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腮腺结核误诊原因。方法总结分析10例腮腺结核误诊病例资料。在200例腮腺区无痛性肿块就诊住院的病人中,检查血常规,血沉,胸片均正常,术前给CT或“B”超检查均报告为腮腺肿块或混合瘤等病变。结果200例腮腺肿块经住院手术摘除,病理确诊有10例腮腺结核,而不是腮腺肿瘤,误诊率占5%。结论腮腺结核误诊率高,在对腮腺区肿块诊断不明的病人,应全面检查或做特殊检查,如细针管抽吸做细胞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或结核抗体试验,术中冰冻切片等检查。

  • 标签: 腮腺 误诊 结核
  • 简介: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俗称“大嘴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二季为高峰,呈流行或散发趋势,在集体人群中常形成暴发流行。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腮腺炎病毒 护理 预防 呼吸道侵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腮腺炎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与临床诊断相符合的20例病例,临床资料与超声声像图相结合。结果20例中双侧腮腺肿大12例,单侧肿大4例,4例腮腺体积无明显变化,合并颌下腺肿大15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19例,腮腺内淋巴结肿大15例;腮腺回声减弱17例,3例回声无明显变化,腮腺导管不规则扩张15例。结论综合总结腮腺炎的超声声像图变化,可提高对该疾病临床诊断符合率。

  • 标签: 腮腺炎 超声诊断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旺苍县人民医院张泽腮腺炎是少年和儿童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疾病,当然在成年人身上也时有发生,在学校、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很容易爆发,在我国很多地区发生过大爆发,造成很多地方的学校被迫停课,对病人采取隔离治疗。它的并发症也对儿童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据有效的统计表明,每年大约有三十万到四十万人感染腮腺炎病毒,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病症,成为严重危及人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所以越来越多人想要进一步了解腮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腮腺导管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 20 例腮腺导管损伤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采取相应的饮食护理和加强口腔护理,是腮腺导管损伤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腮腺 导管损伤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腮腺Warthin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09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就年龄、性别、吸烟史、多发性及治疗方法予以分析总结。结果109例Warthin瘤中男女比例约5.8:1,50~70岁为发病年龄高峰,其中单发病例数明显多于多发。吸烟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结论腮腺Warthin瘤临床特点显著,手术治疗治愈率高,术式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 标签: 腮腺 WARTHIN瘤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40例行腮腺切除术后的病人临床的资料分析,探讨术后引流口位置的选择。方法对40例腮腺肿瘤腮腺浅叶摘除术或区域性摘除术后的病人分别采用原手术切口引流和另戳创引流,观察两组病人的伤口愈合、涎腺瘘及伤口的感染是否不同。结果分别采用不同的引流部位的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切除术后可在原手术切口部位建立引流,完全不必另行戳创建立引流。

  • 标签:
  • 简介:腮腺是人体最大的一对涎腺,支配人面部肌肉运动的面神经各支穿行于腮腺深、浅叶之间,腮腺混合瘤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来源于腮腺上皮,肿瘤内除上皮成分外,还有黏液、软骨样组织。临床上可分为:①圆形或卵圆形:②结节型;③嗣星灶型;④浸润型。病理上可分为:①纤维黏液腺上皮瘤型;②黏液腺样型:③基层细胞型;④多型细胞上皮型。我科1990--2007年之间收治腮腺混合瘤患者138例,对其中资料较完整的113例患者作如下总结分析。

  • 标签: 腮腺混合瘤 临床分析 面部肌肉运动 口腔颌面部 上皮成分 上皮瘤型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对腮腺Warthin瘤的治疗效果,通过对近年我科临床病例的分析,进行回顾总结。方法17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采用胸锁乳突肌肌瓣、保留面神经及耳大神经的肿瘤腮腺部分区域切除术,术区加压包扎。通过回顾病史,临床检查,B超,CT,病理诊断,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7例回访患者中,无面瘫,无口干,涎瘘1例,耳廓区麻木感1例、无Frey综合征。结论与传统腮腺术式相比,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少,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腺体功能。

  • 标签: 腮腺Warthin瘤 腮腺区域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腮腺径线与腮腺体积的相关性,以期用腮腺径线替代体积评价腮腺形态学变化。材料与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90名,测量双侧腮腺相关径线及体积,分析其相关性,得出回归方程。同时测量10名2型糖尿病患者腮腺的相关径线,将其值代入回归方程得出体积。结果健康受试者腮腺前后径、上下径与体积呈明显的正相关(前后径相关系数r=0.728,上下径相关系数r=0.720),得出回归方程V=9.506+4.144X+2.190Y (X=前后径,Y=上下径)。受试者腮腺通过回归方程计算所得体积与实测体积比较,总体相符。结论腮腺径线与体积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前后径、上下径能够基本反映腮腺的体积变化,从而代替体积测量用于腮腺形态学的初步评估。

  • 标签: 腮腺 体积测量 径线测量 磁共振成像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腮腺切除术后保留腮腺筋膜及利用邻近组织瓣覆盖预防腮腺切除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通过对36例在腮腺切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以及利用插补颈阔肌瓣、胸锁乳突肌瓣覆盖腮腺术后创面的患者进行术后8月~3年随访,并采用咀嚼维生素C片诱导催唾反应,行碘一淀粉实验观察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术式,相同检查方法。结果观察组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腮腺筋膜及利用邻近组织瓣填塞覆盖腮腺切除创面,可以明显地减少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切口结合全程护理干预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6例腮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均采用改良切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3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应用改良切口结合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改良切口 腮腺肿瘤切除术 全程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术式(改良式“N”形切口、联合保留耳大神经及转移胸锁乳突肌瓣填塞术腔)与传统经典“S”形切口、不保留耳大神经对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近3.5年收治的7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5)。予以对照组患者传统术式,予以试验组患者改良术式。收集2组腮腺肿瘤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记录患者术中参数,包括手术时长、出血量等。对患者进行0.5-1年的随访,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腮腺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循证医学参考意见。结果:试验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率为97.14%,对照组的9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面部畸形率为14.28%,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心理、精神、情感以及社会活动四个方面的质量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后试验组四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提升,且生活质量高,抑郁和焦虑现象少,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耳垂区域感觉恢复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术式应用于腮腺肿瘤患者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面部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术式 腮腺良性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的作用。方法:在26例腮腺良性肿瘤术中23例保留腮腺咬肌筋膜,3例未保留腮腺咬肌筋膜,术后6个月~2年定期随访,通过碘-淀试验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23例保留腮腺咬肌筋膜手术者,无感觉不适,碘-淀试验阴性。3例未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者有1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碘—淀试验阳性。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能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

  • 标签: 腮腺 筋膜 味觉出汗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90例,其中44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46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时间2~9年。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而采用两种术式肿瘤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 标签: 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腮腺炎合剂辅以抗病毒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腮腺炎合剂,观察两组患者的消肿时间、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优于对照组的81.25%,两组间进行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退热时间与腮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更少,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炎合剂辅以抗病毒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更快,值得临床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腮腺炎合剂 抗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