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在建筑空调实际使用时,所需负荷和运行状态均会因实际需要发生改变,对于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冲击较大。本文在性能评价系统上,模拟随着实际水流量和水温的变化,测试变容量离心式冷水机组在变工况时的各项性能指标,以此了解离心式冷水机组变工况、变负荷运行时的性能参数,同时就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降低空调系统的建设投入和运行成本提供依据,也为空调系统的节能挖潜、降低能耗提供研究方向。

  • 标签: 离心式冷水机组 变容量 节能
  • 简介:通过搭建适用于聚合物螺旋盘管在滞留型水体中传热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对管内流阻以及管内和管外对流换热特性进行测试,并与现有主要基于金属材料盘管换热器所获试验关联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推荐可应用于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聚合物螺旋盘管换热器流阻和传热特性估算的试验关联式,为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聚合物螺旋盘管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换热器 螺旋盘管 聚合物 流阻 对流换热 地表水地源热泵
  • 简介:国家标准GB/T31727—2015((透明薄膜磨花程度试验方法》已发布,自2016年1月1日实施。本文介绍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概况,并阐述了试验设备的要求、试验条件以及磨花程度评定方法,包括观察法,光泽度差比值法,雾度差值法。同时对试验参数的确定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透明薄膜 磨花程度 解读
  • 简介:介绍一种以沸石-水作为工质对的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并对其热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循环时间840s,驱动热源为80。c的热水,流量为2.80m3/h;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5°C,供冷凝器冷却水的流量为2.74m3/h,供吸附床吸附时冷却水的流量为4.27m3/h;冷冻水进口温度为22。c,流量为0.71m3/h。试验结果显示:机组在420~840s循环周期内,制冷量范围为1679~1905W,系统COP的范围为0.02~0.66。

  • 标签: 吸附式制冷 沸石-水 热力性能 试验研究
  • 简介:合物蓄冷技术是一种新型、极具潜力的蓄冷技术。通过试验研究混合制冷剂水合物HCFC-141b/HFC-134a的蓄放冷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不同载冷剂温度及加入表面活性剂对HCFC-141b/HFC-134a气体水合物蓄冷速率和蓄冷密度有不同的增益或抑制作用。

  • 标签: 制冷剂 气体水合物 HCFC-141B HFC-134A 蓄冷密度 蓄冷速率
  • 简介:压缩机运行转速越高,其产生的噪声越大,改善制冷压缩机气流脉动诱发的排气噪声衰减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变频双螺杆制冷压缩机的需求尤其明显。为有效改善变频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排气气流脉动诱发的气动噪声,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赫姆霍兹共振器的宽频带穿孔板气流脉动衰减器。建立了气流脉动衰减器的声学设计方法,根据测量的两相流声速,实现了共振频率的计算,通过实验测量结果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压缩机运行转速对其衰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气两相流声速随着运行转速上升而增加,运行转速从3000rpm上升到5100rpm,油气两相流声速从142.8m/s上升到144.6m/s,增加1%。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结果,宽频带穿孔板气流脉动衰减器的衰减频率基本吻合,衰减效果趋势一致,在运行转速3000-4500rpm区间,气流脉动基频排气噪声值下降3.0dB(A)以上;在排气噪声较大的高转速运行区间4500-5100rpm,排气噪声值下降5.0dB(A)到7.5dB(A)。应用宽频带穿孔板气流脉动衰减器后,变频双螺杆压缩机高转速下气流脉动基频的噪声值分别为85.8dB(A)(4800rpm)和84.2dB(A)(5100rpm),比相同制冷量低转速下定频压缩机3000rpm时噪声减小2.0dB(A)以上,有效解决变频双螺杆压缩机气流脉动诱发的排气噪声问题。

  • 标签: 变频双螺杆制冷压缩机 穿孔板气流脉动衰减器 宽频带 实验研究
  • 简介:使用醋酸镍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法和成无毒的M3S2量子.对M3S2量子进行光致发光,XRD和透射电镜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硫化镍在365nm的激发波长下的最大发射波长在469nm,量子的平均粒径介于5-11nm之间.

  • 标签: 量子点 环境友好
  • 简介:由于铁路运输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轨道车辆在沙漠干旱地区也得到更多的应用。本文分析沙漠环境对铁路空调机组使用的影响及沙漠地区用铁路空调机组的设计思路,并提出检验铁路空调机组抗风沙能力的吹砂试验方法和检验要求。

  • 标签: 铁路空调 沙漠 高温 防砂尘 试验
  • 简介:据报道,NASA于2017年5月16日将复合材料压力容器(COPV)搭载探空火箭进行飞行试验,以测试拉伸强度并将其与传统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结构进行对比。NASA研究人员表示此次试验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首次以结构部件的大结构件形态进行飞行试验。NASA和很多研究中心都参与了COPV项目,包括格伦研究中心、兰利研究中心、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此外,工业界也参与其中。

