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后出现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与心室复极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与结果对36例AMI行PTCA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2导联心电图同步监测描记,发现:①PTCA术后出现RA时,心电图上QTd值比术前有明显延长(P<0.01).②PTCA1h后心电图QTd较术前缩短者,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减少(P<0.01).结论①PTCA术后出现RA与QTd延长有关;②成功的PTCA1h后心律失常的减少与QTd缩短有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 心室复极离散度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在医治脑出血患者微创术之后伴脑颅内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从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的脑出血微创术后发生颅脑内感染的病人80位做研究组,同时选取脑出血微创术后没发生颅内感染的病人80位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液、脑脊液的生化和常规检测结果。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医治,医治完成后记录患者的降钙素原(PCT)水平并与医治前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0.62±0.31)μg/L和(5.58±2.2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血白细胞的计数及脑脊液的生化与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研究组的病人进行抗感染治疗,71位病人的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死亡9位,71位病人的降钙素原水平为(1.16±0.53)μg/L,对比医治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病人微创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会明显上升,得到积极医治后,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会下降,降钙素原可为诊断是否发生颅内感染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微创手术 颅内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 脑脊液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CS且行PCI治疗的患者120例。入院后根据血浆BNP和hs-CRP水平分组。分别于PCI术后3-5d、术后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指标。对患者住院期间、PCI术后30d、术后3个月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心功能进行随访。结果ACS患者病死率和MACE事件发生率随血浆BNP、hs-CRP水平的升高呈明显递增趋势(P〈0.05),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82,P〈0.001),与血清hs-CRP呈正相关(r=0.736,P〈0.001)。结论hsCRP、BNP对ACS行PCI治疗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脑钠肽 超敏C反应蛋白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定)能否更有效地减少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方法将拟行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280例,通过使用数字表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n=142例)和对照组(n=13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控制血压、血糖及水化等治疗,未服用瑞舒伐他汀及其他调脂药,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使用对比剂前3天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比较两组患者CIN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共发生对比剂肾病16例(5.71%),其中对照组13例(9.42%),瑞舒伐他汀组3例(2.11%),两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对比剂引发的急性肾损伤,在常规水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对比剂肾病 预防
  • 简介:目的探究将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介入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作为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CRP、IL-6以及IL-8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能够有效辅助治疗工作的开展,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 炎性因子 冠心病介入术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研究ABO血型与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sternalwoundinfection,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将84例DSWI患者分为2组:早发病组(发病时间<14d)和迟发病组(发病时间≥14d)。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价ABO血型与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早发病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率及初始手术类型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均高于迟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虽然早发病组中O血型患者的比例(46.7%)高于迟发病组(2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初始手术类型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O血型作为参照类别,A血型(OR=8.398,95%CI:1.521~46.370,P=0.015)和B血型(OR=11.913,95%CI:1.944~73.007,P=0.007)患者罹患迟发型DSWI的风险是O血型患者的8~12倍。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型为A型和B型罹患迟发型DSWI的风险增加。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伤口感染 ABO血型 发病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均观察12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24h、7d、28d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血小板内血管扩张剂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计算血小板反应指数(PRI);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术后24h、7d、28d观察组MPAR、PRU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术后24h、7d、28d观察组PR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RI≥50%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随访1年,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vs.34.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出血事件低于对照组,次要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相比于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拮抗作用更佳,能够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术后 血小板功能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瘦素浓度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的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2例为病例组及同期102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对照组,记录围手术期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阿托品用量及麻黄碱用量等资料,抽取对照组健康体检时和病例组拔除气管插管时的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瘦素浓度,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定认知功能。