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游而牧之生产方式(以下均简称"游牧生产方式")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经典生产方式。遵循自然是游牧生产方式的前提基础,游牧生产方式是游牧民族对草原地区气候变化与草原生物生存特性规律的认识与适时抉择,灾害应对与草原生态整体和谐的全面系统获悉与把握,植被脆弱与生态恢复重建危机化解的深刻理解与洞察。合理发挥人的能动功能是游牧生产方式的动力源泉,游牧生产方式既有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节律基础上的"逐水草而居",又有合理把握自然承载能力基础上的狩猎与人口控制。顺势而为是游牧生产方式的终极趣旨,相比于农耕民族对自然原貌的改造性利用,游牧生产方式更符合自然生态规律,有序维持了历史时期草原生态平衡,也是游牧生产方式的最高目标。

  • 标签: 游牧生产方式 草原生态规律 生态生存方式 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哲学智慧
  • 简介:本文关注的核心点是民族志影像在新媒体时期被互联网传播方式所利用的问题。其中包含了西方在大众传播时代对民族志影像拍摄手法的使用策略和话语呈现形式,以及这些呈现形式在新媒体时期对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影响。从民族志影像制作手法开始,进一步分析新时期西方利用民族志影像叙事策略,构建网络文化霸权进而服务于商业和政治行为的隐性方法,以及探讨我国在这一领域内的应对策略。

  • 标签: 民族志影像 互联网 文化霸权
  • 简介: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国内外藏学界交往的不断扩大,中国学界对西方藏学的有关机构、学人、著述、学术传统及其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也有越来越多的反思与探索。目前已有的学术动态分析,对近年来国外藏学发展中的区域化和多学科发展趋势关注度尚显不足。文章就海外藏学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对"藏边研究"呈现出的新动态、新取向进行了梳理分析。

  • 标签: 西方藏学 区域化 多学科化 动态
  • 简介:梁启超作为清季民初极富代表性的政治家、思想家,始终活跃于政治和舆论的舞台.激剧动荡的社会进程,造成其“流质易变”的特异表现.“欧游”之后,他淡出政治,潜心著述讲学,用生命的最后十年,完成了从政治到学术的自觉转向,实现了外在“转向学术”与内在“学理转向”之间交互影响的双重“蜕变”.他本人带有“学问上兴味”的自我书写,则为我们解读“过渡时代”政治与学术的珍域交织,提供了生动的样本和深刻的启迪.

  • 标签: 晚清今文学 史之改造 学术转向 自我书写
  • 简介:金元時期汪古馬氏家族中對其先祖的書寫與改寫,反映出其族群文化認同的變遷。將馬氏家族先祖與歷背景相結合,可以梳理出這支回鶻人從西域至臨洮、遼東、浄州的遷徙過程,他們最終因守衛邊墙而成爲汪古。金末元初元好問所記金太宗遇基督神顯故事,與阿拉伯文、敘利亞文史料對勘,可知是馬氏家族將景教徒中流行的母題加以改造,將景教信仰與效忠金朝糾纏在一起,以强化汪古認同。到元代,族群環境有了很大變化,守衛邊墙成爲明日黄花,馬氏家族散居漢地。元代馬氏家族對於族源、始祖、正朔、信仰、忠孝、皇帝寵遇等方面進行了改寫和增添,繼續從信仰與政治兩方面强化汪古認同。

  • 标签: 歷史書寫 遼宋金元 景教 汪古
  • 简介:乾嘉考大家钱大昕所著《廿二考异》将"义例纠纷"作为其重要的考订内容,书中大量的对正史义例的纠谬、辨证折射出钱大昕的史书义例主张。主要体现在:记时方面,主张在群雄纷争时期,记时虽没有统一标准,但可采用强国或后来统一国家的纪年作为时间参照系;在多国并立时,为避免记时混乱,应以记事国的年号为纪年;在年号更改频繁、同时有多个年号使用时,应以最近新改的年号为基准,并且所记人、事皆以时间先后为序,不能前后倒置;跨越多朝人物的限断依殁亡时间而定。记人方面:人物传记设目必须准确、得当,要据人物的实际表现进行归类,以类相从,"名"符其"实";慎用《春秋》笔法,不能借《春秋》笔法任意褒贬。在叙事载文方面:主张秉笔直书、实事求是记录历史;严守"文简事丰"的义例原则,反对"重出"叠现、错综繁复;"事无系乎兴亡,语不关于劝戒"的无价值的虚文不应载入史册。

