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我国约有2亿的老年,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身体机能也在不断减弱,老年会在洗浴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但由于老年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等多种限制因素,现在市场上适合老年无障碍使用的生活用品非常少.本文在无障碍设计规范和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下,研究和讨论设计老年使用的无障碍洗浴设施产品的必要性以及设计原则.

  • 标签: 无障碍设计 人机工程学 老年人洗浴设施
  • 简介: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固原,已发掘出多座史姓粟特墓葬。墓葬中出土的壁画是目前国内隋唐墓葬壁画之精品,是研究隋唐时期人物服饰、绘画技艺的重要资料,也是入华粟特人中土化的重要形象资料。

  • 标签: 隋唐 粟特人 丝绸之路 墓葬壁画
  • 简介:《元西域华化考》是陈垣先生著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正值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之时。因此,作者通过大量史料考证元代西域因爱慕汉文化而华化,借此举试图唤醒国人,增强文化自信,来达到振兴中华文化的目的。文章主要从多元宗教的中国化、文学艺术的融会贯通、习俗礼仪的兼容并蓄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弘扬中国文化的思考和努力,也表达了陈垣先生的本土民族文化观。

  • 标签: 历史研究 文化史 元代 西域 文化融合
  • 简介:关于当代诗歌三十年,最形象也最恰如其分的一句话,莫过于一位诗人的描述:如果说朦胧诗是当代诗歌的第一声春雷,那么,现在大地才真正觉醒,万物萌发,竞相争艳,生机勃勃。对此一景象,可用“草根性”一词来描绘。我提出诗歌的“草根性”,针对的是新诗完全外移植引进过来,因而水土不服,无法深普通中国人心灵,所以,当代诗歌应该完成其草根化、本土化的进程。因此,

  • 标签: 当代诗歌 朦胧诗 中国人 本土化 诗人
  • 简介:一部戏曲史,就是一部演出剧目的生死沉浮史。表演能否呈现在舞台,剧作家及剧本起着重要的先决作用。中国戏曲的特点,决定了其剧本的创作是靠文人与艺人共同完成的,往往后者的作用更为重要。一出戏写作到演出,最后成为保留剧目,需经历多重考验。然而文人与艺人进行的合理“微调”,往往是旧有剧目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最经济手段。我们拥有着浩如烟海的传统剧目.但它们却多数处在濒临失传的地步,怎样更好地使其传承、发扬,正是当下戏曲的重要使命,本文试图京剧的“微调”谈起。

  • 标签: 京剧 剧目 微调 演员 观众心理
  • 简介:20、21世纪之交风靡全国的“城市边缘小说”《七月与安生》被改编成过话剧、电视剧、电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以其电影版为例,电影对原著小说的承袭与拓展两方面来归纳其改编技巧,通过对其主题内涵、叙事结构、视听语言和文化风格的细致剖析,来探讨名著改编电影的艺术特色。

  • 标签: 《七月与安生》 改编 女性主义 艺术特色
  • 简介:过往的研究习惯于将着眼点集中于艺术家或艺术作品,而这一传统模式也带来了对现当代艺术的困惑,因为我们将艺术研究等同于对客观物象的解析,将艺术逻辑等同于图像逻辑。视觉艺术领域始终存在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即观者。只有观者的观看角度,才能看到艺术发展的本质与转变的根源。

  • 标签: 视觉艺术 观看 思维
  • 简介:徐贵祥新作《特务连》,以一种宏观到微观的透视角度,对一段还没有走远的历史进行观照,试图挖掘和探讨战争和本质意义及它对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以此为话题,作者就新时期以来作家和作品的关系、军旅文学作家和地方其他作家的关系、作家个体性格与作品表现风格的关系、文学创作与影视艺术的关系等方面展开对话。

  • 标签: 长篇小说《特务连》 军事文学
  • 简介:水墨套色石版画是运用石版画特有的水墨技法,由多个色版套印完成的彩色石版画。黑白石版水墨画对透明的领悟、印痕的表现、视觉符号的运用、以及石版特有肌理的挖掘都在套色石版水墨画中得以充分运用,形成水墨语言个性化

