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日前.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认真贯彻省委汪洋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地方志办公室关于地方志书进党校、开展读志用志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送志书活动,获得了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届的好评。省政协主席黄云龙收到刚出版的《梅州市志》后,让他的秘书专门打电话到梅州市地主志办公室表示感谢。

  • 标签: 地方志工作 地方志书 梅州市 办公室 领导干部 政协主席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清代宫廷中的喇嘛教活动--跳布扎,跳布扎是黄教(喇嘛教中的一个教派--格鲁派,服饰为黄色故称黄教)一个重大的宗教活动,被黄教喇嘛视为黄教大典中的'宗教乐舞剧'.从时间上看,清朝前期从北京到外蒙古的库伦,凡是喇嘛庙都演跳布扎,可见跳布扎在当时的兴盛情况.本文所涉及到的只是清代宫廷的跳布扎的情况.中正殿和雍和宫在北京地区的喇嘛教中具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这两处的宗教活动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清朝统治者将喇嘛教的活动记入典章制度,代代相传,并且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这在中国历朝历代是绝无仅有的.这为我们研究喇嘛教在内地情况,提供了另一个领域的信息.从这种意义上讲,清代宫廷的喇嘛教活动具有着独特的文化史价值.

  • 标签: 清代 宫廷 喇嘛教活动 跳布扎
  • 简介:宋代儒士既包含在朝为官的士大夫,也有尚在科举中未取得功名的士子,他们都有共同的儒家理想的价值信仰。宋代士大夫与术士的交际,有着强烈的政治因素。这种政治的诉求是双向,既有士大夫求助于术士的卜算,也有术士主动攀附于士大夫。而术士向宋代士大夫索求诗文却多出于谋利生财,虽然有些也是出于术士卜算的应验,但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对术士寓儒于卜的诗文教化。这促使了"术儒"群体的出现,其具有"亦儒亦术"的双重特征。从表面上来看,宋代科举士子与术士之间的交际目的较为单一,士子无非是为了卜问功名前程,而术士则为谋利生财。正是由于"术儒"主要来源于落第科举士子,而宋代士大夫又对"术儒"的产生,又有着"以儒化术"的改造作用。这就使宋代士大夫、科举士子与术士有了相互关联,而呈现出一种"多元互动"的交际关系。

  • 标签: 儒士 术士 宋代 交际
  • 简介:教研组的全称是教学研究小组,是学校与教师的研发机构之一,它不但是教师专业能力增进的重要舞台,还是教师形成专业归属感与学科崇拜的发源地。而教研组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然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观摩中发现,不同学校间的教研组活动质量参差不齐。最近一学年,笔者有幸在江苏省镇江市市区不同类型的学校观

  • 标签: 教研组活动 活动观察 观察思考
  • 简介:<正>近代安徽,是西方教会势力渗透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据清末冯煦所编《皖政辑要》的粗略统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全省共有大小教堂约五百所,其中最多的宣城一县竟达三十七所,连僻处大别山区的霍山县,也有十一所之多,在皖境活动的传教团体,除天主教耶稣会和基督教(新教)内地会这两个主要组织外,尚有圣公会、宣道会,公信会,来复会和美以美会等,传教士主要来自英、法、美、德、意、西诸国。西方传教士的大肆活动,给安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加速这样一个内地省份的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又激起以近代反教会斗争为内容的人民反

  • 标签: 西方传教士 耶稣会士 教会势力 天主教 传教活动 早期活动
  • 简介:一、集束型活动作文教学的提出现实的作文教学现状并不容人乐观。现用教材中虽有作文训练安排,但是,有的训练内容与本单元阅读教学内容没有丝毫关联,如四年级上册习作七《记一件打动我们心灵的事》、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有的训练内容情感、兴趣指向单一,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不感兴趣,无话可说,有的甚至会使儿童受伤的情感雪上加霜,如六年级上册习作二的“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以及习作四的“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等等。

  • 标签: 作文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 训练内容 教学现状 训练安排 教学内容
  • 简介:蒙古精神文化的发展,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一样,曾受到过宗教的很大影响。佛教在蒙古的广泛传播大约是从16世纪开始的。随着寺院数量的增多,出现了颇有势力的佛教僧侣阶层。这一切当然未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世隔绝的喇嘛们基本上是学习古印度的经院哲学和教条主义的教理。但是,佛教在客观上免不了与定居点、建筑遗物、图书、印刷品及由劳动游牧民族双手创造的其他文化珍品的产生有普遍联系。寺院里创建的图书室和印刷出版设施,后来曾被一些文化活动家用于进步的事业。我想在这篇报导中谈一个这样的例子。18世纪中叶,在荒漠草原的中心曾有一座白山寺。“察罕乌林苏默”这个寺院是不寻常的。譬如,它把全部收入花在木