  • 标签: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 义例 辨证
  • 简介:国际史学名家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先生于2017年11月26日去世,这是史学领域的一大损失。伊格尔斯生前与本文作者有师生情谊,并合作出版了包括《全球史学》在内的著作。在伊格尔斯逝世之际,作者对史学史研究的今后走向,就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是如何具有全球的眼光,平等地对待世界各地文明历史意识的不同表现,克服将书写的历史作为史学史研究唯一对象的偏见。第二是提倡史学史研究的时代感和批判意识,从时代变化的角度探究历史研究和写作的变化,并对以往的历史书写,具有批评的态度,以求促进历史学的进步。

  • 标签: 伊格尔斯 史学史 中外史学比较 兰克史学 浦朗穆
  • 简介:明清徽商研究揭示,徽商家族采用“贾儒分任其责”的家族策略以及与精英文化建立联系的多种方式实现了社会身份的蜕变,影响遍布扬州与江南文化中心一带。近年以《明清安徽妇女文学著述辑考》出版为标志,具有徽商家族背景的女性作者大量进入研究视野。同时,明清妇女著述的整理和文献数字化使得具体考察这些女性作者的著述及其与家族蜕变的关系成为可能。本文以清扬州闺秀汪嫈(1781~1842)的诗文著述为核心,与传记、笔记、诗话及相关诗集相互参证,勾勒其父族汪氏和夫族程氏“皆歙望族,侨居扬州”的迁移历史和身份蜕变的活跃历程。其中尤其关注汪嫈获取文化资源、将之运用于程氏一族身份蜕变中的方式。汪嫈为《扬州画舫录》所录汪大黉之女,师承黄文旸、张因夫妇,与阮元、孔璐华夫妇渊源颇深,夫程鼎调为盐商,子程葆为阮元、曹振镛同取之进士。汪嫈塑造程氏一族重学、仁善的家族传统,并以其复兴者自任,广泛介入家族、乡里事务,展露这一时期的女性在夫族中罕见的威望。作为徽商家族的呈现,汪嫈著述尤能深化对妇女在徽商家族蜕变中所扮演角色的认知,也能为目前以诗词研究为主的明清妇女著述研究拓展视野。

  • 标签: 妇女著述 徽商家族 身份蜕变 汪嫈 家族史
  • 简介:研究者或以西晋所撰新礼为据,或以郑王之学在两晋官学中的处境为据,去评估郑王之学对于两晋礼制礼学的影响。然而检视相关史料,西晋新礼并未有效实施,两晋官学也难有作为。两晋礼无定制的现实特点决定,郑王之学在两晋实际影响当从礼家学术观点博弈中及朝廷礼制的实践中去考察。就丧服学而言,西晋兼取郑王为用,东晋虽出现了朝廷与缙绅阶层在礼制上的若干分歧,但总体上也是参用郑王而酌其中。晋代礼学兼用郑王的事实为南北朝两种礼学体系皆渊源于西晋的学术观点提供了礼学的支持。

  • 标签: 两晋 礼学 郑王之学 择从 制度渊源
  • 简介:洹北商城发现以来,学界对这座中商时期王都的性质给予了莫大的关注,就近二十余年的研究来看,'盘庚殷都说'、'河亶甲相都说'、'河亶甲居相与盘庚迁殷相继发生之地说'是三种支持者最多、却长期以来难以达成共识的见解。这些观点如何产生、相关学者的立论依据是什么,是值得梳理、回顾与思考的。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与研究的深入,这座商城的性质将更加清晰。