  • 标签: 石版画 套色 视觉符号 传统山水画 情感 水墨画
  • 简介:云南昭通发现东汉陶佛像,具有螺发、高鼻、身穿通肩大衣、U形衣纹、右手施无畏印等佛像仪轨特征,受到了印度初期秣菟罗和犍陀罗佛像的影响,与四川早期佛像特征相似。昭通陶佛像是我国最早的陶佛像,对长江中下游吴晋时期陶瓷佛像和北方巍晋十六国时期铜佛像产生了影响。它填补了印度早期佛教艺术滇缅道传入的缺环,对我国佛教艺术的产生和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云南昭通 东汉陶佛像 佛像起源
  • 简介: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我最喜欢的书,它是小而又小、薄而又薄的《李后主词》(词学小丛书之六,胡云翼编,上海亚西亚书局出版)。是50年代在北京旧书摊上买的,买时已经不新,现在越发陈旧,我却珍爱如初。几十年来,它伴我上山下乡,迁徙流放,别的书肯于舍弃,唯独这本小书,始终带在身旁。我体会到,每当失意落寞时读它,对词的理解就越深,尤其是李煜后期的那些作品,常能引起共鸣。

  • 标签: 典型问题 抒情主人公 主词 叙事作品 典型形象 上山下乡
  • 简介:继“空间转向”之后,学术界各领域纷纷掀起对“空间”的研究。叙事学界也开始“空间”维度探索叙事问题,即空间叙事研究。以此为学术背景,出现了不同学科方向的空间叙事研究。就戏剧艺术而言,也开始“空间叙事”方面的研究。结合戏剧艺术的特性,“空间”的内涵及其与时间的辩证关系论证戏剧空间叙事的合理性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 标签: 戏剧 空间 时间 叙事
  • 简介:广告文案课程在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应摆脱传统广告文案教学单纯语言修辞训练的窠臼,注意广告设计和运作能力提高的角度建构教育理念、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育方式,使广告文案教学同设计专业其他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完善学生的广告创意力和艺术表现力。

  • 标签: 语言写作训练 广告能力 策略训练 文案与设计交叉
  • 简介:20世纪80年代的浙江美院,既是传统画的重镇,又是新潮美术的一大策源地。作为国画系学生的张捷,曾为新潮所激荡,作品参加过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也尝试过用新的手法(如制造肌理)革新中国画。进入90年代,他

  • 标签: 中国画 顿悟 渐修 山水画 作品 研究传统
  • 简介:“趣味”这样一个著名的传统美学术语向我们证明:最初,味觉经验并未明显审美经验中分离。在鲍姆加登“感性认识的科学”这一定义中,味觉并未受到排挤。它与审美经验分享了诸多特征,如:感性、主观性、相对性和个体性,因此它有理由入选美学的领域。可是,人们根据非功利性、精神性、普遍有效性和丰富性这些原则,在味觉层面的“口味”和审美层面的“趣味”之间发现了鸿沟。审美经验似乎优越于味觉经验,并且仅仅诉诸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这种源自柏拉图并由康德发展起来的分野,在很长时间内为美学所接受。可是,如果仔细检查这道鸿沟,我们会发现:味觉经验也有可能变得非功利,具有精神性以及广泛的有效性。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味觉感官去进行审美体验。预言一种诉诸味觉的新艺术形式,也是合理的。

  • 标签: 味觉 审美 口味 趣味
  • 简介:2011年,国内几乎每个电影研讨会都会不自觉地把台湾电影作为一个讨论的热点。讨论台湾电影时,人们很难忽视一部大热的青春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由青年作家九把刀执导,以下简称《那些年》),此片在台湾的票房四天破亿,制造了近十年来最快破亿的速度,最后票房高达4.1亿新台币。不仅如此,它的辐射力远扩香港与内地,在香港以六千多万港币的不可思议的票房成绩,正式超越了明星导演周星驰执导的《功夫》,成为香港史上最卖座的华语电影。而在内地,2012年1月6日上线,截止13日,斩获5000万民币,一举超过了《海角七号》,成为内地影史上最卖座的台湾电影。一时之间,媒体、学者、观众争谈《那些年》。

  • 标签: 青春电影 欲望叙事 台湾电影 快感 《海角七号》 青年作家
  • 简介:“家住安源萍水头,三代挖煤做马牛……”优美抒情的京剧唱腔回响在我的耳畔,又把我带回到了《杜鹃山》色彩斑斓的戏剧场景之中。这部作品曾经感动过千百万观众,但人们未必知道,在幕后,话剧Ⅸ杜鹃山》到京剧《杜鹃山》,它的创作、改编过程中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 标签: 《杜鹃山》 京剧唱腔 话剧 戏剧场景
  • 简介:2012年新春,谢德庆为他第一本作品集《现在之外——谢德庆生命作品》在台湾发行的中译本而公开现身,然而关于他的阐述,却掉落到西方当代艺术的语境之中。

  • 标签: 台湾地区 现代性 记忆 当代艺术 作品集 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