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伊马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儿童身高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对诊断时年龄<18周岁、接受伊马替尼治疗至少3个月的CML儿童或其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受访者伊马替尼治疗前后身高的变化。主要评价指标为身高标准差积分值(HtSDS)以及标准差积分的差值(△HtSDS),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38例受访者符合标准并被纳入研究,男性138例(58.0%),初诊时中位年龄11.0(1.4~17.9)岁,青春期前93例(39.0%),至填写答卷时,中位年龄15.0(2.0~34.0)岁,中位伊马替尼服药时间28(3~213)个月。受访者填写答卷时HtSDS(-0.063±1.361)较治疗前HtSDS(0.391±1.244)显著下降(P<0.001),71.0%的患儿出现身高增长减慢。青春期前服药者治疗后HtSDS下降显著(P<0.05),而青春期开始后服药者HtSDS变化不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服药初始年龄较小(偏回归系数为0.122,B=0.572,t=10.733,P<0.001)和服药时间较长(偏回归系数为-0.006,B=-0.211,t=-4.062,P<0.001)是伊马替尼抑制身高增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伊马替尼引起CML-CP儿童身高增长障碍,服药初始年龄越小、服药时间越长,伊马替尼对身高的影响越明显。

  • 标签: 儿童 伊马替尼 白血病,髓系,慢性 慢性期 身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健康管理中心受检者腰围身高比(WHtR)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初步提出WHtR预测血脂异常的适宜截点。方法采用2012年度本健康管理中心8840名受检者整体抽样,测量其身高,腰围,计算WHtR,并检测血脂四项。结果WHtR最佳截点范围男性为0.49—0.50,女性为0.47—0.50。结论WHtR筛查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推荐适宜截点男性为0.49;女性为0.47。

  • 标签: 血脂异常 身高 腰围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66名矮小儿童补充Gisbuer GoGoUp有机成长奶粉GOMC配方对身高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就诊的132例矮小儿童,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指导结合补钙进行调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Gisbuer GoGoUp有机成长奶粉GOMC配方干预,持续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矮小儿童的身体的各项指标及骨密度指标。结果 干预后两组矮小儿童在身高及体重较干预前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矮小儿童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矮小儿童 Gisbuer有机成长奶粉 GOMC 身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锡林浩特地区新生儿出生身长及其父母身高,探讨当地新生儿出生身长与其父母身高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3年9-12月在锡林郭勒盟医院住院的产妇342名为研究对象,对妊娠结束后的产妇及其配偶和新生儿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指标测量等相关数据的收集。结果新生儿的平均身长为50.41±2.28cm。结论正常孕周娩出的新生儿身长与母亲身高呈正相关,而早产和过期产的新生儿身长与母亲身高无关。

  • 标签: 父母身高 新生儿身长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现场测试、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在漳州集训的全国8支重点青年男子排球队13-20岁共计91名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部分身体素质(助跑摸高、米字移动、三级蛙跳)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青年男子排球队运动员的身高条件较好,平均身高195.71cm,最高达209cm,有35人已达到了欧美强队的平均水平。但身高和体重发展极不平衡,克托莱指数低,身体肌肉充实度低、体重过轻是我国青年男排运动员当前在身体形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与世界诸强队无法抗衡的原因之一。我国青年男排运动员助跑摸高平均成绩与2002年时相比有显著性提高,但同成年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三级蛙跣成绩同成年队相比也有些差距;米字移动平均成绩为24.26s,与2006年全国排球联赛男子运动员米字移动平均成绩24.51s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整体成绩仍发展不均衡。应抓住年轻运动员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加强反应起动、灵活、协调性练习,提高反应时和肌肉内协调能力,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排球力量素质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其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应从整体上把握力量训练的比重,使力量全面均衡地发展。

  • 标签: 青年 排球 男子 身高 体重 身体素质
  • 简介:侵犯宪法平等权的差别对待行为必须是公权力的行为或者有公权力介入的背景.该行为没有合理依据,即便有合理依据,也不在合理程度之内,这一审查需要在个案中对特定目的与手段进行具体考量.

  • 标签: 平等权 差别对待 公权力 合理依据 合理程度
  • 简介:<正>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医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等学科领域里开展了对身高的预测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五十年代,随着体育科学技术和情报工作的发展,一些体育先进国家的运动水平日益接近,训练条件,方法和手段的差异也日益缩小,相比之下,运动员个人的先天条件在提高运动成绩方面就显得十分突出了,这就积极的推动了选材工作和对选材问题的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广州地区 初步探讨 身高预测 足长 儿童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生素D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在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行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用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饮食营养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运动发育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身高、动发育指数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身高、动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在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维生素D 饮食营养 儿童保健 身高促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D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在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则2021年3月-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儿童进行研究,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儿童采用维生素D联合营养饮食干预、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儿童保健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儿童的身高、生长速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儿童经过维生素D联合饮食干预后,身高明显增长、生长速度与同龄人比也而明显增长,治疗效果明显,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身高促进治疗 维生素D 饮食营养干预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广东成年女性骨密度、骨量、体重、年龄、身高、脂肪含量间的相互关系及价值评价。方法对537例18岁以上女性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对骨密度、骨量、体重、年龄、身高、脂肪含量结果进行研究。结果各年龄组骨量与身高、体重成正相关关系,体重与身高、脂肪含量呈正相关;35岁以下年龄组骨密度与脂肪含量、体重与年龄成正相关,35岁以上年龄组骨量与年龄成负相关;65岁以上年龄组女性骨密度与年龄成负相关,而与身高、体重、骨量成正相关,骨量与脂肪含量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身高、体重、骨量与脂肪含量是相互关联的,35、65岁阶段是两个重要阶段。所研究的这些指标关系对防治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骨密度 骨量 体重 脂肪含量 DEX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D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在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从2021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身高发育迟缓儿童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饮食营养干预治疗,研究组给予患儿维生素D联合饮食营养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平均骨龄,都有显著的提高,且研究组患儿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呈P

