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比常规药方管理以及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对中药处方的合理性及其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500例行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行中药治疗的患者均等分为250例对照组(常规药方管理)、250例实验组(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处方不合理情况,实验组别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处方采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能够有效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 中药 处方 合理性 用药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2015年—2017年某院住院患者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及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期间收治的住院手术患者75例病历资料,分析其患者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药物治疗后的有效率和药敏符合率及其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结果:75例患者中,按经验性用药的48例(占64.00%),治疗性用药的27例(占36.00%),联合用药二联的为40例(占53.33%);抗菌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53.33%)、药敏试验符合率(60.00%)均较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为10种,其中使用例次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42例次(22.22%)、青霉素类33例次(17.46%)和碳青霉烯类28例次(14.81%),使用的总合理率为66.67%。结论:医院2015年—2017年间住院患者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用药监管,避免滥用和经验性用药,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抗菌药物 相关因素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及药学分析。方法  择选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录300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处方作为实验样本,并分析对比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用法及用量等。结果  通过研究可知,本院中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为21.95%,与第一代及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相比较,明显更高(P<0.05);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等三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成人用量及儿童用量均有所不同;300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处方单中使用头孢他啶100张,其中不合格处方有2张,使用头孢噻肟100张,其中不合格处方有2张,使用头孢哌酮100张,其中不合格处方有3张,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7.00%;300例患者在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之后,有1.33%的患者出现了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3.67%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0.67%的患者出现了泌尿系统的反应,有2.67%患者出现了过敏类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 临床在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频率较高,并应注意儿童及成人的用法用量,同时,也需要注意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情况,以便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

  • 标签: 用药合理性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及药学特点。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医院门诊收治的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处方分析用药是否合理,结合患者用药现状明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进一步分析诱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名称。结果:100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0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过敏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是选药不适宜、超剂量用药、用药疗程过长、无指征用药,不良反应诱发药物是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头孢地尼。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尚可,但有部分患者用药不合理,导致不良反应发生,主要是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等。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用药合理性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配伍合理性。方法:选取元胡止痛滴丸当中的主要代表成分作为研究对象,在网络药理学的基础上,分析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以及配伍合理性。结果:所有化合物均可以作用于所形成的23个潜在蛋白靶点以及19条相关的通路当中。其中,作用通路主要包括血管舒张、中枢镇痛、炎症及免疫等多个环节,各个通路群间通过均有共同的靶点相连,且显示出了不同成分之间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效果。结论:元胡止痛滴丸主要作用于中枢镇痛等靶点蛋白发挥止痛、活血的功效,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配伍合理性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元胡止痛滴丸 原发性痛经 配伍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自拟中药退黄汤泡浴对湿热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湿热型病理性黄疸患儿68例,将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退黄汤泡浴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6天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1-6天胆红素水平检测值相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2天胆红素水平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3-6天胆红素水平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复发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自拟中药退黄汤泡浴方法应用于湿热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中,其利用新生儿皮肤易于吸收作用,可有效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及胆红素水平值恢复,对降低新生儿黄疸再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自拟中药退黄汤 泡浴 湿热型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健康教育和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神经病理性癌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7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晚期胰腺癌神经病理性癌痛患者 7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 35 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药物镇痛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评估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抑郁情绪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VAS、 SAS及 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干预后 VAS、 SAS及 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健康教育和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能进一步减轻晚期胰腺癌神经病理性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改善抑郁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癌 神经病理性癌痛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疼痛程度 不良情绪
  • 简介:目的:了解干预前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用药合理性情况,探讨实施干预后降低药占比的成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干预前)和2014年(干预后)的归档病历中导致药占比偏高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超剂量用药、超浓度用药、无适应证用药、未首选国家基本药物、超疗程用药、联合用药不适宜等问题比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选药档次偏高问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不合理用药问题实施的干预措施可促使药占比进一步降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药占比 降低 干预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提供依据。方法:通过HIS系统统计该院2016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数量和金额,以用药频度为指标,分析用药合理性。抽取该院2016年1―12月每月上、中、下旬每周一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采用EXCEL软件逐张录入处方的基本信息,并进行专项点评,分析不合理处方。结果: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使用麻醉药品12种,精神药品11种,共计23种。全年使用量和使用频次最高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分别是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和阿普唑仑片。处方点评共收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1642张,确定不合理处方共计373张,占比22.72%。主要不合理处方类型为开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相关规定(23.32%)、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20.91%)、无适应证用药(15.55%)。结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需进一步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以确保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 标签: 麻醉药物和精神药物 用药频度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病理性近视(PM)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诊断与活动性判断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PM患者40例4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OCTA和FFA检查。采用Kappa检验评估FFA和OCTA诊断PM-CNV的一致性;以FFA为金标准,计算OCTA判定PM-CNV活动性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OCTA和FFA对PM-CNV的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79,一致性较好;OCTA判断PM-CNV活动性的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85.7%。 结论 OCTA对PM-CNV诊断与FFA的一致性较好,能够较准确的判定PM-CNV活动性。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