  • 标签: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飞行试验 NASA 压力容器 研发 复合材料结构
  • 简介:应用COMSOLMultiphysics4.3a模拟软件,结合Maxwell电磁场理论,首先理论推导高斯光束的产生原理,得出基于Kretschmann棱镜耦合系统下的Cu2S量子溶液,模拟进行852nm稳态激光器的高斯光束照射时产生表面等离激元(SPR),改变量子的基本属性以及改变入射光角度,模拟出在不同条件下Cu2S量子产生SPR信号的情况,为Cu2S量子点在SPR传感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 标签: COMSOL MULTIPHYSICS Cu2S量子点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高斯光束
  • 简介:据悉,石墨烯具有低的光吸收率,而日前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实改变石墨烯表面的应力,使其表面产生"褶皱"结构,增大面密度,可以提高石墨烯的吸光性,这对于石墨烯在光电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种研究方法不仅限于石墨烯,也适用于其他新兴的二维材料。

  • 标签: 石墨 光电 吸光 大学 证明 试验
  • 简介:以R113为工质,对双面强化传热管及由相同尺寸的坯管加工而成的25矢/英寸之低肋管进行冷凝传热对比试验,并用威尔逊分离法求得管内、外给热系数,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质,相同冷却水量,水温的操作条件下,前者的总传热系数比后者大50~66%,其中管外冷凝给热系数高出50%以上,管内给热系数高58%以上,且在相同冷却水量下流经双面强化传热管的冷却水之压降比低肋管还要小。

  • 标签: 肋管 强化传热 总传热系数 冷却水量 对比试验研究 压降
  • 简介:本文介绍了采用当中点和露点确定R407C压缩机性能测试工况的方法,指出它们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一结果可相互换算.同时对采用不同方法测得的压缩机制冷量和EER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露点法测得的制冷量和消耗功率通常比中点法低大约5%,而计算出的EER相差不大.

  • 标签: 露点法 中点法 R407C压缩机 性能测试 制冷量 能效比
  • 简介:试验分析风机筒罩形式和送风方式对冷凝器风量及换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圆弧角(15°)拉拔的风筒罩能够有效减少空气的涡流损失,其风量较直角拉拔的风筒高4%;吸风形式的冷凝器较吹风形式的风量高1.2%,换热量高8%。

  • 标签: 风筒罩 吹风 吸风 冷凝器
  • 简介: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与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济南)、山东质量检验协会共同编制的《包装材料塑料薄膜、片材和容器的有机气体透过率试验方法》(GB/T28765—2012)国家推荐性标准,近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并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

  • 标签: 气体透过率 塑料薄膜 包装材料 试验方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容器
  • 简介:搭建基于变频压缩机的跨临界CO2热泵热水器试验台。在系统制冷剂充注量为950g,测试工况为名义工况的前提下,分析电子膨胀阀开度和压缩机运行频率对系统参数,包括压缩机吸气温度和压力,排气温度和压力,系统制热量和制热性能系数COPh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增大,压缩机吸气温度降低,吸气压力升高,而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趋势性走低,中间偶有起伏;制热量随着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增大逐渐降低,制热性能系数COPh在电子膨胀阀一定开度范围内存在一个最优值;压缩机吸气温度受频率的影响较小,吸气压力则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降低,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升高;制热量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制热系数COPh最大值出现在低频率范围。

  • 标签: 热泵热水器 变频压缩机 CO2 跨临界 性能研究
  • 简介: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徐恒泳研究员领导的烃类选择氧化研究组(801组)和大连华海制氢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金属钯复合膜氢气纯化装置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四川峨眉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完成了200m3/h规模工业化示范。该技术彻底解决了多晶硅生产循环氢气中痕量和超痕量杂质难以去除的难题。2月25日,

  • 标签: 氢气纯化 钯复合膜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多晶硅 工业性试验 金属
  • 简介:研究了高纯煤沥青作为粘结剂应用于高纯石墨制备过程中的混捏、辊压工艺,对高纯煤沥青各组分及结焦值进行了测定,考察了配料比、混捏温度、混捏时间、辊压温度、辊压次数等因素对混捏、辊压过程中物料的均匀程度、塑性及成型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混捏配料比为1:0.8、混捏温度为140℃、混捏时间为lh、辊压温度为140℃、辊压次数2~3次。结果表明,采用高纯煤沥青作为粘结剂应用于高纯石墨制备过程中的混捏、辊压工序,其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国内外煤沥青粘结剂指标的要求,不仅具有较强的粘结性能,且杂质含量极低,能够满足高纯石墨制备对原料纯度的要求。混捏及辊压工序直接关系到后续高纯石墨产品的成品率。在此条件下,所得物料混合均匀、塑性好、糊料成型效果好且产品表面光洁致密度高,为下一步等静压提供了合格的原料。

  • 标签: 高纯煤沥青 粘结剂 混捏 辊压 高纯石墨
  • 简介:无溶剂复合对于VOCS治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从源头解决了包装印刷行业在复合环节的VOCS治理问题。因而,对于无溶剂复合技术的深入探索和应用拓展,业界从未停止过。不仅仅是解决环保的问题,业界更希望无溶剂复合能够适应性更广、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稳定。

  • 标签: 无溶剂复合技术 技术交流会 VOCS 应用 安全性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