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四月的树林,像是用绿色的蜡笔满满地涂了一遍。阳光从树缝里钻出来,照在树下的灌木丛中。勤劳的喂喂此时正挎着小篮子,采摘着野果子。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娜莎酒吧李西东是娜莎酒吧的常客。娜莎酒吧在这个小城十分有名,不是因为歌舞表演,更不是因为令人HIGH的音乐或药物。它的秘诀是一对天生丽

  • 标签: 鸡尾酒 爱情 酒吧 玛格丽特 味道 酒杯
  • 简介:月亮里来了月亮里来了,有一种失重的古建筑,被众人抛弃肮脏而繁忙的海滩上。降临了,要租椅子吗?二十块钱一把,然后是黝黑的云照耀着黝黑的皮肤河流,相爱是困难的。

  • 标签: 月亮 组诗 古建筑
  • 简介:<正>原来说好了要回来过元旦的小弟三十一号晚上打来电话,说厂里生产太忙了,实在抽不开身回家,特别托我每年元旦惯常的家庭聚会上,代表他敬妈妈一杯酒。新年之夜合家团圆之际,看着妈妈和弟媳怅然的神情,想起"独在他乡为异客"的小弟,我心里头也涩涩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儿。

  • 标签: 在远方 一杯酒 告诉我 八十一难 一封信 令人
  • 简介:再过几天,我亲爱的哥哥就走了一年了。哥,天堂还好吗?让我给你说说走后的日子吧。走后没几天就是春节,大雪盖满整个山头,我和姐妹们都没心情过年,看着用血汗修筑的六层新房,我的心和那些砖块一样冰冷。千里之外最放心不下的妹妹带回清华大学的男朋友,都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和你一样最有经济头脑的妹妹给你买了1000多元一件这辈子都没穿过的衣服,

  • 标签: 天堂 清华大学 男朋友
  • 简介:如果,冬天来看我请提前下一场雪,下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要足够埋葬我上半夜徘徊不定的脚印趁未到,我要提前去城里抽一升血买一件棉衣,顺便跑步回来让残余的红润爬上脸颊,开成两朵最喜爱的梅,驿外断桥边。

  • 标签: 冬天 棉衣
  • 简介:相聚的路上这掩盖不了的欢愉:我相聚的路上阳光照在合欢上,照着它们啪啪打开的声响一些花过于紧张一个恍惚就打着转,落到地上我几次碰倒了桌上的水杯桌上的水映出窗外乱飞的云光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正>亚平正在街上漫步,老哲突然打来电话。他的心一悸,于是便跑了起来,而且跑的投入而张扬。弄得街道上的人投来惊异的目光,以为碰见了疯子。“哎哟!”一个女孩被他撞了个趔趄,手里提着一袋苹果滚落了一地。“对不起,小姐,我……”话还未说完,他便急匆匆地跑远了。太阳羞涩地把自己藏进了山腰里。校园夕阳的古铜色的余晖下尽情地撒娇。

  • 标签: 月光下 不知道 不谙世事 第一声 炒西施舌 一只手
  • 简介:终于读完了作家张炜的十卷本著作《高原》,断断续续用了三个月时间。中间随手记了一些零碎杂感。

  • 标签: 高原 张炜 杂感
  • 简介:2017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中午12时18分,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终身研究员,著名红学大师、文史大家冯其庸先生在北京潞河医院溘然仙逝,享年93岁。2017年2月5日,冯其庸先生的告别仪式八宝山殡仪馆举行,现场肃穆隆重,冯其庸先生生前亲友、学生、后辈以及众多仰慕者云集,向先生做最后的告别。沉痛悼念冯其庸先生的遗像前正中放着冯先生夫人夏菉涓的挽联。

  • 标签: 冯其庸先生 红楼梦学会 北京潞河医院 红学研究 向先生 冯先生
  • 简介:迟宝贵是佳木斯评剧团的丑角演员,其实他多才多艺,不仅丑角,花脸、老生、武生行行通,评剧、京剧全都行,拉起板胡、京胡来还能自拉自唱,打起鼓来能敲出十几种花样,可他最爱的还是丑角,因为丑角能引人发笑。他说,笑不仅是高兴,还能治病,一个名人说过,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沓医生。

  • 标签: 引人发笑 起鼓 敲出 人说 名角儿 银行工作
  • 简介:(一)读《西昌籍部分抗日阵亡将士英名录》倭寇铁蹄震九州,西昌儿女赴沙场。敌忾同仇除魑魅,合力齐心灭魍魉。热血拼洒卢沟桥,为国捐躯台儿庄。白刃肉搏雨花台,首身喋血黄浦江。

  • 标签: 西昌 纪念碑 抗战 卢沟桥 台儿庄 雨花台
  • 简介:我的母亲朱敏很关心家乡的建设。不久前,我去成都出差,母亲特别叮嘱我,一定抽空回仪陇老家去看看。仪陇的水变,山也变,爷爷听了一定会含笑九泉

  • 标签: 朱德 部队 元帅 母亲 家乡 纪念馆
  • 简介:1946年3月,大地回暖。一队革命青年背起简单的行囊从延安出发了。他们是带着中国共产党的“扎根群众、发动群众”的使命,向着东北行军。“东北很大,落脚何处得走着瞧。”除了途中坐了三段短途火车和在内蒙古大草原搭了一段长途汽车外,他们一路靠布鞋跋涉了数不清的山山水水,历时五个月,秋风落叶时到达了哈尔滨。

  • 标签: 老师 李清 乾坤 中国共产党 长途汽车 内蒙古
  • 简介:吟秋先生的一生是以谨慎厚道、待人以诚而名世。他这么做了,也教育着学生、亲人们这么做,执着地延续了书香世家的传统。品行如一,恪守规矩是他的为人宗旨,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外公王个移先生早在抗战时期就与吟秋先生同在东吴大学任教并结为至交。解放后,亦经常书信往来。记得七十年代初的一个盛夏季节里,我到上海看望外公、外婆。外公叫我坐到他身边,亲切地对我说:"建军,已学书多年,应该帮你苏州找一位老师了!苏州有一位我非常敬重的书法家蒋吟秋先生,与我同年,他可是一位对国家有功之人哦!我写封拜师帖带去,他一定会很乐意地接受的。"回苏后,我利用厂休日怀揣"外公的拜师

  • 标签: 书法教育 苏州市 书法家 书写 知识分子 研究组
  • 简介:2018年10月29日,著名红学家李希凡先生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91岁。由此不禁联想到2012年5月31日周汝昌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年月22日冯其庸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短短6年间,红学界的三位元老相继离世,由此带给红学界的巨大损失,的确是无法承受之重!

  • 标签: 李希凡 红楼 红学家 逝世 北京 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