  • 标签: 维生素D 饮食营养 儿童保健身高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身高发育落后的儿童需要接受身高促进治疗,本次实验将饮食营养干预和维生素D联合用于促进儿童身高的治疗过程中,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部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身高发育落后的儿童患者进行对比,将患者均分为50人一组的小组,分别让患者服用维生素D(对照组)、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和维生素D(研究组)进行治疗,将两种治疗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1)测量患者的平均身高以及血清内的维生素D水平,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两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实验室统计结果较优,差异显著(p<0.05);(2)评定患者粗大运动发育商以及运动发育指数的水平,结果显示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两项平均评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不同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和维生素D对身高发育落后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优异,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维生素D 饮食营养干预 儿童保健 身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儿童采用维生素D联合饮食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我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生长发育不良儿童,抽选其中64例,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采取维生素D+饮食营养干预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体内维生素D含量、身高增长、GMQ(粗大运动发育商)及PDI(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D+营养饮食干预治疗能有效促进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显著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维生素D 饮食营养干预 儿童保健 身高
  • 简介:【摘要】目的:身高发育落后的儿童需要接受身高促进治疗,本次实验将饮食营养干预和维生素D联合用于促进儿童身高的治疗过程中,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部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身高发育落后的儿童患者进行对比,将患者均分为50人一组的小组,分别让患者服用维生素D(对照组)、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和维生素D(研究组)进行治疗,将两种治疗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1)测量患者的平均身高以及血清内的维生素D水平,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两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实验室统计结果较优,差异显著(p<0.05);(2)评定患者粗大运动发育商以及运动发育指数的水平,结果显示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两项平均评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不同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和维生素D对身高发育落后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优异,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维生素D 饮食营养干预 儿童保健 身高 临床效果
  • 作者: 孙旭 卢琳 朱惠娟 王林杰 陈晓波 于仲勋 陈佳蕙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4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医学中心,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一例表现为周围性性早熟的幼年男性患儿,睾酮升高为107.05 nmol/L,就诊初始胸腹部增强CT、阴囊超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诊断为21羟化酶缺陷症。随诊发现血和脑脊液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别高达21 341 U/L和9 792 U/L,起病后4个月复查头颅MRI,发现松果体区不均质强化肿物,病理为绒毛膜癌。回顾文献发现HCG很少通过血脑屏障,外周血HCG>1 000 U/L提示可能为绒毛膜癌。

  • 标签: 绒毛膜癌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周围性性早熟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汇龙镇2007年与2017年3岁以下儿童身高、体重发育情况。方法统计568例2007年与2017年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汇龙镇籍3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身高、体重发育情况。结果2017年汇龙镇3岁以下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均明显大于2007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童身高的平均增值明显大于男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童与女童之间体重的平均增值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2017年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率明显高于2007年,而偏瘦率明显低于2007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汇龙镇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增长较快,但超重和肥胖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汇龙镇 &le 3岁儿童 身高 体重发育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京市3~18岁人群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的分布特征;在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提出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方法对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总人群中3—18岁人群的WC、WHtR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采用工作者特征曲线分析方法,研究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并利用《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血脂健康调查中6—17岁人群生理、生化检测数据,对上述界值进行交叉验证。结果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基础上的WC适宜界值为性别年龄组的第80百分位值,WHtR的适宜界值为0.46。交叉验证显示:按WC和WHtR适宜界值划分的肥胖组血压、血脂等CVD危险因素无论均值还是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上述WC、WHtR适宜界值可敏感地区分高血压、高三酰甘油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CVD危险因素,WC作为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应列入学生体检的常规测量项目。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腰围 腰围身高比 适宜界值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北京学龄儿童青少年身高增长与血压变化的性别差异。方法基于北京市顺义区2009—2018年所有小学至高中体检资料,经匹配个人信息后形成70 769名学生的身高、血压重复测量的纵向数据,计算年龄别身高、血压及其增长速度,和以身高增速高峰年龄(PHA)为基点的血压增长速度,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增长速度的性别差异。结果男、女生身高、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10~11岁男生的身高低于女生,其他同年龄段男生身高、血压均高于女生;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显示身高和血压增长速度存在性别年龄交互作用(P<0.001);北京市男生PHA为12岁,女生PHA为10岁,男生比女生晚2年。男、女生血压增长速度曲线均呈“双峰”状,男生血压最大增长速度年龄为13岁,女生为10岁,男生较女生晚3年。男生的身高、血压增长速度高峰均高于女生。在调整PHA后的血压增长速度曲线中,男生和女生均显示青春期血压增长与身高增长相一致,即血压增长速度在PHA前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PHA达到高峰,之后又显著下降。结论青春期各年龄段男、女生身高与血压增长速度存在性别差异,且血压增长速度变化与身高增长密切相关。

  • 标签: 身高 血压 性别因素 儿童青少年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与生长激素(GH)联合治疗女孩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成人身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特发性中枢性早熟患儿80例行对比调查,对照组采用GnRH-a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GH,对比不同组别患儿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在骨龄与预测成年身高等指标对比无差异性,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预测成年身高与年生长速度及HtSDS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有差异性。治疗期间部分患儿出现红斑与局部疼痛及炎症反应,观察组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患儿的7.50%之间对比无差异性。结论 在女孩特发性中枢性早熟治疗中,常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同时,加用生长激素可进一步提升疗效。

  • 标签: [] GnRH-a 生长激素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