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KNF-100型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产生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取清晨中段晨尿标本,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对564例患者全为阴性的标本用尿沉渣显微镜法进行确认。结果564例经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为全阴性的标本,经尿沉渣显微镜法确认后,红细胞镜检阳性数为28例,假阴性率约为5.0%,白细胞镜检阳性数为67例,假阴性率约为11.9%。结论使用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检测为全阴性的结果时,为了避免造成漏诊和误诊,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镜检标准,选择性进行显微镜复查确认,这样有利于临床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超声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内斑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以及颈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明显厚于对照组患者(P<0.05);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以B、C级斑块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可以对冠心病进行预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相关性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07-2011年门诊和住院患者HIV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院内艾滋病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快速法和ELISA法进行抗HIV初筛,初筛阳性者送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试验。结果5年间共检测标本43376份,初筛阳性176份、确认阳性169份,阳性率0.39%,HIV阳性检出科室呈逐年增加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段主要在21-50岁之间。结论各种制度措施的落实及增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预防和职业防护意识,可避免艾滋病在医院内传播。

  • 标签: 艾滋病 检测分析 院内感染 防控措施 职业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尿路感染情况及结果分析。方法采用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AX4280全自动干化学尿分析仪结合。结果2012年4月—2012年5月537例被检人群中,WBC阳性占60%;亚硝酸盐阳性占60%;RBC阳性占20%;全阴性占20%。

  • 标签: 老年人泌尿系统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乙肝患者尿MA和IgG及轻链(k,λ)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30例急性乙肝,30例慢性乙肝和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尿TRF,MA和IgG及轻链(k,λ)的含量。结果除急性乙肝组尿中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和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肝硬化组为甚(P<0.01)。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乙肝患者的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高低依次为乙肝肝硬化患者>慢性乙肝患者>急性乙肝患者。结论检测尿中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对乙肝患者的早期肾损伤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 标签: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 乙肝肝硬化 MA IgG及轻链(k &lambda 散射比浊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用三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观察各种方法诊断符合率,为检验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梅毒最常用的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对6372例住院及门诊梅毒患者进行检测。结果6372例标本用ELISA方法共检出梅毒阳性标本101例,检出率1.58%,101例梅毒阳性标本中,TPPA检出梅毒阳性83例,相符率82.1%,83例TPPA确诊阳性标本中,trust检出42例,检出例为50.6%。结论ELISA法是门诊及住院患者初筛梅毒的理想方法,但确诊是否为梅毒,要同时结合TPPA确诊实验和trust滴度试验,实验室合理选用3种不同方法平行进行梅毒检测,将减少漏诊、误诊率,为梅毒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在判定梅毒的发展、痊愈及药物疗效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梅毒 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在大鼠血浆和肝脏组织中的浓度的方法。方法通过外周静脉注射表阿霉素后,取大鼠血浆及肝脏组织,经蛋白沉淀,有机相萃取,氮气吹干,流动相复溶等处理后,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表阿霉素的药物浓度,结果血浆中最小检测限为5ng/ml,在5~1000ng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肝脏中最小检测限为25ng/ml,在25~2000ng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结论建立了检测血浆、肝脏组织内表阿霉素(EPI)药物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RP-HPLC)。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的特点。

  • 标签: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表阿霉素 肝脏组织 血浆
  • 简介:摘要为了解厦门地区A群轮状病毒(RV)在婴幼儿中的感染发病及流行病学情况。采用A群轮状病毒试剂盒,对2009-2011年来我院儿科就诊的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进行RV检测。共检测2581例腹泻婴幼儿,阳性率为30.5%;RV感染的主要对象为<24个月的婴幼儿,占93.52%;发病率高峰期为11月份到1月份,最高感染率在12月份,为51.1%。6个月至24个月婴幼儿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病组和每年的11月份至1月份为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在高发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

