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1987年9月23日发生的日环食期间,由于电离层受太阳活动的突然扰动,Loran-C天波时传输呈现明显的变化,我们在上海天文台对这种影响进行了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与通常情况下得到的数据比较,我们发现对时间可能产生1.0-1.5微秒的偏离,而五分钟内的定时精度和校频精度两者都降低约50%-100%。在上海区域内,这种影响达到峰值的时刻延迟了约30分钟,这是处于扰动电离层状态中天波反射点变化的反映。

  • 标签: 日环食 电离层 太阳活动 食甚 Loran-C天波时号传输 上海天文台
  • 简介: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完成工程目标和科研实验任务后于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确定嫦娥一卫星的具体落月时刻,对于判定落月点和轨控精度以及后续的探月任务都有重要意义。嫦娥一落月过程,上海、昆明和乌鲁木齐3个VLBI观测站安装的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对该过程进行了全程数据记录。利用其中落月段数据,用基于短时傅立叶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计算确定嫦娥一具体落月时刻为UTC2009年3月1日8时13分6.6459秒,精确度为10~(-3)s,相应的落月点确定精度为2m左右。

  • 标签: “嫦娥一号” 硬着陆 落月时刻 短时傅立叶变换 数字基带转换器
  • 简介:首先介绍了嫦娥三任务,VLBI观测网、VLBI中心的设置和处理流程,然后简单介绍了差分单程测距(delta-differentialone—wayranging,ADOR)处理方法。重点对整个任务期间的观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几次任务进行了说明。

  • 标签: 嫦娥三号 深空探测 VLBI 相关后处理 DOR
  • 简介:本文给出类星体3C286在毫角秒尺度上的一个超分解象。它是历元1991.45用一个全球VLBI阵在波长18cm观测所得到的结果之一。整个结构延伸-500pc。在东北端有两个高亮度的子源,它们与喷流一起浸嵌于一个巨大的低亮度的发射区之中。没有检测到有反向喷流存在,我们提出了新的模型来解释这种结构形态。

  • 标签: 致密陡谱射电源 喷流 卷积斑 类星体 数据处理 VLBI观测
  • 简介:以地星状星云(PN)是由高度演化的AGB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标内(-10^4年)形成的。因此现在认为即是不是全部,许多PN的周围将保留AGB星的中性包层遗迹。分子的观测是示踪PN中性包层的重要控针。1991年10月使用美国五大学射电天文台(FCRAO)的14-m和QUARRY接收系统对两个较年青的行星状星云M1-7和M1-16以及一个年老的行星状星云VV47进行了COJ=1-0的谱线成观测,得到了这些星云CO谱线积分强度的空间分布和谱线发射的速度范围。主要结果如下:(1)M1-7的CO(1-0)发射类似CO(2-1)的接近于球形分布,整个辐射区略向东北-西南方向倾斜,且稍大于CO(2-1)的发射区,约为44″×44″。,而膨胀速度则小于CO(2-1)的结果,约为20km/s。(2)M1-16是我们观测样本光学星云最小的一个年青PN(-3″.6)。没有找到对应CO(2-1)成资料。我们的观测表明,CO(1-0)的分子射区呈椭圆形壳层结构。△α×△δ-82″×45″。可见尽管源的星云半径很小,但分子发射区有很大的促展。该源的CO(1-0)包层的膨胀速度类似M1-7也小于CO(2-1)的,大约是20km/s。边一现象味着COJ=1-0跃迁相对2-1跃迁而言分布在离电离星云较远的部分。(3)VV47是一个年老的行星状星云。最近Bachiller等人用CO(2-1)跃迁对该源进行观测,在-45,-60和-68km/s等3个速度特征上得到了VV47的两个团块型分子凝聚区,它们播散在东南和西北两个区域。我们用QUARRY系统对VV47周围12′.6×15′.0区域进行了长积分时间的CO(1-0)成测量,共得到了4个谱特征;在VV47的西北区域有-60和-70km/s两个特征,在东南区域有-45和-34.5km/s两个特征。这最后一个特征暗在CO(2-1)观测没有发现的。由不同特征速度附近CO(1-0)的谱线积分强度空间分布可见,对于�

