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首次合成了5-(4-乙酰苯胺偶氮)-8-(2,4-二硝基苯)氨基喹啉(AAPDNAQ),并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CTMAB存在下,在碱性介质中,AAPDNAQ与钴形成1:2的红紫色给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90nm,摩尔吸光系数为5.79×104L·mol-1·cm-1。钴量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可不经分离直接用于实际样品中微量钴的测定。

  • 标签: 5-(4-乙酰苯胺偶氮)-8(2 4-二硝基苯)氨基喹啉(AAPDNAQ) 钴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 简介: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诊断支原体感染后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或酶法测定支原体感染组41例、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40例儿童的Uβ2-MG、NAG、Ser、BUN、UMA和补体C,并进行两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感染组血清Cr、BU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Uβ2-MG、NAG、UMA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与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相比,MP感染组Uβ2-MG、NAG、SCr、BUN、U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β2-MG、NAG明显升高,SCr、BUN、UMA则明显降低;而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Uβ2-MG、NAG、SCr、BUN、UMA均明显升高(P〈0.05);在支原体感染组,血清Cr、BUN的异常检出率为0,而UMA的异常检出率为4.88%,高于血清Cr、BUN;Uβ2-MG、NAG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54%、17.08%。在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血清Cr、BUN、UMA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1.54%、7.70%、33.3%,而Uβ2-MG、NAG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6.67%、6.67%。结论MP感染时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均可能受损,以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UMA、Uβ2-MG、NAG均应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以及早发现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肾损害。

  • 标签: 尿β 2微球蛋白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微量白蛋白 肺炎支原体 肾损害
  • 简介: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南美白对虾的食物消化吸收、蜕壳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海水里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将影响酶生理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虾的正常蜕壳,严重将导致对虾的死亡.甲醛是常用的有机溶剂,故本文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营酶在甲醛溶液中以pNP-NAG为底物时酶活力的变化规律.表明酶在甲醛浓度低于2.0mol·L-1,酶的失活过程是可逆的,测得甲醛对酶抑制的IC50为1.05mol·L^-1.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甲醛对酶的抑制类型,结果显示甲醛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甲醛只能与游离酶(E)结合,底物对酶的失活具有保护作用.用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观测在不同底物浓度下酶在0.0、0.5、1.0、1.5、2.0mol·L^-1的醋酸酐溶液中的失活过程,分别测定了酶的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甲醛对酶的影响是缓慢结合同时导致失活的过程,比较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结果暗示在高浓度的甲醛溶液中,酶将完全失活.

  • 标签: 南美白对虾 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 失活 动力学 甲醛
  • 简介: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南美白对虾的食物消化吸收、蜕壳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海水里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将影响酶生理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虾的正常蜕壳,严重将导致对虾的死亡。甲醛是常用的有机溶剂,故本文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甲醛溶液中以pNP-NAG为底物时酶活力的变化规律。表明酶在甲醛浓度低于2.0mol?L-1,酶的失活过程是可逆的,测得甲醛对酶抑制的IC50为1.05mol?L-1。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甲醛对酶的抑制类型,结果显示甲醛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甲醛只能与游离酶(E)结合,底物对酶的失活具有保护作用。用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观测在不同底物浓度下酶在0.0、0.5、1.0、1.5、2.0mol?L-1的醋酸酐溶液中的失活过程,分别测定了酶的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甲醛对酶的影响是缓慢结合同时导致失活的过程,比较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结果暗示在高浓度的甲醛溶液中,酶将完全失活。

  • 标签: 南美白对虾 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 失活 动力学 甲醛
  • 简介:以多酸阴离子簇为主体,选用2,6-二乙酰基吡啶二缩氨基脲(DAPSC)为有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设计合成了新型的基于单钒取代的Keggin型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配合物[Ni(H2O)2(DAPSC)][H3SiW(11)VO(40)]·7H2O.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是零维结构,由平面型席夫碱修饰的多酸基配合物.此外,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索研究了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吡啶-2 6-二酮二缩氨基 非线性光学
  • 简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业产品中间氨基苯酚和间氨基苯磺酸的含量。以0.1mol/L磷酸二氢铵为流动相,采用SupelcosillC-18-DB(5μm、150mm×4.6mmL.D.)色谱柱,紫外检测波长205nm。此方法分离效能高,分析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工业生产中的监控。

  • 标签: 间氨基苯酚 间氩基苯磺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有机化合物中一类比较重要的物质是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苯酚的结构和主要的化学性质,并进一步建立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相互影响的化学思想,发展对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以苯酚为例的多基团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化学'结构观'

  • 标签: 醇酚
  • 简介:本文提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及氯。水样经萃取,浓缩处理后,以甲醇40%,乙腈8%,四的夫喃4%为流动相,ShimpackC3柱为固定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性良好,重现性,准确度均符合要求。方法较简便、快速,可做为测定水中及氯的标准检测方法。

  • 标签: 氯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饮用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血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代谢产物N-[4-(4-氨基苄基)-苯基]乙酰胺(AcMDA)血红蛋白加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准确称取20 mg血红蛋白样品置于15 ml离心管中,加入10 μl 20 μg/L AcMDA-D8内标溶液,再加入1 ml 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37 ℃下水解0.5 h,经二氯甲烷液液萃取后,真空浓缩至近干,乙腈复溶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5.00 μg/L,相关系数为r=0.999 6。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07和0.2 ng/g Hb;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1.0%~95.4%;批内精密度为4.5%~6.3%,批间精密度为3.7%~4.4%。结论该方法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GBZ/T 210.5-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5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的要求。

  • 标签: 血红蛋白,加合物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N-[4-(4-氨基苄基)-苯基]乙酰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简介:随着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畜禽饲养量不断增多,因饲养环境条件差,管理不善,畜禽误食氟乙酰胺(敌蚜胺、1081)灭鼠毒饵中毒现象时有发生。牛羊等中毒后,发病急,常规解毒药治疗无效,致死率可达100%。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根据其发病程度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自2002—2004年,共治疗牛羊等畜禽181例,治愈152例,治愈率83.9%。

  • 标签: 畜禽 氟乙酰胺 中毒事件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治疗方法
  • 简介:1物理性状氟乙酰胺为有机氟内吸性杀虫剂,又称敌蚜胺、氟素儿、AFL-Fussol、MegatexBaran等,其同类产品有氟乙酸钠(氟醋酸钠)、甘氟(Gliftor).呈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丙酮等,无味、无臭.原粉含氟乙酰胺90%以上,溶液含10%、50%,喷雾液或毒饵含0.2%.主要用于防治棉蚜虫、红蜘蛛及灭鼠等.民间自行配制的毒鼠药:三步倒、一扫光、王中王、邱氏鼠药,均含有氟乙酰胺.因其高毒性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

  • 标签: 氟乙酰胺农药中毒 诊断 鉴别 急救 毒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乙酰胺是一种淘汰的剧毒灭鼠药,但在农村仍有应用,我院由19965年至今,已收治50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现介绍中下。

  • 标签: 氟乙酰胺中毒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