结果病例组血浆瘦素浓度(23.73±9.82)ng/ml较对照组(9.74±2.57)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24例(23.5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瘦素浓度(33.82±13.71)ng/m1较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63±5.18)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浓度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浓度大于22.14ng/ml,预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78.21%。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瘦素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该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瘦素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行PCI的STEMI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氯吡格雷组(接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治疗)和替格瑞洛组(接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治疗)。测量比较两组PCI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情况、血小板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以及随访30d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心功能情况。结果: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81.4%比91.4%)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率[(55.2±4.1)%比(50.8±4.4)%]和P2Y12反应单位[(196.2±15.1)U比(180.8±12.0)U]均显著降低,P均〈0.05。随访30d后,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再次心肌梗死(5.0%比2.9%)、心源性死亡发生率(2.9%比0.7%)、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3.1±2.8)mm比(49.0±2.0)mm]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0.2±2.1)mm比(37.4±1.8)mm]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51.8±2.7)%比(55.4±2.5)%]显著升高(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且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的轻微出血发生率(5.0%比6.4%)无显著差异,P=0.591。结论:对于急诊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替格瑞洛联合替洛非班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短期预后,而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替格瑞洛 替洛非班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通络胶囊结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行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编号,根据单双号法分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2例,在双联抗血小板组基础上联合冠心通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双联抗血小板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支架再狭窄的总有效率(77.5%比95.2%)、心绞痛总有效率(80.0%比95.2%)、心电图总有效率(77.5%比92.9%)、中医症候总有效率(72.5%比90.5%)明显提高(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通络胶囊结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能显著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心电图变化,降低心绞痛疼痛程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龄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5年4月60例择期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各30例。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检测患者术前1d与术后1、3d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术前1h、术后6h、术后24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两组术后1d,MMS评分均有下降,对照组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3d两组的MMS评分较前增高,但对照组仍于观察组(P<0.01);术后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高龄患者术后血清TNF-α、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其术后早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

  • 标签: 高龄患者 右美托咪啶 TNF-&alpha IL-6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降低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肺动脉分流术后早期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体-肺动脉分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06例,年龄3个月至27岁,体重3.5~54.0kg.探讨降低死亡率的相关措施.结果中央分流术(Waterston)115例,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B-T分流)74例,墨尔本分流28例.术中恶性心律失常及严重低血压13例.术后早期死亡16例(7.4%).并发症包括:术后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29例、急性肺水肿14例,24h内分流管道堵塞12例.结论①术前积极改善心脏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②合理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大小的分流管;③及时纠治并发症;④早期抗凝;⑤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这些均为提高手术成功的因素.

  • 标签: 体-肺动脉分流术 心脏外科手术 死亡率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分析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双腔起搏器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及无症状房颤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因病窦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首次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515例,其中病窦组221例,其中房颤106例,非房颤115例;房室传导阻滞组294例,其中房颤103例,非房颤191例。以起搏器置入指征、是否发生房颤及房颤发生时有无症状,分别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房颤及无症状房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515例患者中,房颤发生率为40.6%。房室传导阻滞组心室起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病窦组明显升高(P〈0.01)。房颤患者年龄、冠心病、心房起搏、左心房内径较非房颤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无症状房颤患者年龄、冠心病和心室起搏较症状房颤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房起搏、胺碘酮药物史是房颤的危险因素;而年龄(OR=0.957,95%CI:0.925~0.990,P=0.011)、心室起搏(OR=0.982,95%CI:0.972~0.992,P=0.000)是无症状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起搏器可以连续有效的监测房颤发作,尤其是无症状房颤发作。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房颤动 房室传导阻滞 胺碘酮
  • 简介: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心脏大血管置换术后深部隐匿性纵隔感染的定性、定位诊断.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5月对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心外科6例胸骨正中切口胸主动脉置换术后怀疑深部隐匿性感染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根据PET/CT的影像对6例患者的人工大血管感染范围及位置进行判断,引导手术方法与切口的选择进行清创引流,肌瓣修复.结果手术探查6例心脏大血管置换术后患者,均存在深部纵隔感染,其中5例感染蔓延到人工血管周围,另-例累及血管壁,2例合并胸骨感染;本研究中6例患者PET/CT对心脏大血管置换术后深部隐匿性纵隔感染诊断准确.结论PET/CT对心脏大血管置换术后深部纵隔和人工血管周围隐匿性感染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可用于引导手术清创.

