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危险性很高,极易导致患者致死或者致残。临床中可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其进行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从而保障最终的急救有效性,本文主要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梗抢救中的护理研究进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首发急性梗患者应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改善心理弹性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2例首发急性梗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1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心理弹性。结果:实验组的心理弹性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护理模式能够改善首发急性梗患者的心理弹性的作用。

  • 标签: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过程中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4例AMI患者,通过软件产生自动序列号,将序列号放入密封的信封中,按照进入研究的先后顺序由患者盲抽,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急诊分诊时间(4.12±0.16minvs5.56±0.28min)、急诊抢救时间(30.23±4.15minvs37.86±4.22min)、住院天数(5.15±0.62dvs8.87±0.45d)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护护理路径 急性心梗 抢救过程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比较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梗抢救的作用。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治疗的急性梗患者为研究目标,从中选出96例以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行急诊护理路径,每组各4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其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悬殊,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统计结果有意义(P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传统护理 急性心梗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中采用双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量化管理护理模式在急性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从2022年1月在急性梗患者院前急救中开始实施量化管理护理模式。选取我院2022年1~3月接收的48例急性梗患者作为量化组,另取2021年10月~12月接收的42例急性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院前急救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量化组采取量化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出诊反应时间、达到现场时间、现场急救时间、院前急救总时间以及血管再通率。结果 量化组出诊反应时间、达到现场时间、现场急救时间及院前急救总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量化管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施护中融入双医学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7月间在我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纳入研究100例,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完成分组,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双医学干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实施指标对比。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术后15d心理状态评分出现组间对比差异(P<0.05),见观察组各指标评分较对照组小。结论:在PCI治疗冠心病患者施护中融入双医学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

  • 标签: 双心医学干预 冠心病 PCI 围手术期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双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于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6.00%,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相关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双心护理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介入术后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的LVEDD、6min行走距离和LVEF和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的LVEDD、6min行走距离和LV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的应用可以加快患者心脏功能的回复,避免心脏二次受损,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心梗 介入术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患者心脏类疾病的一种方式,如心脏搭桥术、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室间隔修补术等。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患者在围术期因大量细菌进入切口而引发的感染现象,是当下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常见并发症,切口感染不但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导致患者病情迁延难愈,有些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所以医院感染的防控就显得极其重要。随着近些年来护理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发展,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广泛应用。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真正做好对手术切口感染风险因素的预防,才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心外科 切口感染 风险因素 预见性护理
  • 作者: 丁云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15期
  • 机构: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句容2124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急诊梗护理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我院收治的60例急诊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将常规护理作为护理方案)与研究组(n=30,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作为护理方案),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急诊时间较短,研究组抢救成功率较高,P<0.05。结论:在急诊梗患者的护理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最大限度缩短患者的急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心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诊时间;抢救成功率
  • 简介:目的探讨电引导技术在早产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穿刺到位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选择2016年1月~9月我科收治的实施PICC置管早产儿75例,按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定位法。观察组采用心电引导定位法。比较两组穿刺到位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穿刺到位率分别为92.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引导技术辅助早产儿PICC置管到位率高,可有效监测PICC导管深度的变化,此方法简单易行,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早产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梗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2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梗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监测水平、心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综合护理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血压监测水平、心功能等级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患者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梗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梗患者3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梗抢救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抢救有效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急性心梗 抢救过程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梗患者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76例急性梗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38例,观察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优质院前急救护理)的干预成效。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9.47%)低于观察组(100.00%),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率(15.79%)高于观察组(2.63%),P<0.05。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总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优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提高科室护理质量与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率。

  • 标签: 急性心梗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低排综合征ECMO治疗用标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加入本研究的患者例数为40,时间: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入院后确诊为低排综合征,符合ECMO治疗标准,获得患者知情和同意权后,将40例病人进行均分,对照组ECMO治疗期予基础护理,标准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对比2组效果。结果:标准组急救前准备和抢救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标准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时期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属临床新兴护理模式,应用于低排综合征ECMO治疗期,可缩减医疗物品药品准备时间和患者抢救时间,可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低心排综合征 ECMO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急性梗术后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急性梗术后患者;病例选取时间:限定为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共计60例,两组患者均等,分析延续护理的开展影响。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服务措施的落实可更好的促进急性梗术后的患者健康行为,使得患者预后质量进一步提升,并综合性改善预后质量,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延续护理 急性心梗术后患者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于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开展双护理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择30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人,开展相应的调查工作,以随机分组的方式把这些病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中的病人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的病人需要基于常规护理接受双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情况开展比较分析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HAMA评分术前和术中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而对照组则为5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护理关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人而言,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舒适度的提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双心护理 舒适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一般来说,神经外科的重症患者都具有发病较急、病情较重等特点,需要正确的进行处理,且常常需要及时输液,但由于其病情特点以及需要输入的药物具有刺激性,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疼痛、静脉炎等相关并发症,对此,大多医院在处理该类患者时会采用PICC穿刺技术,使导管通过外周静脉直接到达心脏附近的大静脉,在治疗过程中省去了许多麻烦。本篇综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相关科室实验探究,通过心电定位的方法实现PICC穿刺,将其运用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当中,总结其应用效果和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PICC穿刺技术 心电定位 神经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循证护理对外科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2021年2月-12月我院外科ICU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生活护理、护患沟通、安全保护、用药与治疗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4.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结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循证护理于心外科ICU患者中,有效提升其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利于病症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外科ICU患者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