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2008年5~10月对废水中氮深度处理效果,采用Monod动力学模型对该人工湿地进行模拟并验证,分析进水中NH4^+-N和NO3^-N含量与其去除率相关性以及COD/NIL4^+—N、COD/NO3^—N对降解系数影响。结果表明,①复合湿地组合形式对NH4+-N和NO3--N去除率分别介于66.0%~77.1%和46.2%~77.2%之间;(2)Monod模型对人工湿地中NH4+—_N和NO3-—N去除率预测值与实验观测值吻合程度较好;③NH4+-N和NO3--N去除率分别随着其在进水中含量增加而增大;④进水中COD/NH4+-N与凤Ht^+N呈负相关关系,而COD/NO3-—N与/(NO3-N呈正相关关系。人工湿地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受到进水中NH4—N和NO3-—N含量限制,氮去除率随着进水中NH4+—N和NO3-—N浓度增加而增大。有机物和NH4+—N在人工湿地中降解可能存在竞争氧关系,可利用碳源构成了反硝化作用限制因素。

  • 标签: 复合人工湿地 深度处理 Monod模型
  • 简介:利用GIS技术,计算医疗机构质量指数、距离指数以及频率指数,同时构建福州市市区医疗机构优势度模型,并实现了GIS空间分析可视化.研究结果显示:1)福州市主要综合性医疗中心大部分分布在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仓山区数量较少.2)随着福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医疗机构发展跟不上人口分布变化,在金山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建议有关部门给予重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医疗站点.

  • 标签: 福州医疗机构 距离指数 频率指数 质量指数 优势度模型
  • 简介:运用坡面径流小区,研究了闽北裸露坡地水土流失与不同雨强关系,结果表明:1)裸露坡地径流量受雨强影响较小,小雨和中雨时径流量与雨强呈线性相关,大雨时径流量与雨强不相关.2)雨强对土壤流失量影响高于对径流量影响.在降雨量相近情况下土壤流失量与平均雨强呈线性关系.3)各时段雨强与裸露坡地土壤流失量相关性表现为,I10〉I30〉I60,在不同雨型时均以I10拟合效果最好.

  • 标签: 降雨强度 水土流失 裸露坡地
  • 简介:以扎龙湿地龙泡子为研究对象,利用58个实测水深数据和季相最接近QuickBird数据,建立湖泊水深反演模型。探索性地建立了单波段和多波段组合线性(多元)回归模型、指数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微分模型和对数模型等;通过对比模型决定系数R2,比较模型精度;线性模型、对数模型、指数模型和幂指数模型R2小于0.5,而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2大于0.5,精度相对较高;筛选出拟合度较高模型,用20个实测验证样本,采用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进行模型精度评价;最后,利用精度较高模型,进行龙泡子水深反演计算。水深反演结果表明,用选出模型反演得到龙泡子水深基本一致,为170~200cm,即使有稀疏水草覆盖,依然可以表现出水深渐变趋势。以蓝、绿、红和近红外波段多光谱遥感反射率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湖泡水深反演模型y=123.990-3.332B1+183.859B2-237.133B3-37.143B4(y为水深;B1、B2、B3和B4分别为蓝、绿、红和近红外波段水体反射率),能较好地反演扎龙湿地湖泡水深。

  • 标签: 水深反演 湖泡 多光谱遥感 扎龙湿地 经验模型
  • 简介:采用样带法对泉州湾桐花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桐花树种群趋于随机分布;桐花树种群丛生指数I,扩散指数Iб,聚块性指数m·/m等指标值对1.0离差没有显著偏离,负二项式参数K值为负值.从幼苗群、小树群到大树群,桐花树植物种群分布格局动态规律为随机型→随机型→集群型或随机型;秋茄种群分布格局动态规律为集群型→随机型→随机型.

