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性脑损伤的CT特点以及与窒息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份—2014年9月份我院接诊的60例脑损伤患儿,经临床确诊均为窒息性脑损伤患儿,其中包括32例新生儿窒息后颅内出血,2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窒息性脑损伤患儿中有脑损伤轻度者32例,中度15例,重度13例,重度窒息患儿25例中有16例为中、重度脑损伤,轻度窒息患儿35例中有12例中、重度损伤。结论围产期窒息是新生儿产生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利用CT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脑损伤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及颈髓损伤伴低钠血症的诊疗分析。方法观察48例重症颅脑颈髓损伤患者不同类型低钠血症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及机理研讨。结果死亡5例,恢复良好者16例,轻残者21例,重残者5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重症颅脑及颈髓损伤患者伴发低钠血症临床常见又易误诊,根据临床低钠血症的分型给予不同预后及治疗方法。对于减轻神经系统损伤和加快恢复进程,减少临床致残及死亡率有很多意义。

  • 标签: 颅脑颈髓损伤 低钠血症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核磁共振对发现亚临床胆红素脑损伤的临床研究。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140例,予以头颅MRI检查,按有无MRI苍白球改变分入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予以LED光源双面蓝光及药物疗法,6h后复查血胆红素水平,第7、14d行新生儿神经测定,并予以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LED光源双面蓝光及药物治疗,出院后每月复诊至2岁,比较两组患儿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患儿的神经发育情况、头颅MRI表现、胆红素水平。结果实验组(74例)行颅脑MRI检测T1WI征象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SE21例,IR13例,FFE40例),实验组的STB、ALB、UCB、CB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总胆红素(STB)≥30mg/dl占94.6%;治疗后实验组的PDI、MDI值≥85分所占比例87.8%、8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74.3%,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颅MRI检查对于早期发现亚临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亚临床胆红素脑损伤的胆红素阈值为30mg/dl,应早期对患儿予以干预。

  • 标签: 亚临床 高胆红素血症 脑损伤 核磁共振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足月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出生时胎龄小于36周的脑损伤患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早产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早期护理干预,比较其脑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损伤早产儿施加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损伤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维持功能训练的连续性,所以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损伤 早产儿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特点,为新生儿脑损伤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出生30例脑损伤的新生儿作为实验组,再选取30例无脑损伤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使用脑电图仪对这两组新生儿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aEEG背景连续性、窄带下界振幅、睡眠觉醒周期等方面的特点1。结果aEEG背景连续性、窄带下界振幅、睡眠觉醒周期性对于实验组来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早期预测和诊断新生儿脑损伤方面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振幅整合脑电图 新生儿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亚低温技术在治疗急性重症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一组在常规基础上接受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技术在治疗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方面,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改善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亚低温技术 脑损伤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本院自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大骨瓣减压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患者术后存活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功能、残疾率等进行观察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术后存活36例,死亡4例,1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死于原发脑损伤重,存活率为90%;患者术后GOS评分约为(3.21±0.28)分;术后恢复优良率为52.8%。结论联合CT动态监测给予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患者以适当手术时机及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术 亚低温
  •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创伤性脑损伤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状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高蛋白营养素;观察组患者加用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糖变化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14天内的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应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血糖症状,减轻其对大脑产生继发性损害,为神经细胞的恢复提供较稳定的微环境,对提高临床救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应激性高血糖 高蛋白营养素 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
  • 简介:摘要研究早产儿低血糖与脑损伤发生的相关程度。方法2010年8月~2013年8月对本院收治276例高危早产儿患儿,在生后1小时-7天内进行测量血糖、头颅磁共振检查,并根据有无低血糖进行分组,观察低血糖与脑损伤的情况。结果伴低血糖早产儿脑损伤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头颅磁共振检查可对早产儿脑损伤做出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特征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低血糖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确诊的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病例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出生后1~7d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T1WI、T2WI及DWI序列。结果9例患儿血糖水平在0.2~1.8mmol/l,平均约0.95mmol/l。常规T1WI表现为受累部位稍低信号4例,稍高信号1例;7例T2WI表现为受累部位稍高信号或灰白质分界不清。9例行DWI扫描均发现斑片状、条状及脑回样高信号,其中受累部位双侧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8例,胼胝体受累5例,侧脑室旁脑白质受累4例,基底核受累2例,尾状核头部受累1例,所有患儿小脑及脑干均未见异常。结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以双侧枕顶叶后部脑组织及胼胝体压部最常受累,常对称性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DWI序列较常规T1WI及T2WI序列在低血糖脑损伤的诊断及评估上更具优越性。

  • 标签: 低血糖症 脑损伤 新生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下心内直视手术引起的各脏器功能损伤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深入研究CPB围术期病理生理改变机制,探讨各脏器功能保护策略是目前麻醉科及心脏外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CPB后心、肺功能损伤,而CPB后脑损伤的发生率仍较高。

  • 标签: 体外循环 炎性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危险性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并按照患者的进展性出血情况随机分成进展性组(58例)和非进展性组(6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凝血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对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GCS分数和患者的年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受伤到第一次CT之间的时间短、D-D、FDP、PLT的水平较高,其中PLT则是脑损伤后患者颅内进展性出血主要危险性因素。结论影响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进展型出血的因素很多,必须要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颅内出血 进展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运动、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脑损伤患儿9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45例;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育儿知识,干预组给予早期干预,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神经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干预组在1岁和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为99.1±16.8、105.4±13.4,运动发育指数(PDI)为88.5±13.6、96.7±12.6,明显高于对照组(MDI)87.9±11.3、93.9±15.1和(PDI)81.2±9.8、87.2±16.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可改善其运动及智力发育,从而减少伤残,很大程度降低脑瘫、癫痫的发病率。

  • 标签: 脑损伤综合征患儿 早期综合干预 运动 智力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在综合康复治疗过程中家长心理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针对我康复科住院40例脑损伤患儿家长的心理特征,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对患儿家长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通过心理干预的脑损伤患儿家长心理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发生脑损伤患儿家长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疏导,能够减少和消除脑损伤患儿家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提高综合康复配合程度。

  • 标签: 脑损伤儿 心理干预 焦虑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筛选与高+Gz暴露和低+Gz预适应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加深对加速度应激致脑损伤分子机制的认识。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10Gz应激组和低+Gz预适应组,在+10Gz暴露后24h分别提取大鼠海马组织总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数据库进行Pathway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Gz应激组筛选出差异基因846个,涉及56个KEGG信号通路;低+Gz预适应组筛选出差异基因992个,涉及49个KEGG信号通路。结论对高+Gz应激和低+Gz预适应组的差异基因表达的分析发现,差异基因表达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可为深入研究高+Gz应激致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和探讨有关防护措施的效果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加速度应激 基因芯片 海马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至今收治的80例颅内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含病例40。对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依达拉奉的静脉输入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药物常规与常规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致死率与致残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相较对照组呈现显著的高有效率,致死率与致残率呈现显著低比例,两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治疗效果明显,降低了患者致残致死率,治疗效果安全稳定,值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依达拉奉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诊断及手术救治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抢救的19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患者19例患者均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双侧去骨瓣减压13例,单侧去骨瓣减压6例,术后分析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救治方法。结果术后19例患者中,并发癫痫的患者3例,伴有人格改变及质量障碍的患者2例,脑积水1例,重残1例,死亡1例,11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及早发现和重视患者间脑期或中央脑疝前期的临床症状,通过结合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早对患者进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 中央型脑疝 诊断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8±3.1和17.9±3.1,BI评分分别为84.3±4.7和64.4±5.0,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损伤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