  • 标签: 洹北商城 盘庚迁殷 河亶甲居相 学术史 考古
  • 简介:李亦园先生作为国际知名人类学家,其学术生命脉络具有典型意义。李亦园先生的学术生命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作为全观人类学"他者"到"我者"的研究;作为大众人类学"深入"到"浅出"的研究;作为情怀人类学的"学术研究"到"社会关照";作为理论人类学的"专业"到"交叉"。李亦园先生个人的学术成长路径,亦是人类学学科的初衷和学科继续发展的基底。

  • 标签: 李亦园 人类学 学术生命史
  • 简介:作为着名历史学家和敦煌学家的向达与着名画家的张大千,由于敦煌而结缘并结怨。1942年,向达因参加西北史地考察团到达敦煌,此前张大千已率亲友在敦煌临摹壁画。由于对敦煌石窟艺术保护、研究、临摹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双方发生了矛盾。向达在1942年12月的《大公报》上发表了《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以及其他连带的几个问题》,对张大千在敦煌的行为作了批评和指责。向与张的矛盾或冲突,首先是是非之争,即张大千在临摹壁画时对敦煌艺术的破坏,作为学者的向达要保护敦煌,反对、制止这种破坏。其次,也有考察期间经济、生活等特殊情况的因素,同时还应该是学术观念之争。他们之间的学术之争,涉及了当时的学术理念、生活状态、学术团体与个人、学界与政界的关系。

  • 标签: 向达 张大千 敦煌艺术保护 学术观念差异
  • 简介:1931年,享有世界声誉的历史学家陈垣在傅斯年的积极推助下出版了《敦煌劫余录》,陈寅恪应邀为之作序。在这篇著名的序中,陈寅恪写下了那句颇有影响的话:'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也。'多少年过去,'敦煌伤心'屡屡被人提起,甚至将其刻在'敦煌藏经洞陈列馆'门外的大石头上,并且署名'陈寅恪'三字,提醒参观考察者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其实,这是对陈寅恪本意的过度阐

  • 标签: 交往中心 伤心史 伯希和交往
  • 简介:通过对长沙地区风水塔建筑的系统性调查,基于建筑美学思想分析了风水塔建筑的独特艺术形态;通过大量史料,以有机哲学观为指导分析了明清时期风水塔自身兼具的多元建筑文化。从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归纳富有中国传统美学特色的风水塔建筑,揭示了风水塔作为民间塔式建筑固有的人文思想与美学意义。

  • 标签: 风水塔 长沙地区 人文思想 美学意义
  • 简介:长角苗是苗族支系中的少数族群,长期以来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与社会传统。长角苗发饰作为族群最鲜明的特征,不同于一般装饰性的简易发饰,与长角苗的社会特征、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历史传说等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通过对梭戛长角苗进行田野调查,分析长角苗发饰中的信息和特征,对探讨长角苗的民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梭戛 长角苗 发饰 民族生活史
  • 简介:中国古代王朝体制缘何延续不绝?这是一个令中外学者探讨不休的问题。在以色列汉学家尤锐看来,在这一机制创立之前,它已经先期被展望、规划出来了。尤锐教授认为,战国诸子思想与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关联密切。这一研究,从另一角度提升了战国诸子思想的意义。

  • 标签: 汉学家尤锐 战国思想 大一统
  • 简介:《三国志·魏志·毋丘俭传》《北·高丽传》《三国史记·高句丽传》对毋丘俭征高句丽的战争过程皆有记载,将具体事件逐一比对,三部史书依次在随俭出征将领、哥丘俭是否有败绩、魏军行军路线、俭征高句丽时间及次数等问题上存在不足和差异;此外,中国史书《魏志·东夷列传》所记之王颀正始中至夫余征粮、古朝鲜史书《三国史记·百济本纪》所记之百济正始七年攻乐浪二事,《毋丘俭传》《高丽传》《高句丽本纪》皆无记载,发生时间亦有待考证。本文对以上六个问题进行探讨,以考证补充战争过程。

  • 标签: 毌丘俭 东川王 高句丽 丸都 沃沮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