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直接目睹了这场人类灾难,见证了战争的荒谬性与摧毁力,从而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理想、文化和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因此失去说服力,急需一种全新的精神理想作为代替。翌年,在法国,由一群参加过战争的年轻人发起了"超现实主义运动",该运动表现为一种激进的、全新的文艺思潮和精神革命,关涉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领域尤其是诗歌创作,这场世界性的运动历时半个世纪,终结于1969年。

  • 标签: 超现实主义者 文艺思潮 理性 精神分析 人类 逻辑
  • 简介:学界对洛夫晚年作品《漂木》的研究,重在挖掘"天涯美学"的价值构成、漂泊感的本土情怀、悲剧意识的诗学呈现等等。本文重在探视《漂木》所蕴含的生命意识与作者的本己关怀,以及人类存在的终极困境。诗人的发轫点重在描摹颓废、绝望与虚无的本体情绪,其显身情态具有存在论特质。时间绽出、本真追求、有死性焦虑、自由诉求等在场揭示,彰显了存在主义的价值性向。

  • 标签: 洛夫 《漂木》 有死性 本真自我 存在主义
  • 简介:一如果要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寻找起点,相信很多研究者都会将其指向一九八一年朱虹为《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所写的序言。虽然起点不晚,但相对于同时进入中国学界的其他西方理论和思潮,它在一九八。年代的影响力并不算大。第一部在国内问世的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论文集是一九八九年翻译出版的玛丽·伊格尔顿的《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此后才出现大规模的有计划的对西方女性主义经典文本的翻译和介绍。

  • 标签: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中国化 西方理论 西方女性主义 翻译出版 美国女作家
  • 简介: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在语言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验,它以'反常化'来破坏僵化的语法规范,通过'断裂'来创造新奇、含蓄的艺术效果,通过借鉴电影蒙太奇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创造出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现代主义文学 陌生化 语言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各种全新的基本观点以及由此发展形成的几种教学策略,并讨论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新的知识结构的建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建构主义 认知结构 教学策略
  • 简介:《哀伤的墙》以'巴以冲突'为背景,从平民视角出发,讲述了一个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男人揭开妻子成为恐怖分子的秘密,挖掘恐怖的根源和展示人性的脆弱。这个作品可以从种族主义,符号学理论,创伤理论等角度分析,作家在作品中巧妙运用一系列意象,利用象征手法来深化主题。本文试从象征主义为切入点,剖析其蕴涵的思想内涵,继而揭示凸显小说的主题。

  • 标签: 意识 巴以 象征
  • 简介:引言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开始崭露头角。西方后现代主义促使美国黑人文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美国黑人文学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黑人是美国最大的少数族群,自从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开始,就用心声和行动向奴隶主们进行反抗,他们为后来反对种族歧视和黑人解放运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标签: 女性主义文学 美国黑人文学 西方后现代主义 莫里森 解构 托尼
  • 简介:《觉醒》描绘了女主人公艾德娜女性意识觉醒和追求独立的一系列尝试和行动。小说以女主人公的死亡诠释了女性的自由抉择。本文将从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的角度,来探讨女主人公艾德娜怎样在三重自由观的影响下走出了女性自由道路。

  • 标签: 《觉醒》 存在主义自由观 选择
  •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提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本文我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和谐 定义 阶段 方法
  • 简介:林语堂的文学观念与西方表现主义文论有着复杂的关系,迄今为止的研究资料,只是从文学观念方面概括性地对林语堂与表现主义文论的关系作了探讨。本文就林语堂与表现主义文论的两大代表人物斯宾加恩、克罗齐的事实关系,从文学本体论、文学的功用、文学批评等三方面进行事实清理,并分析了林语堂接受表现主义文论的原因在于他思想上与道家精神相通,他的个性特征,五四时期的时代传统的影响。但他对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理论知之甚少,其文论缺乏时代感和社会历史性,使他的文论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但总的来说林语堂的表现主义文论解构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主流文学观,继承了“五四”以来提倡个性、主张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

  • 标签: 林语堂 表现主义 斯宾加恩 克罗齐
  • 简介:弗·杰姆逊从社会历史的高度把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历史分期,认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分属资本主义的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逻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应的文化形式是现代主义和先锋艺术。表达的是危机、焦虑、个性风格和对深度模式的追求;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对应形式是后现代主义,体现的是文化与商品、消费结合的文化表征。根据这一思路来考察中国9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我们发现,90年代的中国是“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多元并置杂糅的社会历史形态,出现了时间、空间和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文化形式 历史意识 叙述模式 中国 文化精神
  • 简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目前备受教育界推崇,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和交互性,文章论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以及对高级阶段的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指导作用。