  • 标签: 察哈尔 《罗摩衍那》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世俗道德 佛教 苏布
  • 简介:3月10日,怀集县举行新编《怀集县志》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县志指导处处长莫世全同志,肇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志办主任叶沃森同志,市社科联主席陈光勇同志,市志办副主任王振华同志和西江报社记者以及肇庆市属各县(市)志办有关同志与会致贺。

  • 标签: 市志 地方志办公室 怀集县 出版发行 报社记者 府副
  • 简介:<正>背景材料之一:钱纳水简历钱纳水(1892—1973)原名铁如,字纳水,以字行。湖北江陵郝穴人。1906年,与乡人胡鄂公、熊得山、宁敦武等发起组织反清团体"辅仁社"。1907年赴日本,先入宏文书院普通科,继入早稻田大学,不久加入革命团体共进会,后经鄂人田桐介绍加入同盟会。1910年归国后,应胡鄂公之召赴北京,同年9月考入北京高等实业学堂矿冶科。是时与胡鄂公等筹组同盟会北方支部未果,乃于次年4月在保定成立共和会,胡任干事长,钱任北京分会会长。不久,共和会全体会员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首义后,胡鄂公由鄂赴津,主持北方革命工

  • 标签: 钱纳水 钱江潮 鄂公 熊得山 译报 革命团体
  • 简介: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关乎话语权,关乎中国形象,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青海省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在传播、转化、组织环节仍然存在"传而不通""通而不受""做而不善其法"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 标签: 传播 转化 组织 纬度 话语权 软实力
  • 简介:众所周知,中国人最早尝试拍摄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无声影片《定军山》。然而,我国最早拍摄的新闻影片却鲜为人知,它是1911年由我国魔术家朱连奎和美利公司一位洋人共同拍摄的反映辛亥革命的纪录片《武汉战争》。

  • 标签: 辛亥革命 新闻片 战争 武汉 首部 《定军山》
  • 简介:萨空了(1907年3月7日—1988年10月16日)原名萨音泰,笔名了了、艾秋飚等。蒙族,祖籍内蒙古昭乌达盟翁牛特旗。生于四川成都,辛亥革命后迁居北京。1921年在北京协和外语学校半工半读,1925年在中法储蓄会任办事员,后任秘书处主任。他勤奋自学,自学成才,才华出众。著名报人 民主斗士萨空了是我国新闻界著名编辑,他1927年在成舍我创办的《世界日报》和《北京晚报》兼任记者、编辑,后任《世界画报》总编辑,兼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中国大学和民国大学新闻系教授,并在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授课,1930年任天津《大公报·艺术周刊》主编。1935年11月,他协助成舍我创办上海《立报》,初任副刊《小茶馆》主

  • 标签: 文化工作者 出版家 国民党 新闻工作者协会 桂林和重庆 民族民主革命
  • 简介:同志们:2012’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会议程基本进行完毕。这次会议.表彰了优秀论文和活动组织先进单位,进行了优秀论文交流,论文评选专家组成员、华南师大陈长琦教授介绍了优秀论文评选情况.香港地方志办主任刘智鹏教授介绍了香港地方志编修情况,会议开得很好。优秀论文作者和县级以上地方志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在一起交流地方志理论研究成果.必将对推动全省地方志工作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代表省地方志办对本次活动作简单的总结。

  • 标签: 方志理论 活动总结 优秀论文评选 地方志编修 论文交流 地方志工作
  • 简介:乡土作家都具有浓厚的乡土观念.以乡土文学著称的现代作家蹇先艾,自二十年代始,就以不少的篇章献给了故乡受难的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挣扎着的山民.乡土观念是国家观念、民族观念的重要组成部份.挚爱乡土的蹇先艾,在祖国面临危难之时,他的乡土感情便升华为爱国的热诚.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他在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决心与所有的爱国作家一道,'加紧我们

  • 标签: 蹇先艾 现代作家 乡土作家 民族观念 国家观念 文艺工作者
  • 简介:本文对戊戌以后康有为、梁启超与清廷官员的联络活动作了初步探索,指出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维新、推动改革,并且对清政府的政策以及某些官员的政治态度发生过一定的影响。然而清廷对改革的拖延和拒不赦免康梁导致梁启超的失望并在心理上接受了革命。

  • 标签: 康梁 联络活动 政闻社 孙宝琦 官制改革 袁树
  • 简介: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活动是他这个时期政治、军事活动的一个重要侧面,深入研究他在这个阶段的外交实践和思想,对于研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过程,对于搞清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对于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外交思想及其一些基本方针的历史渊源,是大有益处的。

  • 标签: 外交活动 外交实践 外交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 毛泽东 基本方针
  • 简介:<正>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虽然,当时法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还没有成熟,巴黎公社的产生是直接出自巴黎无产阶滋自发的革命热情。但巴黎公社决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第一国际影响下的法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在巴黎公社的思想准备上与实际斗争中都起了巨大的作用。这篇文章所介绍的瓦尔连,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的短暂战斗的一生,体现了整整一代法国无产阶级的成长过程。

  • 标签: 活动家 思想准备 巴黎公社 六十年代 作用 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