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变化。方法:本院神经内科中收治的 100例患有脑卒中偏瘫疾病的患者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参照组和试验组,各 50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镜像疗法,连续治疗 60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障碍变化情况。 结果: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MMT评分显著较优于参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 FMA评分显著较高与参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 201 9 年 3 月— 201 9 年 7 月收治的 1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 2 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 92% ,对照组 88%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 98% ,对照组为 8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治疗有效率也有一定的提高。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传染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脑卒中 后病发 尿潴留 临床治疗上 中频脉冲 的 电刺激 应用疗效。 方法 : 把在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来本院接受临床治疗 脑卒中 后病发 尿潴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焦虑 ,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所接治 82例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 41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医护一体化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对比。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 HAMA、 HAMD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研究对象生活质量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肿瘤放化疗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 肿瘤放化疗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于耳鼻喉科的住院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对 2018 年 8 月 到 2020 年 7 月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的 80 例患者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成乙组( 40 例)和甲组( 40 例)。乙组进行常规护理,而甲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住院时间、心理状态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P < 0.05 ) 。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甲组住院时间少于乙组 ( P < 0.05 );甲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都小于 乙组 ( P < 0.05 ); 甲组护理操作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环境满意度评分都大于乙组 ( P < 0.05 )。 结论:于耳鼻喉科的住院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

  • 标签: 耳鼻喉科 住院患者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于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对 2018 年 7 月 到 2020 年 6 月在我院放疗的 80 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成乙组( 40 例)和甲组( 40 例)。乙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而甲组经健康教育路径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 结果:实施不同干预后,甲组依从性评分大于乙组 ( P < 0.05 ); 甲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大于乙组 ( P < 0.05 ); 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小于乙组 ( P < 0.05 ) 。 结论:于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并可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 健康教育路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叙事护理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所接治的 88例肿瘤住院放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 4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叙事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 SAS、 SDS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肿瘤放化疗患者实施叙事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于医护活动的协从性,可于临床之中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叙事护理 肿瘤放化疗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 三黄散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经典名方,在《备急千金要方》、《普济本事方》、《点点经》等中皆有所载,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外治治疗方面,多运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流行性腮腺炎、浅表静脉炎、急性乳腺炎、带状疱疹等病的治疗,而其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应用广泛且颇有成效,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 标签: 三黄散 痛风性关节炎 抗炎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以及护理干预方案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瘫患儿计 72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36 )与采用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方案实验组( n=36 ),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 MDI 、 PDI 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发育迟缓、临界状态率低于对照组,发育正常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小儿脑瘫采用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儿运动与智力的发育,对改善患儿的发育状态有明显价值。

  • 标签: 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小儿脑瘫 智力发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在 ARDS 重症患者 康复 中的意义。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10 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重症 ARDS 患者 82 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 结果: 观察 组治疗后 PaO2/FiO2为 ( 249 .28 ±46 .28 ) mmhg 优于常规组的( 204 .06 ±32 .39 ) mmhg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 18 .78 ±1 .1 8)天和( 152 .59 ±16.72 )小时,优于常规组; 观察 组 VAP 发生率为 9.76% , 低于常规组的 26.83% ( P< 0.05 )。 结论 : 在 ARDS 患者临床治疗中,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 改善重症患者 的氧合指数,减少住院时 间,降低并发症发生, 因此临床重症 ARDS 治疗中,可以考虑推广该技术的使用 。

  • 标签: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 ARDS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俯卧位通气在 ARDS 患者 康复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患者 65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 pH 值、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氧合指数( PaO2/FiO2)。 结果: 俯卧组患者的 PaO2为 ( 201 .28 ±34 .23 ) mmhg ,优于常规组的( 158.26 ±28.92 ) mmhg ( P< 0.05 );俯卧组患者的 PaO2/FiO2为 ( 229 .28 ±45 .23 )优于常规组的( 143 .06 ±37 .39 ) mmhg ( P< 0.05 )。而两组患者的 PH 和 PaCO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P> 0.05 )。 结论 : 在 ARDS 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俯卧位机械通气是一种比传统模式更加科学的辅助通气方式,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因此 俯卧位通气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ARDS 护理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 P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8月我院 PICU收治的 208例重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导致儿童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 31.25%,主要影响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应用抗生素、应用抑酸剂、插管方式、口腔卫生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导致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插管方式、口腔护理等,要加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尽可能减少或防止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 标签: [ ]儿童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肺炎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新生儿感染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要点。方法 将我院儿科 2018年 5月 -2019年 6月出生的 160例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80例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 80例新生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炎性因子指标。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 P< 0.05);两组新生儿 CRP、 PCT 等炎性因子指标较护理干预前均降低( P< 0.05),且研究组新生儿炎性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减轻其机体炎性状态,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标签: 新生儿感染 预见性护理 干预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4 月在我院治疗产后抑郁症的 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健康教育 + 心理护理)各 45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1 )心理状态: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 P <0.05 )。( 2 )用药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 93.33% ( 42/45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71.11% ( 32/45 ),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 180例需要输液治疗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90例。对照组进行手背静脉穿刺,观察组进行腋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的留置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液体渗出,发红和肿胀,导管堵塞)。【结果】静脉留置时间分别为( 4.3±1.2) d和( 1.6±0.8) d。在观察组中,液体渗出,发红,肿胀和导管堵塞分别为

  • 标签: 新生儿 留置针 腋静脉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