  • 标签: 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启示
  • 简介:<正>全球化的今天,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后现代主义观念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它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对于国门大开的中国,亦是如此。这个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生发的思潮,是生活在"物化"时代人类必然的应对策略,是对传统的哲学、美学、伦理学、道德、政

  • 标签: 现代主义诗歌 诗歌形式 文化政治 汉语诗歌 中国新诗 现代派诗歌
  • 简介:以“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一场文学运动的名称,是19世纪后期的事。1886年9月18日,长期定居于法国的希腊年轻诗人莫里阿斯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了题为《象征主义宣言》的文章,正式亮出了“象征主义”的旗号,用来指称已经出现的“在艺术方面具有创造精神”,使用“过度的夸张,奇特的隐喻,颜色与线条配合和谐的崭新词汇”,以波德莱尔为先驱的一派作家,一场文学运动。从这时开始,象征主义文学便正式在文坛上出现了。一、象征主义文学诞生的独特背景象征主义首先出现于法国。法兰西民族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民族。18世纪时,这个民族中的孟德斯鸠、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人,首先树起了反叛的大旗,掀起了一场影响全欧的启蒙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向教会展开了猛烈进攻,直接动摇了封建大厦的根基,导致了1789年的大革命。这场大革命意义深远,它不但在政治上引出了一个资产阶级的时代,而且在思想上引出了一个自由主义的时代。而思想上的自由主义在文学方面的体现,就是轰轰烈烈、影响全球的浪漫主义运动。在浪漫主义运动中,作家们打碎了古典主义的种种清规戒律,我行我素,表现出个性的绝对自由,于是,文学史出现了一个新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讲,浪漫主义运动...

  • 标签: 文学艺术 象征主义文学
  • 简介: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40年代到60年代,是风靡欧美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有丹麦的克尔凯戈尔、德国的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以及最著名的法国的萨特。萨特运用文学手段,著作宣传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在战后影响力迅速扩大,从而诞生了大批对人的存在问题专门探究的作家,如丹麦的克尔凯戈尔,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法国的加缪和萨特。他们相信的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就是地狱"。存在主义思想宣称首先有人的

  • 标签: 中的存在主义 作品中的 存在主义思想
  • 简介:在迄今为止的小说创作中,毕飞宇虽然进行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尝试和探索,但他的作品所呈现出的总体风格却基本上是统一的,那就是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象、形而E与形而下、真实与梦幻的高度和谐与交融。他的小说有着丰满感性的经验叙事的特征,但同时他对于抽象的形而上叙述又有着更为浓

  • 标签: 毕飞宇 小说创作 感性精神 现实主义 生活题材 人性精神
  • 简介:在当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伦理的无序化是一个同时并存的现象,以至于网络上有如此形容:"形势大好、秩序大乱、人心大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何走向社会和伦理秩序的重建?苏州春秋书院在2011年8月6-7日邀请若干学者与企业界人士一起,召开了"当代中国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就这些问题展开深入对话。本刊获得授权,摘要刊出部分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 标签: 核心价值 自由主义儒家
  • 简介:摘要社会主义对整个二十世纪的人类历史影响深远,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苏东剧变之后陷入低潮,但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拉美的社会主义浪潮和左翼政权的兴起,拉美人民希望摆脱固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探索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意义重大。

  • 标签: 拉丁美洲 社会主义 左翼
  • 简介:<正>《学徒的神仙》是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的代表作,作品中所表现的对弱者的同情被认为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但是细细读来,却发现其中的人道主义是苍白的。一、"人道主义"的代表作志贺直哉是日本大正时期的文学巨匠,白桦派的创始人之一,曾被郁达夫赞为"具备全人格的大艺术家"。他创作了为数众多的短篇小说,其中《学徒的神仙》被称为其人道主义的代表作,并由此被称为"小说之神"。《学

  • 标签: 志贺直哉 自我中心主义 不知道 面对自己 乌托邦式 心理满足
  • 简介:中国新生代导演王全安,选择了《白鹿原》这部被称为"雄奇史诗"的文学作品作为电影素材,影片公映后外界评价褒贬不一,其中质疑之声绝大部分来自于整部影片对田小娥这一角色的浓重着墨,而这一角色在原著中并没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分量。然而,如果电影评论者能换一个视角去分析这部影片,或许就能理解导演王全安的用意。文章从女性视角下的男性、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和女性视角下的社会三个方面,以女性主义视角观照影片《白鹿原》。

  • 标签: 《白鹿原》 陈忠实 王全安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