  • 标签: PET/CT 人工血管 隐匿性纵膈感染 胸骨正中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强化他汀治疗对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NKI、WanfangData、VIP、CBM数据库,查找所有关于他汀类药物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IN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由3名研究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2722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老年患者采用强化他汀治疗后CIN的发生率显著降低(RR=0.41,95%CI:0.32~0.53,P〈0.00001);亚组分析表明强化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合并糖尿病患者(RR=0.38,P=0.002)及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RR=0.44,P〈0.00001)CIN的发生率;并较对照组术后血尿素氮(BUN)水平下降(MD=-0.80,95%CI:-1.28~-0.32,P〈0.0001),血肌酐(Scr)水平下降(MD=-8.10,95%CI:-11.06~-5.13,P〈0.00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上升(MD=5.88,95%CI:2.67~9.09,P=0.0003),胱抑素C(CysC)水平下降(MD=-0.15,95%CI:-0.19~-0.11,P〈0.0000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低于对照组(MD=-2.66,95%CI:-3.46~-1.86,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强化他汀治疗能减少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IN的发病率,同时对肾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预防老年患者CIN发病率的作用相似.

  • 标签: 他汀 冠状动脉介入术 造影剂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术后并发症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方法随机选择1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性护理,研究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予前降支置入支架的患者119例,依据血浆LDL—C/HDL—C比值将患者分为3组,随访1年,评估三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各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与LDL—C/HDL—C比值较低的两组相比,比值较高组患者体重指数、女性患者百分率、吸烟人数及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hs—CRP)、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则较低(P〈0.05)。②第1组风险(HR)1.04,95%可信区间(c,)0.98-1.08,第2组HR1.16,95%C11.08-1.20,第3组HR1.27,95%C11.19~1.36(P〈0.05)。随着LDL—C/HDL—C比值的升高,PCI术后1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逐渐升高(P〈0.05)。③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危险因素。结论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经国产封堵器治疗后的长期随访结果,重点观察封堵术后对传导系统的影响情况。方法2003年7月至2010年3月共有296例PMVSD患者接受了介入封堵术,对其中108例患者进行随访,包括男45例,女63例,年龄(13.2±9.05)岁,平均缺口大小(8.44±2.73)mm。所有患者均经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器,均采用国产封堵器(深圳先健科技公司)。患者术后1、3、6、12个月(其后相隔1年)进行门诊随访,复查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胸片。结果至2010年10月,平均随访(3.66±2.87)年,本研究中介入术后25例发生传导阻滞者,16例发生于介入术后1周内,9例于随访期间延迟发生,其类型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9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7例、双束支阻滞3例、Ⅰ°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1例;随访期间PR、QT间期、QTd较术前、出院时均缩短(P<0.05),QRS较术前缩短,较出院时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介入术后传导阻滞以束支传导阻滞为主,严重传导阻滞如CAVB经治疗后可恢复至窦性心律,术后房室电传导改善,远期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封堵器 治疗后 介入术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室间隔缺损 随访期
  • 简介:大脑中动脉(MCA)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常见部位,血管内治疗是MCA狭窄患者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PS)及高灌注脑出血(HICH)是严重的并发症,且与不良预后相关。HICH的发生离不开HP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血管自身调节机制受损、血-脑屏障结构受损以及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作用均可能参与了HICH的发生、发展。结合HPS影像学征象有助于HICH的诊断。虽然采用预测HPS的方法评估HICH的发生风险有局限性,但通过预测并防治HPS,有助于避免其进展为HICH。未来尚需更多的研究以获得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狭窄 血液灌注 颅内出血 综述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肺动脉导管(PAC)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测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心排量(CO)的偏差和一致性.方法应用PAC和TTE检测265例OPCABG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根据Bland-Altman法分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一致性,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两种方法在相同患者同一时间点下测量CO的相关系数为r=0.68,偏差值为(1.82±1.27)L/min,95%置信区间为(-0.67~4.31).射血分数<40%、外周血管阻力<700或>1400dys·n^-1·cm^-5,可以直接影响两种方法测量CO的一致性,并且测量时若并发心房颤动、左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节段运动异常、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均可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较大偏差.结论综合分析PAC与TTE的检测结果,才能更好地评价OPCABG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肺动脉导管 心排量监测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