  • 标签: A群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厦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B超检测胃动力指导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从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拟行经鼻胃管插管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每天应用B超检测胃动力法测定空腹胃窦指数,以确定当天的肠内营养计划。对照组患者则有主治医生自行制定当天的肠内营养计划。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肠内营养实施情况和相关终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的起始速度明显高与对照组患者,到达最大喂养速度的时间也有下降的趋势,同时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终点指标无明显性差异。结论应用B超检测胃动力指导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可以较客观的确定肠内营养喂养速度,有利于及早实现喂养目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B超 胃动力 危重症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明胶空心胶囊中铬检测的快速前处理方法,适应医院药房对胶囊剂的检验。方法明胶空心胶囊采用硝酸-盐酸混合酸溶解,电热板加热敞口消解;参照中国药典二部明胶空心胶囊的检测方法,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铬的含量。结果与讨论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检验明胶空心胶囊中铬的含量,处理时间约为1小时,快速;只需使用电热板加热,不需投资昂贵的微波消解仪,经济;敞口消解比密闭高压消解,安全;上机检测加标回收率94.3-110.7%之间,准确。本法快速、经济、安全、准确,可替代药典方法用于明胶空心胶囊中铬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 标签: 电热板加热方式 明胶空心胶囊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血液抗-HIV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ELISA法测定的S/CO值的强、弱与胶体金法的符合率。方法采有用两种ELISA试剂同时检测抗-HIV抗体,对任何一种呈反应性的标本均进行双孔复查,同时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复查仍为阳性反应的标本,留取同源血袋血浆及填报资料一同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WB法进行确认。结果ELISA法检测抗-HIV呈阳性反应的156人份血液中有105例WB法确认为阳性,阳性率为67.31%,其中95例为胶体金法阳性,符合率为90.48%(95/105);ELISA法呈强阳性反应与ELISA法呈弱阳性反应的WB法确认阳性率比较χ2=100.30,P<0.01。结论ELISA法检测试剂不同的厂家存在技术的差异,都有一定的漏检率及假阳性率,胶体金法因方法学原因,存在漏检和检测假阳性的可能;ELISA法检测抗-HIV呈S/OD值呈强、弱阳性结果确认为阳性中存在显著性差异,S/OD值越高,与WB法试验结果符合率越高。

  • 标签: ELISA法 胶体金法 WB法 HIV-Ab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的特征。方法􀀁将我院心内科自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8例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与非心力衰竭组,其中心力衰竭组65例,非心力衰竭组63例,对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症状发生率比较高,并且该症状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也有紧密关系。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充血性心衰 房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痰内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灵敏度,以寻找一种更准确、快速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收集112例县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1年4月期间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痰标本,分别采用罗氏培养法、涂片法、免疫磁珠分离(IMS)-涂片、免疫磁珠分离(IMS)-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结果IMS-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最高,为71.4%,罗氏培养法为68.2%,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IMS-涂片法检测敏感度为28.6%,涂片法最低,仅21.4%,两者均明显低于IMS-PCR法(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S-PCR法可快速、准确检测痰内结核分枝杆菌,对肺结核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免疫磁珠分离 罗氏培养法 PCR 涂片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300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和SYSMEX800i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临床最终确诊为细菌性肺炎的40例患儿结果,65例病毒性肺炎患儿结果,3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结果及30例健康体检者样本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SCRP在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2.50%、7.69%、87.10%和6.67%;而血常规检测中WBC阳性率依次为62.50%、9.23%、35.48%和3.33%。HSCRP和血常规检测在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和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与对照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与血常规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提高对于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诊断率,同时有助于临床对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鉴别。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测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V-DNA荧光定量检测与HBV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同时检测638份血清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对乙肝五项定量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技术对HBV-DNA定量分析。结果(1)组224例,HBV-DNA阳性率98.2%(220/224);(2)组40例HBV-DNA阳性率100%(40/40);(3)组220例HBV-DNA阳性率47.3%(104/220);(4)组82例,HBV-DNA阳性率53.6%(44/82);(5)组22例,HBV-DNA阳性率36.3%(8/22);(6)组34例,HBV-DNA阳性率17.6(6/34);(7)组12例和(8)组4例未检出HBV-DNA。结论在各种HBV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应用FQ-PCR定量检测HBV-DNA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的HBV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与TRFIA联合应用对乙肝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BV 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 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在妇科卵巢上皮性癌中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06年10月~2012年1月卵巢上皮性癌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其血清标本进行血清CA125、CEA水平检测,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5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CA125、CEA浓度分别为(423.56±21.42)U/mL、(28.75±1.63)ng/mL,对照组分别为(3.14±0.76)U/mL、(2.13±0.85)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125、CE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1.13%,对照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25、CEA水平有利于卵巢上皮性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Ca125CEA卵巢上皮性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黔西南州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以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2005年-2011年我站无偿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液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2005年-2011年我站无偿献血者调查统计显示,初筛阳性者45例,其中37例复检确诊为抗-HIV呈阳性,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9-29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已婚多于未婚,自由职业人员最多.结论为保证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血站在选择试剂时要选择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好的试剂,同时检测人员一定要做好血液检测初筛和复检质量,以避免抗HIV阳性血液的漏检漏报。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抗-HIV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在乙肝五项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和常规方法同步检测卫生部临检中心乙肝五项质控品和随机临床标本240例。结果乙肝五项采用传统方法(37℃水育箱孵育)第一步需要反应60分钟,第二步需要反应30分钟,而采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孵育第一步反应25分钟,第二步反应12分钟就可达到常规孵育同样的效果,特异性二者100%相符。结论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应用于乙肝五项检测在保证结果准确性和特异性的前题下能够大副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 乙肝五项 快速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