  • 标签: 桐花树 湿地 泉州湾 负值 指数 秋茄
  • 简介: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决定西南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问题,其中植被生态恢复无疑是极为基础和重要环节之一,物种选择又是重中之重.通过互联网搜索、文献阅读和野外实地考察,针对喀斯特分布极广且石漠化最为严重贵州省,本研究调查和分析了喀斯特山区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所选择物种分布现状,对其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希望能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尤其是对即将全面铺开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在贵州省78个岩溶县(市、区)328个地点,共调查收集到用于植被恢复物种87种,其中生态林物种26种(主要是松、杉、柏、香椿、杨树和车桑子等),经济林物种47种,包括26种药用植物(太子参、天麻等)和其他21种经济林物种(茶、油茶、梨、桃、李、板栗等),另外有牧草14种(白花三叶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这些物种聚集或零散种植在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区:A区(黔西高原山地)、B区(黔中丘原山地)、C区(黔东低山丘陵)和D区(无石漠化).就恢复效果而言,油茶、茶、中药材、花卉栽培及草地畜牧业均显示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良好势头,板栗、核桃、花椒、桃、梨等经济林物种也在其生长适宜地取得了良好生态和经济效益.然而,植被生态恢复中所营造的人工林,均存在树种单一、物种配置简单、经营粗放等问题,林分整体功能和生态、经济效益较低,亟待进行改造;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也需要采取不同物种配置措施.

  • 标签: 喀斯特 石漠化 植被恢复 评价 物种配置
  • 简介:基于传统偏离-份额分析(SSM)以及动态偏离-份额分析,首先对中国西部地区12省(直辖市、自治区)产业结构进行横向对比,再结合云南省产业结构历年纵向分析,旨在为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云南省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上均处于相对落后地位;2)云南省第二产业结构优势不明显,具备一定竞争力优势,但同西部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3)云南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竞争力优势不明显,产业结构优势未能很好转化为竞争力优势;4)云南省应根据自身优势及存在问题,抓住机遇、制定对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标签: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模型 云南省
  • 简介:Tamarixnabkhaisoneofthemostwidespreadnabkhas,distributinginthearidregionofChina.Basedontheobservationsoutdoorsandthesimulationexperimentsinlaboratories,analysisinthispaperreferstothebiologicalgeomorphologicfeaturesandgrowthprocessofTamarixnabkhasinthemiddleandlowerreachesoftheHotanRiver,Xin-jiang.And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ecologicaltypeofTamarixinthestudyareaisakindofTugaicsoilhabitatbasedonthedeepsoilofthePopulusDiversifoliaforestsandshrubs.Thistypeofhabitatcanbedividedintothreekindsofsub-habitatswhichdemonstratethefeaturesofecologicalenvironmentofTamarixnabkhasduringthedifferentialdevelopedphases.Meanwhile,theTamarixnabkhacanexertintensifieddisturbancecurrentonwind-sandflowontheground,anditsrootandstemsnotonlyhavestrongpotentialofsproutingbutarecharacteristicofwinderosion-tolerance,resistancetobeburiedbysandandrespectivelytoughrigidofthelignifiedbranches,forithasaratherlongerlife-time.Thus,thewindspeedprofileinfluencedbytheTamarixnabkhaisdifferentfromthePhragmitesnabkhaandAlhaginabkha.Andthestructureofthewindflowisbeneficialtoaeoliansandaccumulatingin/aroundTamarixshrub,whichcancreateuniqueTamarixnabkhaswithhigheraveragegradientandlongerperiodicityoflife.Tamarixnabkhaevolutionintheareaexperiencedthreestages:growthstage,matureandsteadystageandwitheringstage.Ineachstage,morpho-logicalfeaturesandgeomorphicprocessofTamarixnabkhaaredifferentduetothediscrepantinteractionbetweenthenabkhaandaeoliansandflow.

  • 标签: TAMARIX Nabkha BIOLOGICAL GEOMORPHOLOGY development mechanism
  • 简介: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11期枯水期(4月)普者黑湖LandsatMSS/TM/ETM+/OLI影像数据,研究1977-2014年期间枯水期普者黑湖面积变化;从降水量、农田面积、总人口和GDP等角度,探讨其发生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1977-2014年期间,普者黑湖面积波动变化,除2002年和2009年出现面积大幅增加外,其它时期湖面积在萎缩,且自1977年以来,普者黑湖面积萎缩速度在逐渐加快,2009年湿地公园建成后,其面积萎缩速度有所减缓;2普者黑湖面积缩减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干扰,湖面积萎缩与当地GDP和农业生产总值增长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不相关;3普者黑湖面积减少地段主要集中在天然堤带、泛滥平地带和湖泊洼地带以及中游人口集中村庄附近,减少湖面积44%被开垦成农田;4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建成有效减缓了湖面积萎缩态势,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达到了湿地保护目的。

