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真菌甲模型,观察真菌甲时间,来探讨红色毛癣菌与短帚霉的相互作用。方法建立真菌甲模型,分为红色毛癣菌组、短帚霉组、短帚霉-红色毛癣菌混合组,分析各组甲时间。结果甲模型中,红色毛癣菌的甲时间为(9.46±1.89)d,短帚霉的甲时间为(2.62±0.96)d,混合组中短帚霉的甲时间为(2.54±0.78)d。结论体外甲模型中,短帚霉比红色毛癣菌先穿透甲板。混合组中,红色毛癣菌对短帚霉的甲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甲真菌病 模型 红色毛癣菌 短帚霉
  • 简介:本实验以抗、感基因型不同的6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胁迫处理下小麦品种(系)细胞膜性随处理时间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抗、感小麦品种(系)细胞膜对外界毒素胁迫表现出敏感特性,且抗性品种(系)细胞膜对毒素的敏感性小于感病品种(系).在毒素胁迫处理72h内,随毒素处理浓度的增大和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膜性增大,抗病小麦品种(系)的膜性增量明显小于感病品种(系).胁迫处理72h抗、感小麦品种(系)的膜性增量达到峰值,抗病品种(系)膜性增量显著小于感病品种(系),胁迫处理72h后抗、感小麦品种(系)的膜性增量均降低.可利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胁迫处理72h的细胞膜性增量评价小麦品种间抗病性的差异,进行抗病性鉴定.

  • 标签: 小麦品种 禾谷镰刀菌 粗毒素 细胞膜透性 相对电导率 相对电导率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