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2006年广州流行登革热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性质研究。方法:采用传代蚊细胞微量培养方法对2006年广州登革热病原进行分离,并通过脑内途径观察其对乳鼠的致病性;经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技术,对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病毒特异抗体及新分离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将此次分离的病原体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进行生物性质比较。结果:从57份患者血清标本中分离出10株病毒,在传代蚊细胞中可产生稳定的细胞病变并对乳鼠致病;其基因组为登革1型病毒特异的RNA分子,经鉴定为登革1型病毒;此次分离的登革1型病毒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在致细胞产生病变的时间和严重程度,蚀斑的大小、形态以及致乳鼠发病的时间等生物性质上有所不同。结论:2006年广州流行登革热病原为登革1型病毒,且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在生物性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登革1型病毒 病毒株 病毒分离 生物学性质
  • 简介:现如今的科学技术,不但向纵深发展,而且更加趋向多学科横向、交叉的综合与融合发展.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领域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成熟,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和快速提高,尤其是在我国国家层面于2015年年初全国“两会”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信息融合更被信息管理和研究部门关心和重视.本文作者结合本高职院校现实工作实际情况,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意义、发展思路及方法,以供图书馆业界对信息融合感兴趣的研究者予以参考.

  • 标签: 图书馆 网络信息资源 融合“互联网+”思想 方法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高科技的产品也层出不穷。现代社会,教育也越来越信息化,信息技术逐步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又具有形象性,主观性,直观性这些特点,而高中的地理教学的课堂也充满了丰富的时空变化与各种各样的人文风光,运用信息技术,给高中的地理课堂带来了趣味与活力。而如何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是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有作一简要探究。

  • 标签: 信息技术 地理 教学 应有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的发展问题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一直不容忽视,要想使农业稳步发展,农作物的种子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种子质量的衡量标准,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对农作物的品质及产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全国各地因为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问题而减产的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全国经营种子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而监管种子的技术相对落后,就这种现状,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种子纯度和真实性的因素,并研究了怎样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来鉴定,最后根据研究数据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 标签: 检测 品种真实性 品种纯度 转基因品种
  • 简介:传统的蛋白质组定量策略主要是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来进行相对定量.由于该方法不能对相对分子质量极高或极低、等电点极酸或极碱和含量低的蛋白质以及膜蛋白质等进行有效分离和检测,所以已不能适应目前蛋白质组研究深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定量蛋白质组的发展主要是以同位素亲和标签试剂为代表的、以质谱检测为核心的稳定同位素化学标记方法.稳定同位素化学标记结合质谱技术,使定量蛋白质组的分析更趋简单、准确和快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稳定同位素化学标记结合质谱技术在定量蛋白质组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 标签: 稳定同位素 化学标记方法 定量蛋白质组学 生物质谱
  • 简介:目的:对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miR-15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为miR-15a靶基因的实验验证提供数据支持,并为深入研究miR-15a的调控机制及生物功能奠定基础和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TargetScan5.1与PicTar两种计算方法预测miR-15a的靶基因的交集作为分析的基因集合,分别进行GO注释描述、GO富集分析和生物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结论:预测靶基因集合分别富集在转录调控、蛋白质修饰、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和蛋白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上(P〈0.01);经典miR-15a预测靶基因集合显著富集于KEGG通路数据库中的Wnt信号通路、细胞周期和p53信号通路等5个信号转导通路及前列腺癌、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黑素瘤等7个疾病通路中(P〈0.05)。

  • 标签: MIRNA 靶基因 生物信息学
  • 简介:绿脓杆菌是烧伤及外科手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而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是该菌的最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极微量的PEA便可引起肝、肾等组织细胞死亡,进而导致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这是临床上绿脓杆菌感染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同时,PEA还严重影响创口的愈合。目前临床上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控制以及对PEA毒血症的防治尚无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本实验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克隆表

  • 标签: 受体结合区蛋白 绿脓杆菌感染 外毒素A 生物学活性 包含体 外科手术
  • 简介:将不同剂量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与脱钙骨基质(DBM)分别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内侧肌间隙,三周后取材,通过组织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及钙含量的测定比较各组的骨诱导活性.结果显示,三组复合物均有骨组织生成,中、高剂量组可见骨小梁、板层骨和原始骨髓腔,血管和骨髓丰富;低剂量组的成骨量明显少于中、高剂量组,且新骨的成熟度低于其他两组,DBM少部分吸收;单独植入rhBMP-7组有编织骨形成;而DBM组可见成骨细胞的聚集.rhBMP-7/DBM复合组在ALP和Ca含量水平上与同等剂量的两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hBMP-7三种剂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充分说明DBM作为rhBMP-7的合适载体,具有缓释作用,且二者复合可起到双重骨诱导活性;而且rhBMP-7的骨诱导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RHBMP-7 脱钙骨基质 DBM 骨诱导 剂量依赖性
  • 简介:本文作者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完整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hSCGF)没有种属特异性,即可以作用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这一点与在Ca2+依赖糖识别结构域(CRD)缺失了78个氨基酸残基的截短分子(hSCGFβ)有所不同.本研究从hSCGF全长cDNA中完全删除了CRD结构域编码序列,进一步探讨CRD结构域的生物功能.由于该突变体序列GC含量较高,因此将该缺失突变体序列克隆在GST融合表达载体中进行融合表达.通过低温(28℃)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利用亲和层析纯化CRD结构域完全缺失的hSCGF突变体融合蛋白,通过检测重组突变分子的协同刺激造血活性有无改变来初步探讨CRD结构域在hSCGF分子中的生物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去掉完整CRD结构域的突变分子仍然具有造血刺激活性.据此推断CRD结构域在hSCGF分子中可能对于受体配体结合起辅助作用.

  • 标签: 细胞生长因子 缺失突变体 Ca^2+ 结构域 糖识别 生物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