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品安全保障与药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能够影响到医院与诊所治病救人的情况,但是目前的药品安全与药品质量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市面上出现了较多的假药或者是质量存在问题的劣质药,这些药物在社会上的流通给大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本文主要是针对药物的有效性与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说明药品安全的科学含义,并且提出关于提升我国药品质量的建议,以此来保障药品市场的安全稳定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在2016年10-12月收治的50例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个案护理模式前),将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0-12月收治的50例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针个案护理模式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分析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采用个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8.0%)较对照组(28.0%)显著更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较对照组(80.0%)显著更高,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个案护理模式利于预防护理安全隐患,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应对之策进行归纳,使心内科护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方法选取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190名病人,将挑选出的病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被称之为基础组,另一组被称之为实验组,两组病人的人数相同,皆是95名。基础组的病人接受平常的护理方法,实验组的病人则依据之前对病人开展护理调查的结果进行专业性的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心内科中导致护理隐患出现的因素有病人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分析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实验组的病人在护士与病人发生纠纷出现的概率、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显然优于另一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中,排查护理安全隐患非常有意义,针对重要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提升病人护理满意度,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细节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对护理安全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随机法对所选病人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手术室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病人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细节护理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细节护理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现,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各类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神经内科作为医院组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性,甚至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在护理工作中因为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不熟练或者护理工作安排不合理而病人本身又大都精神异常,行动不便,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护理工作,很有可能出现医疗事故。所以我们必须对护理工作加以重视。本文中我们就将针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也希望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工作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细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收治的患者 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应用细节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细节管理能够有效的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妇产科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细节管理模式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实施细节管理后手术室护理人员30名作为实验组,另选取2016年9月之前未实施细节管理的手术室护理人员30名为参照组,对比2组护理人员工作评分及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理论、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及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案总满意率(97.30%)明显高于参照组(72.97%),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细节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并凸显手术室安全管理效果,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 手术室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给予针对性安全管理措施,以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手术患者 2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31例。在深入剖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后,发生 1例坠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0.7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共出现 4例接错病人、 7例物品清点有误及 4例坠床,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2.98%;组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经针对性护理后,非常满意 107例、一般满意 19例,其护理满意度为 96.1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51例、 60例及 8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深入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基础上,针对性给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机率,改善护理质量,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妇产科所收治的100妇产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都进行护理。结果在这100患者中总共发生护理纠纷事件38例,发生护理纠纷的概率为38%。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差、缺乏责任心、不能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护理管理体制缺乏规范性和专业性等等,这些就是引起妇产科护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制定了具有针对性解决对策并付诸实施之后,发生护理纠纷的概率降低到了5%。结论认识到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加强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以此来制定合理科学的针对性应对策略。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质量控制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新生儿护理当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针对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方法研究样本为60例新生患儿,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是进行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前的30例新生患儿、观察组患儿为进行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后的30例新生患儿。将两组患儿手术护理安全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手术护理安全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在新生儿护理当中采用安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保障患儿手术安全性。

  • 标签: 病房 护理 安全护理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全用药管理在社区医院药剂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取常规用药管理,2017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安全用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用药安全问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安全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院药剂科实施安全用药管理,可减少用药安全问题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社区医院 药剂科 安全用药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眼科疾病患者加强围检查期整体护理及安全管理重要性。方法:选择临床眼科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77例,均为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检查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 n=38例)与应用整体、全面的护理及安全管理方案(观察组, n=39)对并发症率及检查效果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针对临床眼科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重视围检查期整体、全面护理及安全管理的实施,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具非常重要开展价值。

  • 标签: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眼科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安全护理。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高龄患者70例,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一般性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安全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直接风险评分和间接风险评分,并总结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发生直接风险的评分为4.64±1.29分,护理风险管理前的直接风险评分为8.15±1.32,p<0.05;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发生间接风险的评分为2.14±0.83分,护理风险管理前的间接风险评分为4.81±1.57,p<0.05;本组70例PACU患者中,满意57例,尚可12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率为98.57%。结论对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实施针对性安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风险,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安全护理 高龄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药师参与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的用药安全效果。方法在2015年的2到2018年2月,我院选取病区备用药品86种,这些药品规格为92个,来自于12个科室,分析药品管理中出现的不合理基数。结果通过分析了解到,住院药师参与后不合理的药品管理数量明显减少。结论住院药师参与到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能维护用药的安全性,适合院内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住院药师 病区备用药品管理 用药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4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分娩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66例患者采用阴道试产进行分娩作为阴道试产组;其他74例患者采用剖宫产进行分娩作为剖宫产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阴道分娩的非瘢痕子宫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分娩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阴道试产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住院费用均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道试产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组、剖宫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8%、16.22%、2.86%.结论在严格评估和良好的产时监护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剖宫产术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妊娠 卵巢 病人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5名工作人员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所有人员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未实施护理标识的效果(干预前组)与2015年1月~2018年1月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干预后组)。结果实施护理标识干预后消毒中心中心工作人员的理论成绩与实践考核成绩以及各项工作环节终末质量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实践技能,提升工作环节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标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护理标识后的5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将采用护理标识前的5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调查,详细记录相关实验数据,研究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差错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治疗的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治疗期间出现的护理差错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加强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治疗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 标签: 护理标识 ICU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68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法,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泌尿外科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进行治疗和术后护理,且患者大多是中老年患者,行动能力较低、代谢较慢,术后老年人的脾胃较虚弱,可能会出现便秘的症状,因此护理人员使用了常规护理干预法进行护理,从心理、身体和饮食方面入手进行护理,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术后护理,病情才能有所缓解。综合护理干预法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该广泛的将综合护理干预法运用到其他疾病中。

  • 标签: 泌尿外科 老年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管理措施。方法择期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西药治疗的患者160例展开研究,采用数字法将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西药用药指导,观察组加以西药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干预,对两组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组间在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用药剂量不合理、重复用药、用药方法不合理、用药配伍不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西药治疗中通过采取合理用药管理措施能够促进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的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西药 安全性 管理措施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