术进行胫骨不连和缺损治疗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骨延长术 胫骨骨不连 骨缺损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治疗兔桡骨缺损疗效的实验研究。方法: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同种异体供体,28只作为实验受体。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同种异体。将受体实验动物双侧桡骨中段切除10mm,制成缺损模型。受体实验动物右侧桡骨缺损内植入自体髂骨粒(对照组);左侧取等量同种异体粒同法植入(实验组)。于术后2、4、8、12周,对缺损修复组织内OPG蛋白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术后12周,检测两组小梁相对体积、小梁数量和骨密度。结果:术后两组未见感染现象发生。术后2、4周实验组OP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两组OPG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两组小梁相对体积、小梁数量和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其性愈合过程与自体移植相似,并且来源广泛,能够避免因自体移植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可以成为治疗缺损的重要材料。

  • 标签: 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 骨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牵引成术(DO)中新的形成具有胚胎的发生和正常骨折愈合的某些特征,形成蛋白家族(BMPs)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BMPs与DO的生物学联系、作用调节机制、外源性BMPs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牵引成骨术 骨形成蛋白 骨愈合
  • 简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6岁,因无意中扪及左侧下颌体部颊侧无痛性肿物3月余入院。查体:左侧下颌体部颊侧可扪及-3.5cm×1cm性突起区域边界模糊,质较硬,无活动度,无触痛,无乒乓球感,表面皮温及颜色正常,对应舌侧壁无异常,无任何牙体松动;辅助检查:口腔曲面断层片:左侧下颌肿物,密度较周围略低,对应牙根尖未见吸收(见图1)。诊断:下颌肿物。处理:在局麻下对患者行手术治疗,发现肿物为骨质沙状物,边界不清,刮净骨质沙状物(有铲“冻雪”感,可闻“沙沙”声),并适当扩大去除周围可疑骨质。术后病理:下颌纤维瘤(见图2)。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未见复发。

  • 标签: 下颌骨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跟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跟解剖型钢板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关节内骨折23例25足,术前、术后注意局部消肿,术中注意关节面的解剖复位、Bohler's角及Gissane角的恢复和跟高度、宽度的恢复。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参照Maryland评分系统,优18例,良5例,可2例,总体优良率92%。结论应用跟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固定可靠,允许术后关节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 植骨 解剖型钢板
  • 简介:目的探讨失神经对于下颌骨密度和高度的影响。方法对34例单侧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及颊神经缺失的患者,使用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机,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摄取标准化数字式全景片,分别测量失神经侧和正常侧的下颌的高度和密度。结果手术前失神经组和正常组的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失神经组的灰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失神经组和正常组的下颌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2年和3年失神经组的下颌高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神经去除后,下颌骨密度和高度比手术前均显著降低,影响了骨质的代谢。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作为临床上检测下颌骨密度和高度是简单而高效的。

  • 标签: 失神经 下颌骨灰度 下颌骨高度 标准化数字曲面体层片
  • 简介: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移植治疗青少年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8年5月~2012年7月我院19例青少年囊肿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5~16岁,平均13岁。病变部位为股骨近端5例,股骨干2例,胫骨近端10例,胫骨远端2例,均采用病灶刮除加同种异体移植治疗。结果19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38个月,囊肿均消失,缺损腔逐渐被新生填充愈合,无患肢疼痛及功能障碍,无复发病例。结论彻底清除病灶、充分移植同种异体消灭囊腔是青少年囊肿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囊肿 青少年 骨移植 同种异体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珊瑚人工(naturalcoral,NC)作为组织工程学载体吸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的可行性,并比较两种可降解性屏障膜PLGA-NC复合膜和PLGA膜的生物相容性及用于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狗的BMSCs,检测其成活性;将NC和可降解性屏障膜材料分别吸附原代培养的BMSCs,观察复合物的形态,进行细胞蛋白含量测定.结果:BMSCs在NC的孔隙中生长良好,并有细胞基质的分泌;两种屏障膜与细胞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PLGA-NC复合膜较PLGA膜有更多的微孔和更好的成形性.结论:NC可作为牙周组织工程学中的细胞载体;PLGA-NC复合膜比单纯的PLGA膜更适合作为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的屏障膜材料.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可降解性膜 珊瑚人工骨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护理。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骨科行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真皮支架联合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肌腱或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肌腱或外露创面39例,其中急性创面26例(外伤10例,烧伤11例,热压伤4例,虫咬伤1例);慢性创面13例(糖尿病足皮肤溃疡2例,烧伤后期创面7例,瘢痕溃疡4例)。在全身麻醉或神经阻滞下行创面清创,在肌腱或外露处植入加强型人工真皮支架,外加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术后使用不同冲洗液进行间歇性灌洗,直至组织红润,达到二期植皮手术要求。观察并记录人工真皮支架使用次数,清创后人工真皮支架植入与二期植皮间隔时间和植皮成活情况。结果39例肌腱或外露的急慢性创面经清创后覆盖人工真皮支架,术后经不同冲洗液间歇性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均形成新鲜肉芽组织,二期经刃厚皮片植皮手术,植皮均100%成活,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人工真皮支架植入联合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可有效地覆盖外露的肌腱和,是急慢性创面合并肌腱、外露的有效修复方式之一。

  • 标签: 皮肤,人工 灌洗,药物 负压伤口疗法 肌腱外露 骨外露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定制三维(3D)打印截导板辅助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初次单侧TKA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打印截导板辅助TKA术10例(3D组),传统TKA术10例(常规组)。纳入标准:采用3D打印截导板辅助的或传统的初次行单侧TKA术患者,获完整随访者。排除标准:缺损较大需垫片或延长杆的患者,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严重的膝内外翻畸形和屈曲挛缩畸形,随访时间〈5个月者。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截时间、术后2周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髋-膝-踝角(HKA)、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FC)、冠状面胫骨组件角(FTC)、矢状面股骨组件角(LFC)、矢状面胫骨组件角(LTC)与理想状态值的偏差。年龄、手术截时间、HSS评分、ROM、HKA角偏差、FFC角偏差、FTC角偏差、LFC角偏差及LTC角偏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和侧别的比较采用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卡方检验;出血量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3D组和常规组的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368ml和517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4,P〈0.05);3D组和常规组的手术截时间分别为(35.7±2.2)min和(52.8±2.8)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9,P〈0.05);3D组HKA角平均偏差(0.76±0.21)°、FFC角平均偏差(0.36±0.10)°、FTC角平均偏差(0.14±0.01)°、LFC角平均偏差(4.13±0.70)°、LTC角平均偏差(0.51±0.11)°,均小于常规组[分别为(2.71±0.73)°、(1.38±0.54)°、(1.23±0.82)°、(9.56±1.22)°、(0.96±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组的膝关节ROM(109.7±5.8)°和HSS膝关节评分(86.8±5.6)分,与常规组[分�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打印 三维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与运动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 疗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2例晚期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还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助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提高关节稳定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