  • 标签: 普者黑湖 岩溶湖泊 湖泊面积 枯水期 遥感影像
  • 简介: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4.6℃[1]。温度升高能够促进植物自身光合特性以及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含水量、养分有效性、pH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生长、生物量生产及分配、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2-3]。在过去十几年里,许多生态学者针对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如徐满厚等[4]研究发现,增温能增加高寒植被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

  • 标签: 生长特征 地上生物量 全球平均气温 土壤含水量 土壤特性 养分有效性
  • 简介:江湖阻隔造成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呈现出退化态势。维系洪湖湿地生态功能需要一定水量与适宜湖泊生态水位。根据洪湖湿地综合生态功能对湖泊水位不同要求,确定了洪湖合理生态水位,以作为科学调度控制水位重要依据,要建立有机江湖联系机制,合理而科学地调节洪湖与长江关系,有利于恢复洪湖湿地生境,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

  • 标签: 湿地 生态水位 江湖联系 洪湖
  • 简介:试论福建省降水量不均匀性谢皎如(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一、前提福建省东临面积最大海域──太平洋,西靠面积最大陆域──欧亚大陆。境内地形多样,降水量在在空上呈现出明显不均匀性。由于地形对降水再分配、在全省范围内可划出潮湿、湿润、半湿润、半干燥...

  • 标签: 降水量分布 不均匀性 境内地形 欧亚大陆 水分条件 农业气候资源
  • 简介:为了掌握洪湖水质未来变化情况以及预防污染事件发生,建立了一个BP神经网络水质指标预测模型。利用洪湖1990~2014年水质指标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选取了pH、溶解氧(DO)、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氮(TN)、总磷(TP)6项指标作为预测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洪湖水质指标进行了预测,同时引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GM(1,1)灰色预测模型与该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水质指标的相关性系数都在0.998以上,平均相对误差都控制在2.5%以内,对单个指标的预测相对误差也都小于9%,明显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预测速度快,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大部分水质指标,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洪湖以及其它水域水质指标的预测和水质趋势预警预报系统中。

  • 标签: 水质 预测 BP神经网络 洪湖
  • 简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中难点与热点问题。基于《中国沼泽志》中沼泽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象因子等资料,初步建立了中国沼泽面积-气候因子之间关系模型;以三江平原沼泽为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沼泽面积波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和海拔是影响沼泽面积主要因素,可以通过线性模型模拟沼泽面积变化;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正效应,其贡献率约为+17%~+30%;非气候因素导致湿地丧失,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负效应,其贡献率为-82%~-70.1%。

  • 标签: 沼泽面积 气候变化 定量分析 三江平原
  • 简介:图们江下游发育珲春湿地、敬信湿地和防川湿地集中区,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湖泡、沼泽和人工湿地等。采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方法,研究图们江下游湿地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图们江下游湿地形成受地质和人为条件控制,其中地质条件起决定性作用;提出控制图们江下游湿地形成主要地质条件包括沉积地层、沉积物组合和构造活动;从湿地形成条件角度,分析图们江下游湿地成因,将该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2种成因类型,其中,河流湿地是古近纪以来新构造活动、特殊沉积物组合和河流改道等综合作用结果,人工湿地是对原有湿地和河流人为改造结果。

  • 标签: 湿地 形成 地质条件 成因 图们江下游
  • 简介:依据红树林生物海岸资源和生态特点,通过分析近岸围填海对红树林生态影响主要因子和生态服务功能影响,构建红树林生物海岸围填海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红树林资源、环境、生态和经济为分层指标,确定分层指标的权重以及各项指标的标准和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分级围填海适宜性为IHI〈0.75为Ⅰ级,可以实施围填;IHI=0.75~1.2为Ⅱ级,限制围填,IHI〉1.2为Ⅲ级,严禁围填.并就红树林海岸围填海适宜性分级提出红树林资源限制性指标以及评估方法应用.

  • 标签: 红树林 围填海评估 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松嫩平原是中国内陆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该区湿地类型有沼泽、湖泊、盐沼和稻田,此外还有水库和少量泥炭地.概述了该区湿地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热点.重点探讨了未来本区湿地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研究,湿地区域生态功能评价,湿地污染及其治理,退化湿地恢复和重建,湿地多样性与湿地保护,湿地资源综合利用,湿地对全球变化响应和全球变化对湿地影响,湿地-草地-盐碱地转换机制和过程和驱动力等方面.

  • 标签: 湿地 松嫩平原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