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格胜先生的山水画作品风格,个性强烈,气格刚正。艺术形式清晰突出。画面意境内涵丰富,这一切都是由一系列辨证结构的美学特征所构成的。主要体现在“语言/言语。体/用”结构、“气/韵:放/收”结构、“笔/墨:缜密/松秀”结构、“一画/亿万万笔墨:至大/精微”结构、“传/移=时/空”结构这五个结构关系之中。

  • 标签: 黄格胜 山水画 辨证美学结构
  • 简介:本文通过对《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水谣》作品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冼星海那富有诗人气质的激情与细腻的创作特点。并通过对《水谣》这首作品的理解和演唱,从而使我们更加向往和平,热爱祖国。

  • 标签: 《黄水谣》 作品分析 演唱处理
  • 简介: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是大宗。中国画要创新发展,山水画自然要首先与时俱进,不过在“笔墨等于零”、“废纸论”等尖锐的理论观点和艺术市场持续走强的复古之风的冲击下,当代山水画被种种困惑所围绕。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格胜先生和漓江画派的艺术成就,自然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 标签: 山水画 黄格胜 当代 史诗 中国传统绘画 与时俱进
  • 简介:丹、杨珺、韩之演都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又同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同学.其中韩之演是韩国人,1996年就到中国留学.姜美先呢,则年纪稍大一些,出生于60年代,也是韩国人,1986年毕业于弘益大学美术学院东洋画系研究生班.今年这四位画家要在一起合办一个水墨画展,其中的友情志趣让我想到四片对称矗生的绿叶,共生共长在一条事业相同的枝丫上,嫩芽尖尖,呈一派茁壮生机,终能让人们欣赏出他们青春的新姿来.

  • 标签: 黄丹 杨珺 韩之演 姜美先 女性画家 水墨画展
  • 简介:在艺术创作中,作品,展览域,观众,一直是艺术创作者除作品本身外考虑的最多的三个因素。从传统的只是把作品展示在展台,观众围观来看的展览方式发展到根据展览现场来制作,布展作品,期间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本文是本人在湖北美术学院2011级陶艺班进行的实验性教学,针对以上的三大要素进行的对展览空间,观众展览互动,展览空间与创作空间的关联性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尝试,并进一步对教学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以此能继续探讨三者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 标签: 创作空间 展示空间 实验性教学
  • 简介:元代画家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带给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更多的创作灵感,电影、管弦乐组曲、诗歌、话剧等均是在绘画作品内容基础上的创作,形成了对原有作品新的艺术解读。

  • 标签: 富春山居图 解读 创作手法 语境
  • 简介:2016年12月4日,北京国家话剧院小剧场,诗歌剧场《随公望游富春山》。这是一根长长的互相勾连又相互拆解的艺术链条,从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到翟永明长诗《随公望游富春山》,再到陈思安的同名诗歌剧场。

  • 标签: 黄公望 小剧场 诗歌 长诗 和同 钥匙
  • 简介:1957年美学大讨论,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氛围比较宽松、思想相对解放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学术意味比较浓厚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大讨论。这次美学大讨论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药眠于1956年春,为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而写的《论食利者的美学》所引起,并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政策的激励下,迅速扩展,且逐渐于1957年6月“反右”前夕达到高潮,后一直绵延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初,发表的论文达千余篇。

  • 标签: 美学大讨论 黄药眠 美学观 纪念 北京师范大学 新中国成立
  • 简介:在最好的艺术面前,轻松的解释备受挫败,徒劳无功,想要寻找只言片语的观众不能在其中得到快速的解释。然最新的展览《我现在所经历的是被那从未经历过的经验所塑造的》是一座关于矛盾、禁忌和幽默的丰富的迷宫。他的作品暗示了冷静的叙述和政治主题。但其中有种亲切的、面无表情的荒谬,却又破坏了他自身的艺术策略。

  • 标签: 经历 经验 艺术策略 政治主题
  • 简介:  燎原(以下简称):2005年"卡通潮"特别热,但是在今年你参加的这种展览里面,可以明显看出你和年轻一代卡通画家的区别,因为现在年轻一代好多卡通画家,都是画他们身边的一些事,有的是画自己,有的是画他们周围的一些生活,还有一些自己的想象,我觉得他们受日本卡通绘画的影响比较深,而你的卡通绘画的来源跟他们不太一样,有一些英雄的偶像,儿时的记忆,像陆、海、空军等等,还有最新的创作,包括一些国际的政治题材的介入,而且在表现形式上跟他们也不太相近,因为现在新的卡通画有很多都故意追求一种粗糙或者隽美的效果,而你画的却是一丝不苟的那种,特别细致,能不能说一说你这样画是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是不是跟生活阅历是有关系的?……

  • 标签: 不想限制 固定圈子里 圈子里孔巍
  • 简介:历史上的宁夏银北地区①是经引黄灌溉得以开发的农业地带,也是当代宁夏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这一地区回族分布相对较少,但在诸多乡镇中仍保留着浓厚的传统经济成分,加之该区域所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受其直接影响而形成的区域传统经济,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历程中,演进出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现象。本文以渠桥集市的变迁为视角,来洞悉本地区回族传统经济是如何借助集市这一社会共同体联结乡村社会并与市场经济相互适应的,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来反映探究地区城镇化发展与回族传统经济相互整合的逻辑与基础性机制。

  • 标签: 城镇化 回族传统经济 变迁 集市
  • 简介:国庆期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改革开放15周年和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文化厅精心策划、组织演出了一台大型音乐舞蹈晚会《新世纪的太阳》。据粗略统计,这台节目的创作、演出人员总数达600人,其中合唱队260人,舞蹈队

  • 标签: 音乐舞蹈 广东人 改革开放前 新世纪 总导演 邓小平
  • 简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主办的《情真象幻——贵权摄影艺术的诗意空间》作品展览暨学术研讨会于4月25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肯定了贵权在探索中国画意摄影之路上取得的成就,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摄影艺术 作品展览 诗意空间 中国艺术研究院 真象
  • 简介: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是以诗词作为歌词与音乐完美结合的声乐体裁。其主要特征是:一般采用较有名诗人的作品或古典诗歌或现代诗歌作为歌词,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注重描写人的心理活动;曲调主题突出、个性鲜明、音乐线条清晰并富有层次;钢琴伴奏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深化主题、注重和声与歌词的高度融合;艺术歌曲作为独立的声乐作品,常在音乐会中呈现,表现了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 标签: 中国年代 乐融合 创作特征
  • 简介:时至今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存续问题成为多方讨论的热点。然而,在对当今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同时,也应孕育出一种如何看待民间传统文化并使其活态传承,进而保护当代文化多样性的"非遗"话语。毫无疑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回族民间传统技艺焕发生机创造了契机,这门传统技艺既是经过长时间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又是现实生活中被延续的,是一种"活"的文化。文章以宁夏首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中的渠桥清真爆炒羊羔肉制作技艺为个案,运用民族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传统技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该项技艺中所包含的历史记忆、民族生存智慧及其面临的问题。

  • 标签: 回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活”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