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医院环境的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方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和医疗垃圾暂存处人员的医疗废物知识管理培训;制作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和医疗废弃丢失报告程序图;落实管理措施,加强督查考核。讨论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环节管理,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也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保障。通过以上的管理措施,使本院的医疗废物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 标签: 医疗废物 医院感染 管理
  • 简介:职务犯罪预防类检察建议是检察院办案及预防部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一项重要法律形式。通过对检察建议权威与服务两大特点的深入分析,厘清部门之间在管理方面的权责分工,同时,创新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方法,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以充分挖掘职务犯罪案件的预防价值,实现刑事权力设立的初衷。

  • 标签: 职务犯罪预防类检察建议 预防效能 法律性质 廉政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种预防老年胃穿孔术后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选自2006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老年胃穿孔病人。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100例),研究组将硅胶管置于腹膜外肌层下及脂肪层下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缝合切口。结果研究组有1例(占1%)符合切口感染评价标准,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有32例(占40%)符合切口感染评价标准,出现切口感染,其中死亡6例(占7.5%),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内置管负压引流预防老年胃穿孔术后切口感染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且这种方法简单、方便、有效,同时也降低了老年胃穿孔围手术期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负压引流 老年性胃穿孔 伤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婴幼儿期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应用中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216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14例(预防组)同时服用布拉氏酵母菌,另一组102例(对照组)开始不用任何微生态制剂,出现腹泻后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比较两组腹泻的发生率、疗效、腹泻持续时间以及腹泻疗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22例,发病率19.30%;对照组腹泻39例,发病率为38.24%。预防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3.14±0.86)d,对照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4.58±0.91)d;预防组腹泻疗程(4.09±1.11)d,对照组腹泻疗程(6.47±1.10)d,两组腹泻持续时间、腹泻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8.16,P均<0.01)。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能降低婴幼儿期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应用中腹泻的发病率,早期应用可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和疗程,利于患儿康复。

  • 标签: 婴幼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于术后老年患者体内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间在我科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240例进行回顾研究,其中实验组120例(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者),对照组120例(未用药者)。结果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脑血栓1例,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两组血栓发生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于术后老年患者体内血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 标签: 血塞通 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病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是管理人员在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不良反应,是病案管理业界共存的问题。本文就病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预防及应对措施作一探讨。

  • 标签: 病案管理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人员、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检测方法、样品、记录及报告的规范管理,并不断持续改进达到有效运行的目的。文章围绕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作了探讨。

  • 标签: 基层 疾病预防控制中 实验室 质量管理体系 运行
  • 简介:摘要疾病预防控制档案是预防医学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长期积累的资料,对开展疫情的预测预报、流行病学分析、制订公共卫生实施监督监测方案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为若干年后发现或分析疫情流行规律提供依据。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将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广泛开展信息交流,使业务档案发挥其利用价值,从而服务于卫生事业,并大力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发展。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 档案管理 信息化
  • 简介: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在继承和修复传统有效社会管理经验和弊端基础上,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激活管理机制,强化政府主导能力,挖掘社会组织潜力,凝聚公民智慧力量,构建党委领导有力、政府主导得力、主体多元给力、公众参与聚力的合作共治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减少犯罪条件、增加犯罪成本的治本之策,必将成为预防与控制犯罪的重要载体和路径。

  • 标签: 犯罪 预防与控制 社会管理创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残疾预防策略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美国、英国、香港地区、印度、我国及WHO建议的残疾预防策略的回顾,提出在我国必须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策略,进行本土化创新,实行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社区康复的策略。

  • 标签: 残疾 预防 策略
  • 简介:深圳雨季即将来临,是误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多发季节。近年来,我市和全国其他地区均有摘食野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且死亡率较高。为防止此类中毒事件发生,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别提示广大市民,预防毒蘑菇中毒应注意以下几点:

  • 标签: 饮食卫生 饮食中毒 预防 野生蘑菇中毒
  • 简介:摘要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及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而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核心。

  • 标签: 接种前 接种时 接种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闵行区部分学校2009~2010学年儿童龋病发病情况的描述,评价社区健康教育和在校学生的普查普治工作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方法对闵行区部分幼儿园及小学的社区学生口腔普查普治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6102人,儿童患龋率为67.75%,龋均为3.46,填充率60.52%。追踪观察发现2010年较2008年填充率有所提高,患龋率有所下降,两者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社区进校普查普治工作有一定的效果,应充分利用便利条件进一步做好窝沟封闭等一级预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将窝沟封闭工作纳入到社区儿童牙齿预防保健工作中。

  • 标签: 社区进校普查普治 龋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处理方法预防化脓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两组均采取精细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00%;对照组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12.00%,观察组切口发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化脓阑尾炎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术中及术后综合治疗与护理,能够预防阑尾手术切口的感染。

  • 标签: 化脓性阑尾炎 预防 切口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硝唑局部冲洗对化脓阑尾炎手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74例化脓阑尾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治疗组(奥硝唑局部冲洗治疗)与对照组(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治疗)两组,各计3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阑尾的切除及切口缝合方式一致,对两种冲洗方式作用下化脓阑尾炎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奥硝唑局部冲洗治疗)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共计32例,乙级愈合共计4例,丙级愈合共计1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7%。观察组(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治疗)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共计26例,乙级愈合共计7例,丙级愈合共计4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8%。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硝挫局部冲洗治疗方式对于预防化脓阑尾炎患者阑尾切除手术之后伤口感染问题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奥硝挫局部冲洗 化脓性阑尾炎 预防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脾破裂行脾切除后的临床护理措施,优化护理质量。方法对34例外伤脾破裂行脾切除后的患者施以生命体征监测、围导管护理、饮食护理、基础对症护理与并发症预防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①9例术后发生出血、下肢静脉血栓、胰漏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护理后治愈;②32例患者顺利出院,2例死亡因合并骨盆等多处骨折病例致大出血死亡。结论外伤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施以预见性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脾破裂 内出血 监测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士长细节管理预防护理差错中的体会。方法通过护理临床管理实践,健全细节管理机制。结果通过细节的管理方法,可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护士长的细节管理预防护理差错,保障护理安全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差错防范