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石油绝大多数从中东和非洲进口。鉴于目前马六甲海峡的形势,中国应该修建一条从缅甸西部的实兑深水港到昆明的输油管道。中国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支持修建中缅石油管道计划。但是,要把这项计划变成现实,还需要克服许多障碍。

  • 标签: 马六甲海峡 中缅石油管道规划 实兑港 昆明市 美印因素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对抗淹没在一波又一波的全球化浪潮之中。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安全定义也随着这种宏观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着巨大变化,从最初强调军事安全逐渐转向重视多元安全拓展。西方学者就此明确指出:以军事问题为中心的国家安全概念越来越难以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境,其象征性作用也在下降。传统意义上的安全难以成为政府面对的首要问题。

  • 标签: 国家安全 国际石油 世界格局 石油政治 政治学 评介
  • 简介:老挝人民革命党政治于4月7日上午至0日下午召开了关于青年工作的扩大会议。会议由总书记凯山·丰威汉主持,凯山在会上作了报告,他谈了青年的具体历史作用,尤其是老挝革命青年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党在今后培养教育青年的任务。会议还交换了对青年作用的看法,检查了各级党组织对青年的领导情况,研究今后培养教育青年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最后会议通过了关于党和政府加强对青年工作的决定。(小凝编译)

  • 标签: 青年工作 老挝人 革命青年 人民革命党
  • 简介:中日对俄罗斯石油管道之争经历了从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这一过程,俄罗斯经过全方位的辩论与权衡,最终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确定了泰纳线管道方案。回顾这一竞争历程,日本争夺俄罗斯石油管道实质是一场对其多重国家利益的角逐,既是保证日本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争夺日本在远东的地缘优势,并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而进行的一场实现多重国家利益的角逐。

  • 标签: 日本与中国 俄罗斯石油管道 国际关系
  • 简介:俄罗斯石油工业10年来走过了一条从国家垄断到放开市场、到无序竞争,又从无序竞争到国家调控、规范市场的道路,逐步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经过数年的市场整合,俄石油工业基本上形成了以十几家大石油公司为主、150家中小石油公司为辅的格局.未来,应改变目前的小石油公司过多,世界级石油公司大少的局面,必须实行联合,以便与世界石油巨头竞争.

  • 标签: 俄罗斯 石油公司 石油
  • 简介: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开始推行石油分成合同制度,在现代石油开采合同机制中,形成了异于传统特许制的新合同关系,其突出变化在于改变由外企完全控制经营的局面。规定特许制度所没有的管理条款,强调东道国介入石油运营管理,国际石油公司不再垄断石油开发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但在外国石油企业依然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情况下,管理条款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有待分析。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油气 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 石油合同 石油分成合同
  • 简介:东盟国家与世界石油市场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是纯石油出口国,新加坡是一个炼油业基地,菲律宾与泰国则是纯石油进口国,为此,1973年和1979年开始的石油价格两次暴涨,对东盟各国经济的影响,便显得苦乐不匀,迥然不同。按照常理,产油国应在石油涨价中增加收入,提高经济发展实力;非产油国则会扩大石油进口支付,加重财政经济困难;而炼油国将在石油加工中获得好处。但这毕竟是普通

  • 标签: 两次石油危机 东盟国家 石油进口国 石油出口国 世界石油市场 石油收入
  • 简介:<正>印度尼西亚的天然石油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的蕴藏量,根据1960年底的資料数字为128,910万吨,即佔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的石油蕴藏量之87.6%,佔資本主义世界的石油蘊藏量这3.5%。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开采发展也极为迅速,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近几年。1960年以来,

  • 标签: 外国石油公司 天然石油 外国资本 美孚石油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东南亚
  • 简介:<正>想对各个东南亚国家的石油资源政策——也就是怎样获取石油储量的有关政策方面的问题——作出全面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对每个国家的能源实况有所了解。石油贸易市场的情况能够提供石油储量求与供两个方面的分析资料。政策制订者利用资源基

  • 标签: 能源结构 东南亚国家 石油贸易 石油储量 石油资源 政策制订
  • 简介:一、前言南海是位于我国大陆南方一片辽阔浩瀚的海洋,外国人称为南中国海。南海北接我国广东、福建和台湾三省,西临印度支那半岛的越南和马来半岛的马来西亚,东面和东南面与菲律宾群岛和巴拉望群岛为界,南部同马来西亚沙巴、沙捞越两州和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等岛与太平洋相邻,并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以及马六甲海峡分别与太平洋

  • 标签: 石油勘探 石油公司 南海海域 钻井公司 沙巴 南中国海
  • 简介:一、石油价格暴涨的背景1971年—1980年的十年间,国际石油价格多次上涨,其中,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价格暴涨被人们称为“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二次石油危机”。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石油能源的产销一向受到普遍关住。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中东、北非等产油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高价出口工业品,低价掠夺石油资源越来越不满。为了抗衡这种不等价贸易,谋求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改变西方国家长期压

  • 标签: 石油价格 石油危机 石油资源 石油产量 石油收入 外国石油公司
  • 简介:一、开采石油、天然气、凝析油的原料基础和产量目标优先开发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产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形成新的石油、天然气、石油天然气再加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氦工业中心,向太平洋市场(亚太地区各国及美国太平洋沿岸)供应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天然气深加工产品。

  • 标签: 石油天然气 东西伯利亚 远东地区 工业发展 太平洋沿岸 天然气化工
  • 简介:每年,印度尼西亚国营石油公司及其外国承包商都花费了超过25亿的美元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油田进行勘探和开采。一半以上的资金是用来支付给石油服务分包商,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包括勘探、开采、贮藏和转运等设施的建筑,以及提供技术、设备、材料、熟练劳动力和油轮租赁——这些都是石油公司所不能或不愿意自己提供的。在70年代初以前,在印度尼西亚开办的所有石油服务公司都是外国拥有和管理的。在70年代中后期,印尼政府有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印尼国营石油公司 外国石油公司 石油服务公司 原住民 公司集团
  • 简介:俄罗斯石油储量和开采量均位世界前列,石油和石化产品的大量出口对俄罗斯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009年2月,俄罗斯政府通过了对东西伯利亚石油出口实行零关税的决议,对这项新政出台的背景及执行期限等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加深对俄罗斯石油出口政策的进一步理解。

  • 标签: 俄罗斯 东西伯利亚 石油 出口关税
  • 简介:哪里有压迫和剥削,哪里就有反抗和斗争。印度尼西亚人民为维护本国石油资源、反对外国垄断资本的掠夺,曾进行长期的斗争,特别是1958年、1963年和1965年三次接管外国石油垄断公司的斗争,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它是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经济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石油资源 印尼政府 苏哈托 外国石油公司 民族经济 原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