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选择已确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症,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 标签: 二甲双胍 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T2DM)
  • 作者: 陈永建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分泌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江苏 无锡 214116
  • 简介:目的:分析二甲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期间社区医院临床收治的患者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者共98例邀请参研,利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两组,对照组接受瑞格列奈,研究组接受二甲胍缓释片,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数值均要更趋近于正常值,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比对结果提示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具备参考应用价值。

  • 标签: 二甲双胍;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
  • 简介: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16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二甲胍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12周后。结果:观察组患者HbA1c(6.4±0.5)%、FPG(7.0±0.6)mmol/L、2hPG(12.4±1.1)mmol/L,优于对照组(P〈0.05);共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二者接近(P〉0.05)。结论:二甲胍、沙格列汀联合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作用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 标签: 沙格列汀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 简介: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肥胖T2DM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二甲胍治疗,观察组予以艾塞那肽联合二甲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及空腹C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糖脂代谢、空腹c肽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与LDL-C、TG、TC均低于对照组,空腹C肽、H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肥胖T2DM患者,艾塞那肽与二甲胍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糖、血脂水平。

  • 标签: 肥胖2型糖尿病(T2DM) 艾塞那肽 二甲双胍 糖脂代谢 空腹C肽
  • 简介:对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胍治疗12周,观察BMI、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P〈0.01);HOMA-IR下降、HOMA-β升高(P均〈0.01);TG、TC、LDL均显著下降(P〈0.01)。低血糖发生少。结论: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胍可提供良好的血糖控制,患者依从性好,是安全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方案。

  • 标签: 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胰岛Β细胞功能
  • 作者: 于宏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分泌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11
  • 简介:目的:观察二甲胍与基础胰岛素联合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我中心就诊的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双盲法均分成常规组、治疗组2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常规组(n=37)给予基础胰岛素治疗,治疗组(n=37)采用基础胰岛素+二甲胍治疗,然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的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采用基础胰岛素和二甲胍治疗效果可靠,安全性优。

  • 标签: 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社区患者
  • 简介: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106例T2DM患者,按随机平分为对照组采取二甲胍治疗,观察组则加以甘精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FBG、2hP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甘精胰岛素与二甲胍联合用于老年T2DM的治疗中兼具了安全性与有效性双重优势。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二甲双胍 血糖水平 临床疗效
  • 简介:选取在我院T2DM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施二甲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二甲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A1c、2hPG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24h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胍治疗,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且血糖波动较小。

  • 标签: 维格列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血糖 血糖波动
  • 简介:收集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胍,对照组给予二甲胍,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和HbA1c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DPP-4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糖尿病 DPP-4抑制剂 西格列汀
  • 简介: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胍组36例服用二甲胍片0.5g/次。3次/日。联合治疗组36例,加用那格列奈60mg/次,3次/日;二甲胍片0.25g/次,3次/日。疗程均为12周。结果: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差异有显著性,HbAlc下降更明显,且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结论:那格列奈与二甲胍合用疗效比单用二甲胍好。

  • 标签: 2型糖尿病 那格列奈 二甲双胍 治疗
  • 简介:目的:探索格列美脲联合二甲胍用于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门诊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选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分为3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一组单独应用二甲胍,对照二组予格列吡嗪联合二甲胍,而观察组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胍,对比3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二组和观察组患者的FBG、2hFBG以及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一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FBG、2hFBG以及HbAlc更趋向理想水平。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感染、血尿常规异常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胍用于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 简介:吸纳120名II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名,实验组1∶40名为二甲胍(500mg,3次/d)组,实验组2∶40名为二甲胍联合维生素B12组,观察患者血清中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下降(P〈0.05);与实验组1相比,实验组2维生素,叶酸水平上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二甲胍会引起体内维生素B12及叶酸的下降。

  • 标签: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维生素B12 叶酸
  • 简介: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初诊T2DM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二甲胍及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S、PBS及HOMA-I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MA-β和C肽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胍及格列美脲治疗用于初诊T2DM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视屏,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 标签: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T2DM)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利拉鲁肽联合二甲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胍降糖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联合方案对BMI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利拉鲁肽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二甲胍治疗首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6月治疗的T2DM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格列汀联合二甲胍治疗,治疗前后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6个月观察组FBG、2h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观察组HOMA-βF、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OMA-IR、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其可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但对胰岛素抵抗无明显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格列汀 二甲双胍 胰岛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胍在老年人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甲胍,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二甲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体重指数等指标,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 简介:观察45例初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前后C肽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C肽水平较前好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二甲胍片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肯定。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与娠娠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实行二甲胍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妇,正常妊娠产妇作为A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B组,妊娠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妇作为C组,B组与C组患者入院后均实行二甲胍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妊娠不良反应结局、治疗效果以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与B组、C组患者总有效率、血糖、胰岛素抵抗、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与C组之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中应用二甲胍均具有一定效果,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会增加产妇发生糖尿病的几率,但是二甲胍可以提升治疗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 标签: 二甲双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安全性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