  • 标签: 行星状星云 谱线轮廓 CO成图观测 AGB星
  • 简介:年青星一旦从分子云中诞生后,它将与产生它的母分子云发生相互作用。CO转动谱线已广泛地用于揭示恒星形成区分子云的运动学和空间结构,我们考查了71个光学选择的主序前星(PMS)的COJ=2-17谱线资料,发现除已确定的20个具有分子外向流特征的谱型外,还有其它多种谱型,如起因于自吸收的自反转轮廓和明显的双峰频谱。1991年10月用美国五大学民天文台(FCRAO)的14m天线和新建立的QUARRY接收系统对中心区CO(2-1)谱线呈现双峰特征的两个PMS星-PP11和V1515Cyg进行了CO(1-0)的谱线成观测。主要结果如下:(1)对与PP11成协的分子云以半波束间距(25″)对其周围4′.2×5′.1天区进行了观测,得到了120个CO(1-0)的发射谱。发现它们与中心处的CO(2-1)谱类似,大多为明显的双峰特征。在分子辐射开始变弱的东北边缘其双峰谱的峰谷反而比中心区下降许多,排除了CO自吸收的可能性。在PP11附近约2′.1×1′.7(也即0.21pc×0.17pc)的中心区有近乎向向同性的物质分布。它应该是PP11吹出的星风所致。中心区的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团块,由IRAS检索证明这些块不对应任何经外源,它可能是新形成的PMS星与母分子云相互作用导致分子云碎裂的结果。分析PP11峰谷速度(视向速度为零)上CO(1-0)发射的等强度分布,发现具有横向运动的强发射区主要集中在过中心星的东北-西南方向上,并向东南部有一定伸展。在PP11心区附近观测到的这种运动意味着大范围内的一种膨胀的壳层运动。但在壳层内密度分布是高度团块性的。从红、蓝速度峰上的等强分布看,强发射(包括团块)表现出的向前和向后运动在空间上有相反分布的趋势。这说明分子云相对得的这种双向运动,其轴线并不在视线方向。分析CO(1-0)发射的位置-速度等�

  • 标签: 主序前星 分子云 分子谱线 CO成图观测 星际物质
  • 简介:本文根据I型彗尾的背景材料,分析了MHD波的色散关系,探讨了螺旋波的稳定性及其演变的特征。根据初始条件的不同,有的彗尾可以产生稳定的螺旋波,有的则不然,只能是浑云状态。文章给出了理论推演,列出了观测结果,理论和观测能较好地符合。可进一步结合Hale-Bopp彗星的观测,进行对比和检验。

  • 标签: 彗尾 太阳风 螺旋波 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 简介:在利用卫星测高资料定轨的过程,大气阻力摄动的影响较大。本文在比较几种常用大气密度模型误差对定轨影响的基础上,将密度改正公式引入到Geosat卫星的精密定轨。结果显示,该公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卫星的径向定轨精度。

  • 标签: 卫星观测 大气 阻力摄动 大气密度模型 径后定轨精度
  • 简介:在2维弦论黑洞背景时空中求解了具有'tHooft的边界条件和“准周期”边界条件的Klein-Gor-don方程和Dirac方程,分别计算了相应的玻色子熵和费米子熵,发现它们具有同一发散形式,两者仅相差一个系数。

  • 标签: 二维黑洞 费米子熵 玻色子熵 热力学熵 二维弦论
  • 简介:采用Matlab语言开发了天文底片数字化处理软件SDAPM。利用该软件可以处理商用平板扫描仪输出的照相底片扫描文件。由于Matlab语言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使处理程序比用FORTRAN编制的处理程序大为简化。除了介绍程序的主要流程以外,还对该软件用到的一些Matlab特殊函数的具体用法(特别是曲面拟合)和如何解决内存不足的问题做了简要介绍。

  • 标签: 天文底片 数字化 MATLAB 曲面拟合
  • 简介:目前卫星激光测距(SLR)中所采用的IRV星历已经使用了近20年,近几年来随着对高轨卫星的测距和卫星白天测距的开展以及考虑到今后激光测距技术的发展,需要对SLR所采用的星历进行改进,以适应SLR发展的需求。从2006年8月起国际激光测距网(ILRS)将使用一种新的可用于多种目标测距的星历——CPF星历,该星历不仅可用于人造卫星的激光测距,而且还可用于月球及其转发器等目标的激光测距。该文介绍了这种SLR新星历和应用它进行卫星位置台站预报的情况,分析了其预报精度。

  • 标签: 卫星激光测距 卫星位置预报 IRV星历 CPF星历
  • 简介:给出了动态Dilaton-Maxwell黑洞背景下Dirac方程的退耦与分离变量,并通过适当的变换在动态Dilaton-Maxwell黑洞的视界附近找到了静止质量不为零的Dirac方程的有物理意义的解,导出了Hawking热谱公式、辐射温度和视界面方程。从而解决了Dirac粒子在Dilaton-Maxwell黑洞背景下Hawking蒸发的问题。

  • 标签: DIRAC粒子 HAWKING辐射 黑洞 热辐射 度规 量子效应
  • 简介:探讨了1+1维均匀各向同性闭宇宙模型的完全量子化问题,论证了1+1维量子虫洞能够带有Hilbert空间结构,内积可由微超空间度规导出,我们的研究表明物理的Hilbert空间是可分的,这可由虫洞解的离散正交基构造。

  • 标签: 量子虫洞 HILBERT空间 宇宙模型 量子宇宙学 引力理论
  • 简介:提出应用于人造卫星观测确定拖长星像中心的平均几何中心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步骤。将中值滤波应用于CCD数据的预处理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利用实际观测资料初步验证了平均几何中心法,结果表明,与通常采用的重心法相比,此方法对人卫观测的拖长星像进行中心定位的精度较高。

  • 标签: 人造卫星观测 中心定位 中值滤波 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